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独家]IMF:美国救市可能会花2.1万亿美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19 13:4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救市资金捉襟见肘 目前仅剩600亿美元
7000亿美元救援资金本届美国政府最多花一半
美国救市资金被指“变质” 7000亿现在何方
救市资金紧张 美财政部计划销售340亿债券
据欧洲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政策门户网站www.VoxEU.org的消息,IMF的一个新的数据库显示,解决危机的平均财政成本大约是GDP的15%,是美国拯救计划的7000亿美元的三倍。该数据库包含了从1970年到2007年的系统性银行危机的总体数据。本专栏指出,一般来说快速的行动可以降低最终成本,而且,当一厢情愿的想法与宽容性监管和银行流动计划结合时,会延误政治上痛苦但却必要的政府行动,这常常导致成本增加。
本次的危机正在以极其危险的速度演变。正如Felton and Reinhart (2008)所显示的,关于危机何以会发生以及将如何发展的争论也在激烈的进行当中。
现在就开始讲我们得到的教训或许为时过早,有关当局也没时间等这些,他们已经开始大张旗鼓地对金融领域和其他部门进行大规模的干预了。
美国的行动:7000亿美元不过是平均成本的三分之一
本月早些时候,在经过了第一轮的犹豫之后,美国众院投票通过了稳定法案,投入总额7000亿美元拯救美国的金融部门。最初法案的的内容是以政府计划的形式购买不良金融资产,最终却变成了通过直接注资改善金融机构的资本结构。

从表面上的数字看,无论以什么方式衡量7000亿美元都是一笔大数目。但是让我们仔细看一下这个数字。它等于美国GDP的4.9%。与过往政府在解决金融危机时所牵涉的财政成本相比,这并不是一个异乎寻常的数字。
IMF的一项对40个金融危机事件的研究显示,一般的国家解决金融危机所牵涉的财政成本占GDP的16%(Laeven and Valencia 2008)。这个平均值包括了一些小的和新兴的经济体,但对于工业化的经济体来说,财政成本也同样很高 - 平均为GDP的15%。
这些财政支出的大约一半(GDP的8%)涉及到政府资助的银行的资本结构重建的相关成本。
其余部分主要是政府购买资产和用于债务缓解计划的相关成本。
解决金融危机的财务成本的变数
由于各个危机的严重性和管理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相关的财务成本也就变化极大。芬兰、日本、韩国、墨西哥和土耳其等国家彼此之间差异极大,它们的一揽子危机管理方案所花费的纳税者的钱都数倍于美国的救援计划,从芬兰的13%到土耳其的高达32%。而象挪威和瑞典就处理得好得多,分别只花费了GDP的3%和4%。
当然,目前的美国金融危机仍在进行当中,最终的财政花费可能会高得多。最近对多个金融机构的拯救和政府对存款和货币市场基金的担保加起来已经是一笔很大的财政负担。其他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正在亦步亦趋,爱尔兰宣布全面担保银行债务,而英国对主要的金融机构提出了广泛的救援方案。
速度就是金钱
影响最终财政成本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政府采取行动以解决危机的速度。速度是本质因素,向借贷者和银行提供简单而广泛的援助措施在政治上是可接受的,因而通常可以赢得速度。
而且,虽然当面的干预成本会很高,但只要措施恰当,政府也并非全无所获。如果政府购买的是不良资产,这些资产的价值有可能会恢复,如果政府取得的是银行的资产权益,这些权益在随后的几年有可能增值。纳税人所付出的最终代价很有可能会较小。
必要但却是政治上敏感的财富转移
的确,任何拯救方案都会导致将财富从贷出人转移到借款人,从谨慎从事的人转移到过度冒险的人。然而,不采取行动的后果很可能会更糟。那些起于金融系统的信心危机常常会迅速扩展到实体经济,对家庭的财富产生负面影响。银行净资产下降会降低银行向家庭和公司提供贷款的能力,也可能会令银行倒闭,最起码会提高借贷成本。与此同时,起初经济活动的下降从一个普通的衰退开始,当借贷者的收入和净资产的下降造成银行净资产下降的时候,经济活动的下降开始扩大,造成财富损失的恶性循环。在过去这种恶性循环常常令经济进入深度的衰退。今日的合理政策可以避免明日更大的财政和经济代价。
何为最佳实践众说纷纭
如何选择最好的办法解决金融危机和加速经济恢复是个大问题。对于什么是最佳实践,甚至什么算好的实践众说纷纭。危机的本性不同,人们对政策的反应也不同。
因此,首先让我们对当前危机的本质问题取得一致。看起来市场无法解决银行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和与之相关的银行间的交易对手风险。银行间资本流动的低水平加剧了这个问题。
这种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问题是采用什么方式干预以及干预的力度如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 23:1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