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扩内需成全球迎战危机战略转折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13 09:5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政府日前强力推出一系列扩大内需措施,成为世界各国迎战全球金融危机的又一个战略转折点,这标志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正从采取货币政策为主转向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双管齐下,从以稳定金融市场为重点转向遏止实体经济的衰退,从被动反应转向积极预期。中国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不仅将为遏止世界经济衰退作出重要贡献,也将为未来全球经济复苏打下基础。

    此前,美欧一些国家的决策者们大多低估了此次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度与广度,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大多力度不足,而且明显滞后于危机的扩展。在今年9月金融危机急剧恶化之前,美欧国家的政策重点是加大货币投放以缓解金融市场流动性短缺,但当时的潜在危机并不是流动性短缺,而是一些大的金融机构丧失偿付能力,濒于破产。当政策重点转移到应对金融机构破产个案时,危机已演变为整个金融体系可能崩溃的“系统风险”。为此,美欧一些国家不得不在10月改变策略,纷纷出台系统性紧急应对方案,主要包括向银行注入资本,为银行贷款提供担保,以及为银行储蓄保险等措施。同时,认识到国际政策协调的重要性,几大中央银行协调降息。这些紧急方案对遏止金融市场、特别是信贷市场的进一步恶化发挥了作用,但重创之后的金融市场很难迅速恢复稳定。

    10月中旬后,世界金融危机又进入新的阶段。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显露出严重衰退的迹象:消费和商业投资萎缩,失业上升。同时,金融危机向新兴经济体迅速蔓延,使这些国家的外资减少,融资成本高企,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出口萎缩。于是,各国央行纷纷增加了削减利息的幅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3 09:51:06 | 只看该作者
降息和其他一些增加流通性的货币政策,可以起到稳定金融市场和刺激需求的作用。但在这几十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面前,仅靠货币政策很难有效遏止消费和投资需求的衰退。即便利息降到相当低的水平,银行系统内部的流通性不断增强,但由于消费者和商业投资者失去信心,实体经济对货币的需求仍无法增长。这还可能导致“通货紧缩”。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依靠财政政策来刺激社会需求。由政府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增加社会公共服务的开支,将中央银行投放到银行系统内部的货币引导到实体经济中,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最终使消费者和商业投资者恢复信心,摆脱经济衰退。

    在全球经济步入衰退的危难之际,当前最需要的是各国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强有力的财政刺激政策和措施。中国率先施行的大规模扩大内需的政策,把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相结合,不但会扩大国内需求以抵消出口的减弱,也会增加进口,带动世界经济的增长。据悉,不少国家也正考虑在近期出台财政刺激措施,在即将召开的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上,与会各国领导人也有望为遏止金融危机的蔓延、减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而采取共同行动。可以相信,只要各国政府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采取有力、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就有可能有效阻止世界经济的衰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 23:27 , Processed in 0.1875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