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政府日前强力推出一系列扩大内需措施,成为世界各国迎战全球金融危机的又一个战略转折点,这标志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正从采取货币政策为主转向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双管齐下,从以稳定金融市场为重点转向遏止实体经济的衰退,从被动反应转向积极预期。中国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不仅将为遏止世界经济衰退作出重要贡献,也将为未来全球经济复苏打下基础。
此前,美欧一些国家的决策者们大多低估了此次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度与广度,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大多力度不足,而且明显滞后于危机的扩展。在今年9月金融危机急剧恶化之前,美欧国家的政策重点是加大货币投放以缓解金融市场流动性短缺,但当时的潜在危机并不是流动性短缺,而是一些大的金融机构丧失偿付能力,濒于破产。当政策重点转移到应对金融机构破产个案时,危机已演变为整个金融体系可能崩溃的“系统风险”。为此,美欧一些国家不得不在10月改变策略,纷纷出台系统性紧急应对方案,主要包括向银行注入资本,为银行贷款提供担保,以及为银行储蓄保险等措施。同时,认识到国际政策协调的重要性,几大中央银行协调降息。这些紧急方案对遏止金融市场、特别是信贷市场的进一步恶化发挥了作用,但重创之后的金融市场很难迅速恢复稳定。
10月中旬后,世界金融危机又进入新的阶段。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显露出严重衰退的迹象:消费和商业投资萎缩,失业上升。同时,金融危机向新兴经济体迅速蔓延,使这些国家的外资减少,融资成本高企,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出口萎缩。于是,各国央行纷纷增加了削减利息的幅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