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看世界(一)——日本,任务首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12 11:0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看世界(一)——日本,任务首相

9月1日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辞职,媒体频报突然,但我个人觉得突然的确可以说,但意料之中也不为过。此话怎讲?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促使我有如此的判断!

一是凤凰台8月27日《时事辩论会》的辩题就是台湾参与开放钓鱼岛是否可行?而这个议题显然涉及日方利益。如果一直观看此节目的话这个议题的提出在当时的气氛下是相当突兀的。就节目的过程来看显然有向日方示好的嫌疑。因此我觉得在当时至少是中方已经了解到福田会在近期辞职。
全球资讯榜http://www.newslist.com.cn

二是今年一早中国媒体就急着说今年是中日外交的大年,胡Jintao主席会在时隔十年再次访问日本,不但去而且还是三次。第一次去中日双方签署了一系列的有好协议,但却留了一个东海油气田共同开发的大尾巴。第二次是去参加在日本举行的G8峰会,中国不但同意了由日方提出的《东京协议》,而且还在去之前送上了东海油气田共同开放这份大礼。显然这两次访日都用在了刀刃上。那么第三次访问又该起到什么作用呢?

三是,就日本政治来说首相一职重要但却不是最重要的。就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如小泉那般在位五年的首相是相当另类的。而更多的首相是任务首相。何为任务首相?从两个侧面的例子也许可以有所体现。一个是中国的。想当年慈禧太后要改革清廷,派出了使团周有列国。使团归国,一位大臣向慈禧报告。认为民主政府相当不错,说是由皇帝任命首相,首相做的好就再给任期,做的不好就撤职。而首相的好坏与皇帝无关,无损皇帝之威严,这样就可保清廷安稳永久。当时节目解说就说可见当时清朝官员对民主了解之肤浅。我想这没有错,但从一个侧面是不是也反应了日本民主的某些方面呢?另一个是美国的。话说当年美军驻日总司令麦克阿瑟要改革日本政体,在是否保留日本天皇上犯了难,结果找了本《菊与刀》了解了一下,末了还是尊重了日本的历史与传统保留了天皇。由此不难看出在日本的君主立宪制中首相一职虽然很重要,但是更多是任务导向的。即每任首相在完成特定任务之后就会因为得罪一些既得利益者而下台。

我们要分析福田下台是否会影响中日关系,就要从以下三点来分析:

1、福田的继任者是谁?

显然这个问题还是比较明显的。福田在辞职前对内阁做出了调整,把麻生的竞争者剔除出了局,又把麻生提升到了自民党总干事的职位,并且对麻生有做了托付。从中不难看出麻生成为下任自民党总裁的可能性极大。

现在日本政府参众两院对自民党都不是太过有利。福田在辞职之前做出了1000多亿美元的经济政策,显然在为麻生接任党主席后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做准备。再加上麻生在日本相对较高的人气和自民党、日本政坛固有的惯性,麻生当选日本首相应该问题不是很大。

2、在福田开创中日有好新局面之后,中日的大势将如何?

中日在地缘上显然是分不开的,这说明了中日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其中有矛盾是必然的。采用什么方式来解决矛盾则会有天壤地别的不同的。中日之间发生过惨绝人寰的战争对双方人民都带来的痛苦的经历与教训。同时现在中日的实力也趋近,不再是过去那种一强一弱的局面了。因此走战争解决冲突的道路显然是不可行也不能行的。那么只有选择将矛盾转化成整合动力的道路。欧盟的羊群效应显然是有目共睹的。

在福田上任之前,中日经历了小泉时代的冷冻期,也经历了安倍时代的转缓期,中日最终在福田时代引来了新局面。不但新的中日关系通过新的协议得到了制度化,而且东海油气田的共同开发也为今后中日在解决相关问题上开创了先例,并且中日双方的军舰也进行了互访,应该说这七年的中日关系收获不小。

因此中日关系已经走上了良性互动的轨道,其中难免有停站加油休息的时候,但方向却不是轻易会因为领导个人的意愿而改变的。

3、福田继任者的任务是什么?

既然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麻生那么福田继任者这个空就应该填上麻生太郎这是个字了。那么他的任务又是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从麻生的前任与麻生所处的环境中去找寻答案。

日本的政治现实显然是大战略小任务,虽然日本政府一百多年的民主历史已经有了91位首相,但如果细细梳理其政治决策却可以脉络清晰又极度符合逻辑,从中不难看出日本政治战略的深远。日本现代政治脱胎于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的结果是日本走上了君主立宪制的民主道路。而这个君主立宪政府的前身却是幕府,在这个转换过程中由于国家没有相应的财力物力能力直接导致了原有的领主转变成了现在的财阀。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日本可以说是一个政商关系十分密切的国家。因此他的政府政策与用人都极具密室政治的味道。而其结果就是虽然首相更换十分的频繁,但并不影响其大政方针的执行也不会因为首相的更换而影响日本经济的稳定。

从小泉、安倍、福田上任内阁来看,小泉、安倍关注的焦点是内政,而福田关注的焦点是外交。对于小泉来说他关注的焦点时内政中的经济问题,虽然没有在其任期内取得经济的增长,但只要有一点经济学常识的人,就知道经济政策的效果是有一定延迟性的,从福田时代日本首次脱离滞涨引来经济增长来看小泉是成功的,而其在外交上与中国交恶显然对安倍、福田在中日关系上取得突破是有相当作用的(得罪了不少商界人士,鸽派也应该不少)。对于安倍他关注的应该也是内政,虽然在中国人看来他开启了中日破冰,但其任内最大的成果却应该是将防卫厅升格为了防卫省(得罪了鸽派)。对于福田,他的最大成就自然应该是在外交方面,不但签署了《东京条约》而且还开了非洲日本峰会,更重要的是在中日关系上取得了大幅度的进展,并开创了中日解决东海问题的先例,可说是硕果累累(当然得罪了不少鹰派人物和民族主义者)。由此从他们的政治标签上我们不难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关注内政的首相一般有如下特点:鹰派、亲美、任期较长、有参拜靖国神社的倾向。关注外交的首相一般有如下特点:鸽派、亲中、任期较短、在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上比较谨慎。

而从麻生的环境来看,中日、中韩在经历安倍、福田时代的和解后,可以进行突破的地方似乎已经不多,双方都需要一个冷静期来缓解各自内部因为妥协而带来的民族主义情绪。同时随着美国大选的到来,新任美国总统即将出炉,日美有必要重建良好的关系。并且美国的阿富汗、伊拉克战争也接近收官阶段,日本想借由阿战、伊战突破和平想法似乎也不太可能。在联合国方面改革也无法一时达成。显然麻生要想在外交上取得成绩可能性比较小。而相对的,现在全球进入一个大的经济调整期。随着欧元的崛起,全球能源粮食价格上升,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全球引来通胀时代,这对刚有起色的日本经济来说则是喜忧参半,一喜是日本剩余资本又引来了一个好时代,可以趁全球经济不景气收购一些好东西,一忧则是能源、粮食价格上涨对日本经济可能带来不利影响。显然这对麻生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但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并不是日本或者麻生可以改变的。因此麻生要想在内政中的经济方面有所斩获显然也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我判断麻生上台的任务应该还是在内政,但不是侧重与经济而是日本一些深层次的制度、社会问题上,比如日本的老龄化问题、年金问题等等。由此可以看出麻生具有鹰派标签,对参拜靖国神社也不抗拒,而执政的方向也为内政。因此我判断如果麻生上台,中日会引来一个冷淡期(这也有台海现在关系趋好,日本出于自身考虑,进行制衡因素),但不会像小泉时代那样严重,毕竟要改善日本经济是需要中国的帮助的。但在任期上应该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有所作为。但因为日本政商联系太强,断了骨头连着筋,麻生要想完成他的任务就需要比较长的任期,但这也是他最大的挑战(但不排除他选择一点突破,任期简短的可能)。

显然如果麻生感到执政有阻碍就有可能参拜靖国神社。我想对于中国人民当然不能容忍这样的举动,但是否需要强烈反应则需要三思。对于靖国神社我们不能把它作为日本想要重新恢复军国主义考虑,而应该从日本想要恢复正常国家与区域整合来思考。我想只要多少了解一点中日关系史的人都会了解中日在签署《中日联合声明》是所发生的“麻烦风波”。事情经过大概是日方先在协议书上说中日战争“麻烦”了中国人民,后来周总理看了认为有问题,要求日方改为“负有责任”和“深刻反省”。这显然符合东方人的思维——要五十卖一百。

而靖国神社问题在日本政界自然也有类似的考虑。我们不能排除日方将日本二战时期的战犯放入靖国神社有其内政的考虑,但从其将甲级战犯放入靖国神社的时间来看,为日本与亚洲国家的关系预设谈判妥协条件的意味应该不小(当然不能忽视美国对日本的放松管制,希望以日制中)。正如我所说的日本政府是一个大战略小任务的政府,他的政策有很长的预判性,中国的崛起在日本应该不是一个问题,而解决与崛起中国如何相处才是一个问题。日本在当时应该也已经看到了欧盟的示范效应,因此日本要想成为一个正常国家,与中国以同等的分量参与亚洲整合,谈判筹码必不可少,因此靖国神社就成为双方较力,缓解民族情绪的一个出气点,调整中日关系冷暖的阀门。当然日本要想成为正常国家,在亚洲整合中取得被其侵略国家信任,将甲级战犯或二战阵亡者撤出靖国神社应该一张极其重要的底牌。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二战的伤痛正在随着人们的年龄退去。靖国神社将渐渐失去其凝聚经历过日本二战选民的作用而日本与亚洲的信任也将逐步加强。到时靖国神社问题就应该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因此我判断中日关系——晴天多云,温度10摄氏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17 20:16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