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此一说:环球人物:默克尔的卧底生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12 10:46: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默克尔的卧底生涯

《环球人物》2008年 7月( 上 )

    德国总理默克尔竟曾是民主德国一名特工!一个月来,几乎所有德国人都在讨论这一让他们吃惊的“传闻”。他们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但大量事实却让他们不得不信。
   
科学家身旁的间*
   
    实际上,早在2005年,默克尔的“间*”身份就已曝光。那一年,西德意志电视台决定拍摄一部关于东德国安部的纪录片。两名记者在“民主德国国安部档案局”调查采访时,偶然发现一张摄于1980年,很像默克尔本人的照片。
    接着,他们在当年监视东德科学院的科学家罗伯特·哈弗曼的间*名单中,找到了这名女子的存档卷宗。在这份写于1980年的卷宗中,她的代号是“24XXXX”,个人情况极其详尽——性别:女;年龄:26岁;身高1.68米,穿38号鞋;身材:微胖;头发:深金色蘑菇头;服装:喜欢牛仔裤……几乎所有细节都与默克尔对上号了!
    他们立即调阅大量相关卷宗,很快还原出一段真实的故事:哈弗曼原是东德科学院的科学家,由于经常抨击政府高层,从1976年开始被软禁在家中。东德国安部不分昼夜地派人监视他和他的家人,最多时曾有近 200名间*在其住宅附近活动,对他进行监听和监视。默克尔就是其中的一名卧底……

遭密友监视
   
    两名记者经深入调查,默克尔曾加入情报组织的全过程浮出水面。东德国安部也叫“斯塔西”,成立于1950年 4月,其主要职责是对内掌握民众的思想动态,打压任何*政府苗头。
    1954年出生于联邦德国汉堡的默克尔,一岁那年随父母移居东德。由于父亲是一名牧师,因此,生活在无神论社会环境中的默克尔,从小就受尽歧视和排斥。为此,默克尔一度对“斯塔西”非常反感。1978年,默克尔从莱比锡大学毕业。正当她忙于找工作的时候,几名“斯塔西”工作人员找到了她,警告她很可能会进入“异己分子黑名单”。但在谈话过程中,对方发现默克尔思维敏捷、头脑聪慧,而且对个人生活一向守口如瓶。于是他们转而要求默克尔加入“斯塔西”。她稍微思考了一会儿,接受了对方的邀请。
    不久,默克尔“找到”了一份好工作——东德科学院录用了她。她的同事们都不知道,自进入科学院的第一天起,默克尔就肩负着一项重要使命——监视哈弗曼。为能出色完成任务,她不仅经常向哈弗曼讨教各种学术问题,还和其儿子佛罗里安·哈弗曼套上了关系,成为好友。没过多久,默克尔就成了哈弗曼家的常客。
全球资讯榜http://www.newslist.com.cn
    尽管默克尔提供了很多关于哈弗曼的情报,但她的上司发现,她对“斯塔西”并非完全忠诚。从1984年开始,“斯塔西”通过默克尔的一位多年密友监视其一举一动。
   
德国媒体集体失声
   
    当西德意志电视台台长把记者发现照片的事情告诉默克尔时,她镇静地告诉台长:“你们发现的照片不能公之于众,而且必须禁止在西德意志电视台播放。”台长知道默克尔在想什么——当时她正在竞选联邦总理,如果此事被公开,将对她形成致命打击,照片最终没有被曝光。2005年11月,默克尔顺利当选德国总理。
    2008年 5月29日,《瑞士周刊》勇敢地对此事进行曝光。不久,该刊收到了默克尔所在政党——基民盟的抗议。但该刊编辑部却反过来要求默克尔亲自出面说明事实真相,“全部真相只有在默克尔女士完全公布其国安部档案后才能大白于天下……只要她不这样做,任谁怎么怀疑、揣测都不为过”。令人意外的是,一向敢做敢说的德国媒体,却在这件事上选择了集体失声。
侬今葬花人笑痴,
它年葬侬知是谁?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2 10:46:23 | 只看该作者
择了集体失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2 10:46:24 | 只看该作者
德国也有不明真相的群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11-12 10:46:26 | 只看该作者
谁都有受蒙蔽的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2 10:46:26 | 只看该作者
[/url]
默克尔的卧底生涯

《环球人物》2008年 7月( 上 )

监视哈弗曼...
当对方拼命想知道你:"你是谁"的时候,不妨让他知道好了,

这是我们一直可以采用的反问对方"你是谁"的方式.
不混、不变、不离、不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5 03:02 , Processed in 0.23437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