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云南境外地方民族武装活动与隐患及其应对建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12 10:38: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马树洪研究员 方铁教授


               与云南省毗邻的缅、老、越3国是多民族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北部,现已形成一些民族地方武装组织割据的局面。上述地区民族地方武装组织之多,武装割据时间之长,民族和组织情况之复杂,在国际上也不多见。这些组织的长期存在和不断发展,对中国和亚洲东南部地区各国的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现已构成严重的隐患和威胁,目前情况还在恶化和发展。

   一、云南周边的民族地方武装组织现有20多个(支),大致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

   (一)、以民族独立为宗旨的民族地方武装组织


   此类组织有缅甸的“文蚌同盟”(泛克钦组织)、老挝的“民族联合阵线”(王宝军事集团)、缅甸的“克伦民族联盟”和“克钦独立组织”等。

   “文蚌同盟”主要活动于缅甸的克钦邦、掸邦及缅、印、中3国毗邻地区。1996年6月成立时,该组织公布其宗旨,声称要建立“文蚌独立国”,同时宣布十大政治纲领和十大组织机构。“文蚌同盟”的组织机构带有明显的国家性质,该组织是一个以建立“文蚌民族”独立国家为目标的政党和一个极端民族主义组织。“文蚌同盟”的主要成员是缅甸留美的克钦族人士,大都加入美国籍并得到美国的支持。他们企图将缅甸的克钦邦、掸邦、实皆省的一部分,印度的科希马、英帕尔、法兰等地区,以及中国云南省的怒江州、保山地区、德宏州和西藏东南部,纳入“文蚌独立国”的版图。由此可见其***中、缅、印诸国的阴谋。

   “民族联合阵线”,是美国扶持和装备的原老挝“特种部队”(即王宝军事集团)在新形势下的翻版。其主要活动在老挝北部及老、中和老、泰边境地区。1975年老挝部队和越南人民军发动大规模解放战争,老挝“特种部队”被击溃,人员大批逃往泰国,以后在泰国重建指挥部和作战部队。王宝和其他要员则移居美国,在美国的扶持下遥控潜逃泰国的部队。近10年来,该组织抓紧在美国和泰国活动,力图颠覆老挝政府;另一方面积极在中国活动,图谋建立包括老挝北部和中国西南边境苗族聚居区在内的“寮蒙王国”。该阵线是一个以颠覆老挝和建立“苗族独立国”为宗旨的极端民族主义组织。

   “克伦民族联盟”是缅甸独立初期最有实力的民族地方武装组织,主要活动在缅甸的克钦邦和缅、泰边境地区。其宗旨是为克伦民族的独立而斗争。1995年,缅甸政府向该联盟控制区发动大规模武装进剿,攻克其总部马纳普洛并占领大部分控制区,迫使该部转移到缅、泰边境西线,总部则移至马沙若达。近年其实力又有所恢复。从其政治宗旨和长期坚持武装斗争可以看出,该联盟是一个以建立民族独立国家为目标的极端民族主义组织。

   克钦独立组织成立于1960年,主要活动在缅甸的克钦邦和缅、中边境一线。其宗旨是“反对大缅族主义,建立拥有主权的独立的克钦共和国”。1989年至1993年,缅甸政府军向该部连续进剿,重创其武装并占领一些地区。1994年2月,双方达成停战协定。2001年2月该部发生兵变,目前实力有所减弱。但克钦独立组织与缅甸政府的关系仅限于表面停战,其组织的宗旨并未改变,该部仍是一个极端民族主义组织。

   (二)、性质属于帮派和宗派的民族地方武装组织

   此类组织以在缅甸者居多,大都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只是拉帮结伙以求生存。这类组织主要有罗兴伽穆斯林团结阵线、新孟邦党、掸邦军、克钦保卫军、勃欧民族组织、崩龙邦解放军、克洋民族保卫军、克伦尼民族解放阵线、新克洋邦党、掸邦各民族解放组织、克伦尼民族进步党和若开gcd等。在上述组织中,除罗兴伽穆斯林团结阵线、掸邦军和掸邦各民族解放组织仍坚持与缅甸政府武装对抗外,其他组织均已与缅甸政府和解,但仍有残部在缅甸各地活动。

   (三)、缅甸共产党所属人民军余部

   1989年缅共分化瓦解后,其几大军区和部属自立山头,建立5支民族地方武装组织,即佤邦联合军、果敢同盟军、掸东同盟军、克钦新民主军和孟古保卫军。在上述组织中,以佤邦联合军发展最快,目前兵力已达3.5万人,控制地区发展到60余万平方公里,成为云南省周边地区势力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装组织,以及“金三角”地区有名的制贩毒武装集团(也是全球最大的制贩毒组织之一),现已被美国列为反恐反毒战争的打击目标。掸东同盟军控制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较快。果敢同盟军和克钦新民主军实力的则大为减弱,孟古保卫军已消亡。总的来看,在缅共瓦解以后,其余部所组成的新民族地方武装的实力,已明显超过缅共原人民军。

   (四)、贩毒首领坤沙指挥的“蒙泰军”余部

   20世纪90年代初,坤沙指挥的“蒙泰军”,是“金三角”地区实力最强的民族地方武装和制贩毒集团。1994年坤沙宣布建立“掸邦共和国”。缅甸政府军对其大规模进剿,1995年又增派3个正规师围攻坤沙的总部和主要据点。1996年1月,坤沙宣布投降缅甸政府。但其部分部属则宣告脱离坤沙,成为新的民族地方武装和制贩毒团伙。先后脱离坤沙自立山头的有甘约的掸邦民族军、约色的掸邦联合革命军、张维纲的自卫队、麻哈三的佤民族解放军、赵苏来部队、戴康部队和明少本部队等。现上述组织的总兵力已超过1万人,相当于原“蒙泰军”人数的一半左右。这些组织主要活动在缅甸的萨尔温江沿岸和缅、泰边境地区。

   二、云南省周边地区的民族地方武装组织,对中国和亚洲东南部地区的安全,目前已形成严重的隐患和不利因素。

   其主要表现是:

   对中国和云南周边国家的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对这一地区各国的统一和民族和睦形成隐患;

   导致毒品蔓延和泛滥,影响上述地区禁毒工作的开展;

   形成黑色屏障,影响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政治、经济交流与合作;

   形成毒、赌、黄三位一体的格局,导致中国人民币大量外流,影响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和边疆地区经济建设;

   在云南省周边国家造成武装割据的局面,影响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通道的建设;

   导致云南省周边地区社会动乱,影响我国的对外开放和边疆地区正常的商贸活动;

   造成云南边境地区社会混乱,给制毒贩毒集团洗钱带来可乘之机,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和云南边疆的稳定。

   在当前美国和国际社会关注恐怖势力,云南省周边国家的一些武装组织可能被定性为恐怖组织的情况下,情况正趋向复杂化。态势的进一步发展,有可能直接影响我国南部边疆和亚洲东南部地区的安定,我们对上述情况决不可得闲视之。

   三、建议我国政府采取强有力的应对举措。特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供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

  (一)、加强对云南境外民族地方武装族组织情况的调研,正确定位,区别对待,这是消除隐患的基础。

  (二)、对境外民族地方武装组织,实行疏压结合、恩威并举、以压促变、以夷治夷的方针,是消除其隐患的必要手段。

  (三)、支持缅甸、老挝等邻国政府消除民族地方武装割据的努力,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消除隐患的根本。

  (四)、建立与周边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钳制西方敌对势力北上和印度势力东进,是消除隐患的重要举措。

  (五)、与我国西南部周边国家签署地区安全合作条约,防止美国和西方的政治军事卷入,是消除隐患的当务之急。

  (六)、健全中国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的边境合作机制,强化相连地区的治安管理,是消除隐患的保障。

  (七)、健全我国云南与相邻国家禁毒合作的机制,清除制毒贩毒组织和大毒枭,是消除隐患的关键

  (八)、发挥中国作为亚洲东南部地区大国的作用,加强宣传和遏制的力度,是消除隐患的先导。
  
   总之,我们应充分吸取过去不遗余力支援缅共、泰共和越南、老挝的*政府组织,导致消极后果的历史教训,在对这一段历史进行认真反思的同时,对目前云南省周边国家民族地方武装组织,一方面应采取不承认、不支持、不援助和不合作的方针;另一方面应与这一地区各国政府采取联合行动,逐步消除上述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条件,促其分化和瓦解,以消除存在的严重隐患和消极影响。

  资料背景: 
    
        我国云南省与缅甸、老挝、越南3国接壤,这3个国家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其中缅甸有42个民族,老挝有68个民族,越南有54个民族,这些民族中约有一半是跨界而居的民族。

  在云南周边,目前从表面看还未出现剧烈的民族矛盾、冲突和斗争,民族冲突问题也还未在这一地区造成灾难和祸害。但如果到云南周边地区进行认真的调研,就会感到这一地区的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已经涌现,并已形成了若干民族地方武装组织,在这些组织中,或有美国和西方敌对势力的影响、参与和援助,或已被美国列为反恐反毒战争的打击目标。这些都构成了对这一地区和平、安全及各国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和隐患。

  我们对本问题进行过长期调研,最近又作了广泛的实地调查,现根据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综合前期有关情况叙述和分析如下。
全球资讯榜http://www.newslist.com.cn
  
  一、云南境外的“文蚌同盟”及其政治活动和宗教活动
  
    (一)“文蚌同盟”的由来

    “文蚌同盟”的全称是“全世界文蚌民族同盟会”,亦称“泛克钦组织”(DEVE—LOPMENT OR GANIZON OF KACHIN)。该组织是由旅居美、日、韩、泰等国和港台地区的“文蚌民族”宗教人士、学者、富商和其他知名人物,于1994年6月在泰国清迈*会宣布成立的。该组织以泰国清迈市为据点,其有着明显的西方背景和明确的纲领与宗旨。该组织主要活动在泰国的清迈,缅甸的克钦邦和掸邦及中缅边境地区。

    “文蚌同盟”是所谓“文蚌民族”的极端民族主义组织。“文蚌民族”系指缅甸、印度和中国毗邻地区的克钦族、茶山族、浪族、弱旺族、景颇族、僳僳族、羌族和怒族等民族的联合体,实际上是“文蚌同盟”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对同盟内所有民族的称谓。为煽动和激发民族情绪,他们宣称这些民族是跨国界而居的同一民族。他们认为,1000多年以前,“文蚌民族”的祖先发源于蒙古,以后逐步南迁,首先迁至中原地区,然后向西方和西南方向迁移。经过数百年的长途迁徙,一部份到了西藏西南部的河谷地带,一部份到了缅甸的湄苗河流域,一部分沿瑞丽江南下到了缅甸的寻利山脉,还有一部分到了印度阿那诺帕底萨(喜马拉雅山脉以西三角地带),形成了若干“文蚌民族支系”(或称部落)。这些“部落领土”互为毗邻,跨国界相连,所居住的民族统称“文蚌民族”。

    他们强调,在古代,“文蚌民族”从未受制于缅甸和其他国家政权。1886年英国占领缅甸后,导致“文蚌民族”一分为三,分居在缅甸、印度和中国。并由于条件的差异,导致该民族的发展受到严重障碍。“文蚌民族”的祖先为本民族的发展付出了巨大代价,其后代继承遗产的权利被所在国家剥夺了。

    他们鼓吹,为改变这种阻碍民族发展的状况,“文蚌民族”必须站起来,团结一致,寻求教育,进入金融世界,彻底摆脱其他民族的统治。

    在制造舆论和进行宣传的基础上,经过了较长时期的准备和策划,1994年6月,旅居泰、美、韩、日各国和港台地区的“文蚌民族”知名人士、学者、宗教上层人物和富商等,在泰国清迈联合举行会议,制定了组织纲领,组建了行政机构,宣布成立“全世界文蚌民族同盟会”,简称“文蚌同盟”。

    (二)文蚌同盟的主要成员

    根据所发表的材料和进行的调查,“文蚌同盟”的主要成员如下:

    互瓦扎腊 缅甸掸邦贵概人,克饮族,留美人士,有博士学位,美国籍并定居美国,经常到泰国活动,是“文蚌同盟”的主要发起人和组织者。1994年6月“文蚌同盟”成立时当选为主席。

    崩旺腊弱 缅甸孙布拉蚌人,克钦族,富商。1976年被缅甸政府通缉后逃往泰国。1997年,在泰国清迈举行的“文蚌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文蚌同盟”第二任主席。

  木然达毕 缅甸克钦邦葡萄地区人,克钦族,基督教牧师,美国籍,常住泰国清迈。是“文蚌同盟”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

  

    昭通 缅甸掸邦人,克钦族,医学博士,是“文蚌同盟”的重要成员之一。

    木然腊弱 缅甸克钦邦八莫人,克钦族,人类学博士。1961年赴美国留学,学成后留在美国工作。后又被美国教会派驻泰国清迈从事宗教活动。

    罗伯特&S226;;莫尔斯(缅甸克钦名勒托腊直) 缅甸克钦族,基督教牧师,美国籍,在美国定居,常在泰国清迈活动。

    木然扎滚(亦名麻腊) 缅甸克钦邦密支那人,克钦族,赴美留学,学成后在美国工作,美国籍,现常住泰国清迈,其妻和子女在美国定居。

    友昭矿 缅甸克钦邦密支那人,缅甸籍,现常住泰国,以经商为业。

    木然干相 原籍中国云南怒江州贡山县人僳僳族,赴美留学,学成后在美国工作,美国籍,懂英、泰和克钦等文,能编写多种文字经书,是克钦独立组织与美国方面的联络人,也是“文蚌同盟”的主要成员。

    从以上“文蚌同盟”主要成员的构成,可以看到该同盟有明显的美国背景,骨干成员与美国有密切的关系,文化层次较高,活动能量较强。

    (三)“文蚌同盟”的宗旨、纲领和组织机构

    1994年6月,“文蚌同盟”成立时宣称:“文蚌同盟”是全世界“文蚌民族”的最高组织机构,代表全世界“文蚌民族”的最大利益;其宗旨是建立“文蚌独立国”,为达此目的,要建立自己的武装。

    同时他们还宣称,其组织有10大政治纲领,还公布了其组织机构。

    可以看出“文蚌同盟”是一个旨在统一“文蚌”各民族,建立“文蚌民族”统一国家的政党。他们的组织机构带有明显的国家性质,具有国家行政机构的雏型。他们还在美、泰等国大量的印发建立“文蚌独立国”的宣传材料,有的还附有计划建立“文蚌独立国”的地图,其中将缅甸克钦部、掸邦和实皆省一的部份,印度东部的科希马、英帕尔和法兰等地区,中国云南省的怒江州、保山地区、德宏州以及西藏自治区的一部份,划入了“文蚌独立国”的版图。从中又可以看出,该同盟的策划者和组织者的极端民族主义倾向,以及***缅甸、印度、中国等国家和民族的图谋。

    (四)“文蚌同盟”的政治活动与宗教活动

    “文蚌同盟”成立以后,为扩大其组织,宣传其宗旨和纲领,为建立“文蚌独立国”制造舆论,该同盟成员四处奔走,八方串联,千方百计拉拢“文蚌民族”的人士。在美国的支持下,该同盟还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伊利诺斯州建立了“办事处”。

    1997年初,“文蚌同盟”在美国创办宣传刊物《爱民之心》,主要宣传其宗旨和纲领。它鼓吹所有“文蚌民族”要不分信仰、不分政治、不分生活习惯,紧密团结在一起;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讲自己的语言,使用本民族的文字。提出要繁荣整个“文蚌民族”,必须建立自己的国家,该刊物还鼓动全体“文蚌民族”青年,为了民族和国家利益,发扬“文蚌民族”精神,团结起来,共同建立“文蚌独立国”。

    “文蚌同盟”成员不断到缅甸克钦邦、掸邦西部和实皆省东北部等地区进行政治活动。他们以帮助购买武器装备、提供军费、经济援助和开展国际贸易等方式,拉拢“克钦独立组织”加入“文蚌同盟”。该组织摄于中国和缅甸政府的压力没有加入,但与之达成了宗教和文化等方面合作的协议。

    1996年9月,“文蚌同盟”在缅甸克钦邦的拉咋建立了“文蚌同盟拉咋办事处”,该同盟要员崩旺腊弱和克钦独立组织的主要官员参加了庆典。

  1997年初,“文蚌同盟”向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文蚌民族”人士发出通知,征集“具有文蚌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号召“为发展文蚌民族的文艺事业,弘扬民族文化,积极创作具有文蚌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

    1997年5月,“文蚌同盟”在缅甸克钦邦平山地区召开“第一届国际克钦语言文字研讨会”。并计划在中国云南省芒市召开第二次研讨会,由于中国有关部门未批准,会议移至缅甸境内召开。

    1998年2月,“文蚌同盟”主席崩旺腊弱和要员昭通等人,到了缅甸克钦独立组织总部勒新,并给所征集的文学“优秀作品”《致爱民之心》、《走向现代化的国家》、《新的民族与新的国家》的作者发了奖。同时计划给克钦独立组织作出贡献的人颂发奖章,但由于意见分歧未能实现。

  
  “文蚌同盟”力图用基督教来统一“文蚌民族”的思想,以基督教经书为促进“文蚌民族”统一、发展和进步的理论。他们宣扬,基督教只有一部经书,宗教还是统一的好,不要分派别。为此,他们大量印制基督教经书到各地散发。

    “文蚌同盟”还编印了《我们的目标》和《我们的希望》等宣传材料,鼓吹要进行文化的统一和宗教的统一;同时创制了一套新文蚌民族文字,在各“文蚌民族”聚居区推广,并在克钦独立组织控制区建立了3所学校,学习新“文蚌民族”的文字。

    (五)“文蚌同盟”对中国云南边境地区的渗透

    “文蚌同盟”在加紧在美国、泰国、缅甸等国进行政治活动的同时,也加紧在中国边境地区景颇族和傈僳族聚居区进行宗教和文化的渗透,与中国争夺民心,妄图把这些民族纳入“文蚌民族”范畴,将这些民族聚居区纳入“文蚌独立国”的版图。“文蚌同盟”的第一任主席互瓦扎腊和第二任主席崩旺腊弱,及其主要成员昭通、木然达毕、木然腊弱、罗伯特&S226;;莫尔斯、木然扎滚、友昭矿和木然干相等,均曾进入中国云南边境地区活动。其中,罗伯特&S226;;莫尔斯先后7次进入这一地区活动,还深入到怒江州的景颇族和傈僳族村寨作宗教调查,进行宣传和煽动活动。“文蚌同盟”主席互瓦扎腊也多次到云南边境地区活动,他在云南德宏州盈江县活动期间,鼓动当地的基督教信徒说:“你们为宗教事业操了不少心血,应积极参加到文蚌民族的事业中来,文蚌独立国的建设离不开宗教的支持。”他提出要在盈江投资兴办小学和中学,招收境内外景颇(克钦)族学生。该同盟的其他成员还深入景颇、傈僳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扶贫”活动,并建立立足点。

    1998年6月,罗伯特&S226;;莫尔斯租船从泰国经澜沧江,偷运基督教经书18吨至云南省西双版纳关累口岸,计划把这些经书运往怒江、德宏和保山等地州,发放给这些地州的景颇和傈僳族的“教徒”(已被查获收缴)。

    “文蚌同盟”公然宣称:“凡有景颇和傈僳族居住的地方都要帮助他们建立教堂,争取景颇和傈僳族人民入教,建立一个教堂就占领了一个地方,只要中国内部发生动乱,我们就有力量来建立我们的文蚌国家。”

    “文蚌同盟”还努力引诱中国的景颇族和傈僳族群众向境外迁移,提出无偿向移民提供土地、三年不收税、不抓兵等条件作诱饵,策动云南省福贡县、腾冲县、盈江县和陇川县的少数民族群众外逃。
  
  
  二、云南境外的“民族联合阵线”及其政治活动和军事活动
  
  
    (一)民族联合阵线的由来

    民族联合阵线是美国扶持和装备的老挝原“特种部队”(即王宝军事集团),在新形势下的翻版。主要成员是苗族领袖王宝的部属和亲信,以及苗族的一些首领和知名人物。与“文蚌同盟”一样,该组织也具有明显的西方背景,一直得到西方敌对势力特别是美国的支持,一直针对老、越、中等国进行和平演变和***的活动,并在老、越、中3国毗邻地区,特别是苗族聚居地区进行大量串联和组织活动。其由来和发展的简况如下。

    20世纪中期,老挝北部苗族首领王宝,纠集了一些部落头人和青年,组建了一支苗族地方武装。美国为占领和控制老挝和印支国家,发动了大规模的印支战争。这支民族武装很快得到了美国当局的大力扶持和援助,不但拨给全新的美式武器装备,还派去教官和顾问,使其很快发展成为一支2万余人的“特种部队”。

    1975年,老挝军队和越南人民军发起大规模的解放战争,“特种部队”被击溃,其人员大量逃往泰国,美国提供的100多架飞机和大批军用物资也被迫转移至泰国乌隆机场。泰国乌隆第二军区,为王宝军事集团提供了一些营房并设立“办事处”。溃逃泰国的“特种部队”大部份被安置在黎府的难民营。在“特种部队”逃离之时,王宝在其老巢龙镇召集了成立老挝天神党的会议,决定由杨比任天神党书记,巴高和任军事总指挥,杨志国任秘书长,继续在老挝北部发展组织,开展游击战争。王宝等要员则移居美国,并在美国的支持下,通过设在泰国的“办事处”,继续策动老挝北部的苗、瑶等民族进行*政府活动。

    1986年,在美国的扶持下,王宝军事集团成立了“老挝王国中央委员会”,王宝任中央委员会主席,王守任副主席,毛叶龙、坎蒙马诺滚、王风、杨督姐州、朗达诺拉醒、李莱等任中央委员。

    1988年8月,“老挝王国中央委员会”改名“老挝民族联合阵线”,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并在泰国成立了两个前指挥部,一个设在沙拉武里府汤嘎隆佛寺,军事指挥长为毛叶龙,顾问CIA成员扎伦,负责指挥老挝北部7省的“民族解放运动”。另一个设在乌隆府,军事指挥长是奔利&S226;;赛哥西,顾问为CIA成员波乔,负责指挥老挝南部6省的“民族解放运动”。

    王宝军事集团在美国的支持下,利用“老挝民族联合阵线”的牌子,在美、法、泰、中等国大力发展和扩大组织机构。

    (二)“民族联合阵线”在美国的活动

    美国政府在王宝及其要员移居美国后,允许苗族人口大量移居美国,现在美国的苗族人口人数已超过20万,主要安置在加利福尼亚、威斯康星、明尼苏达和科罗拉多等4个州。王宝军事集团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委派其亲信或要员,在美国组建了下列组织:

    “美国苗族协会”,主席杨华,副主席罗多在,秘书长吴榜宗,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

    “美国共和党苗族协会”,主席王英,副主席李包,总部设在加利福亚州。

    “美国苗族战略协调委员会”,主席杨道,委员共12人,其中3人是美国研究人员,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

    “美国苗族遗产协会”,主席杨展年,总部明尼苏达州。

    “美国基督教协会”,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主要从事与泰国和香港等基督教会的教务联系。

    王宝军事集团还争取到美国一些组织的支持,纠集了海外8个老挝*政府组织和党派,在FaGuo巴黎成立了“老挝****联盟”。该“联盟”在泰国沙拉武里府设立“老挝和平工作组织”,负责人为毛叶龙,主要成员有毛刷、扎伦和波乔等(均是美国CIA成员)。

    在建立上述苗族组织的基础上,王宝军事集团建立了“国际苗族协会”,总会主席杨梭,副主席杨道,并在美国各苗族定居的4个州建立了分会。“国际苗族协会”由王宝的中央委员会即“老挝民族联合阵线”直接控制。

    美国是王宝军事集团的庇护所和主要活动地区之一。王宝军事集团在美国大力建立和发展各种组织的同时,还千方百计与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参议院外委员有关机构和人员进行联系,努力争取美国政府的支持和援助,甘愿为美国在亚洲和东南亚地区“创建新形势计划”效力。

    1985年,里根政府拨出专款10亿美元,用于在老挝、安哥拉和阿富汗等国培植亲美势力,进行**活动。王宝军事集团成为其主要扶持和援助的对象。当时美国的战略目标是扶持王宝军事集团等老挝*政府组织,目的是武装颠覆老挝政权。美国政府还利用美国苗族协会,积极联络世界各地的苗族势力,参与和支持王宝军事集团的复辟活动。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对在老挝和亚洲的战略作了调整,把扶持王宝军事集团和其他*政府组织进行武装复辟,调整为进行政治、文化和宗教的渗透,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美国总统布什接见苗族协会主要领导人,许诺从政治、经济上给以支持。美国当局专门派人指导该协会工作,加强对老、越、中等国毗邻地区进行思想、文化和宗教方面的渗透。

    1991—1993年,美国的“苗族协会”先后邀请中国滇、黔、湘、桂4省区的苗族学者和领导干部,到美国“访问讲学”,“讲学”的主要议题,是论证如何建立“寮蒙王国”。云南省的一位处级苗族干部,曾4次应邀到美国“观光”,在会见王宝以后,他提出苗族应按照藏族信仰**的做法,将王宝树立为全世界苗族共同崇拜的“精神领袖”,为建立“苗族王国”确立精神支柱。

    1994年以后,美国进一步支持王宝军事集团,目的是将苗族问题国际化。同时以美国苗族协会为名,发起“研究苗族历史、文化和帮助苗族发展经济”的活动,举办苗族问题国际研讨会。同年10月,美国苗族协会支持中国湖南省的苗族知名人士,在湘西举办第一届国际苗族问题研讨会,会议拟以王宝为总顾问,后因我国有关部门未批准,会议未举行。

    1995年8月,苗族问题国际研讨会在美国召开,由美国苗族协会主办。王宝和美国有关官员到会讲了话,“会议就发展苗族经济、文化和教育等议题进行了研讨。”会议上还大力宣传美国的人权、社会制度和民族政策。

    (三)“民族联合阵线”在中国的活动

    中国是王宝军事集团进行政治活动和宗教文化渗透的重要对象。为实现其宗旨和执行美国的“创建新形势计划”,王宝首先利用在华的老挝苗族难民张子光,杨牙和杨志国等人,组成秘密情报组。从1985年开始,这一情报组不断向王宝和美国有关机构报送情报。此后的3年间,美国有关部门根据上述情报组报送的信息情报,3次指使杨比来华活动,并交待了与中方人员交谈应掌握的原则。

    1987年7月,王宝军事集团的主要成员杨比,到云南省昆明和勐腊等地区进行秘密活动,并会见了杨牙和杨志国等人,任命杨志国为老挝天神党北部书记,杨牙、韩阳雄和李桂等人为委员。还布置他们收集中国对越南、老挝和王宝的政策及有关情报,并策动中国云南等省的苗族青年,出境参加老挝*政府武装。

    1988年3月,王宝在昆明的情报人员张子光,向王宝报告了中、越、老关系的情况,建议王宝来中国并在昆明设立秘密据点。王宝来华前,美国有关人员还向其转达了美国阻止共产党势力扩大的法案。王宝来中国以后,到北京和昆明等地进行活动,还到外交部请求援助。回到美国后,王宝又向美国有关部门作了报告。同年5月,王宝通过泰国前线指挥部负责人杨忠,派遣杨老大等人到云南组建“苗族同心党志愿军”,在云南边境对老挝进行骚扰活动。

    1989年10月,王宝派遣在泰国乌隆的前线指挥部顾问波乔,到昆明会见老挝前独立组织负责人,策动他们在老挝难民中建立组织,配合老挝国内的*政府武装活动。

    1990年,波乔两次到昆明,策动原老挝独立组织成员加入王宝设在泰国乌隆府的前线指挥部,并向他们传达了美国政府对老挝和中国实施“和平演变计划”的策略。

    1990—1993年,美国苗族文化遗产协会先后4次邀请云南苗族组团访美,均受到王宝的接见和宴请,并安排他们参观游览,还发给每人至少3000美元的补贴,同时要求他们回国以后,宣传美国的人权和福利等制度。

    1991年以来,“美国苗族共和党协会”、“美国苗族协会”、“美国苗族战略协调委员会”、“美国苗族遗产协会”和“美国基督教协会”等由王宝军事集团操纵的组织,领导人和主要成员均多次到云南进行政治、文化和宗教等活动。引诱、拉拢和策动云南苗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加入其行列,为建立“寮蒙王国”贡献力量。1991年6月,云南省民委杨××应王宝之邀赴美探亲,认王宝为舅舅。1992年2月,由王宝资助杨××在昆明成立“云南苗族研究会”,“美国苗族协会”派两人来华参加成立大会。

    1994年2月,“美国苗族协会”吴连到云南省文山地区活动,该协会秘书吴榜宗在拜访州政府协副主席吴××时,鼓动其组建“文山苗族基金会”,答应资金由“美国苗族协会”解决。

    1997年1月,王宝军事集团的要员熊平,向住昆明的老挝人员透露:“为了保护全世界苗族的利益,不久王宝的国际苗族协会和人权委员会,将在中国苗族地区成立分支机构”。

  (四)“民族联合阵线”在泰国的活动

    泰国是王宝残部的主要聚居地,也是主要活动场所之一。他们除在泰国建立2个“前线指挥部”和1个“办事处”外,还建立了美泰联合的“917情报站”。王宝军事集团利用这些机构整编逃往泰国的残部人员,收编逃往泰国的难民,请求美国和西方给予援助,待机重返老挝,以颠覆老挝政权。

    20世纪70—80年代,“老挝天神党”书记杨比和军事总指挥巴高和曾多次到泰国,一是发展“天神党”成员,二是与残部进行联络,三是请求泰国和西方给予援助。

    1987年6月,王宝派其子王忠到泰国,除与泰国有关部门和他们设在泰国的各种机构进行联络外,还提出了“三江计划”。王忠在泰国与缅甸民主统一战线负责人索&S226;;莫勒就这一计划进行会商,王忠提出了以政治支持和经费、武器援助邀其结盟,达成了共同建立“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和湄公河统一战线”的协议。以后,王宝又派波乔等人与缅甸部分地方民族武装领导人进行协商,力图建立颠覆缅甸政府和老挝政府的联盟。

    王宝军事集团和其他要员及其在美国建立的各种组织机构的负责人,也多次到泰国进行政治、宗教和文化活动,积极为建立“寮蒙王国”服务。

    
  三、云南境外其他民族地方武装组织及其毒品产销的情况
  
  除“文蚌同盟”和“民族联合阵线”以外,缅甸还有20多个民族地方武装组织。与上述两个组织相反,这些组织的西方背景很少,有的还被美国列为打击的目标。目前缅甸的民族地方武装组织可分为两类。一类继续与缅甸政府武装对抗,另一类与缅甸政府和解达成了停战协议。大部份民族地方武装组织的共同点,是实施武装割据,各霸一方,同时进行毒品产销。

    (一)与所在国政府对抗的民族地方武装组织

    1、克伦民族联盟。克伦民族联盟主要是由缅甸克伦族为主体所组成的*政府武装组织。克伦族是缅甸第二大民族,分为斯戈克伦、波埃克伦和勃欧克伦3大支系。该联盟是缅甸独立初期最有实力的组织之一,他们领导的克伦民族解放军,其兵力仅次于前缅共人民军。该联盟还联合一些地方民族武装组织,组成“民族民主统一战线”。1994年,该联盟中信仰佛教和信仰基督教的人员发生冲突,导至联盟一分为二,一派是以波妙为首的基督教派,继续沿用“克伦民族联盟”名称;另一派则改称“克伦进步佛教协会”。

    1995年初,缅甸政府军趁其内讧之机,向克伦民族联盟发起了大规模进剿,一举攻克其总部马纳普洛并占领了其控制区,迫使该部转移至缅泰边境西线一带进行游击战争。2000年初,一直担任克伦民族联盟主席和克伦民族解放军司令的波妙宣布退位,由苏巴丁接任。

    克伦民族联盟目前主要活动在缅甸东南部的缅泰边境地区,控制区约1.3万平方公里(不含游击区),控制区人口有13万人。总兵力5000余人(有的资料称已发展到1万多人),总部设在缅泰边境的马沙若达。克伦民族联盟以实现民族独立为目标,与缅甸政府和缅族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一直坚持与政府武装对抗,近期和解的可能性不大。

    2、掸邦民族军(亦称掸邦军)。成立于1964年5月。该部主要以缅甸掸族为主体所组成。掸族为缅甸第三大民族,有缅甸掸族和中国掸族(傣族)之分。掸帮联合革命军于1985年加入坤沙的蒙泰军。1995年初其主席赛雷被坤沙暗害,同年5月,掸族头人甘约率部脱离坤沙的蒙泰军另立山头,重新组建了“掸邦民族军”。现主要活动于缅甸东枝以北的南兰、板法、孟盖和赖卡等地区。控制区面积约510平方公里(不含游击区),控制区人口4.5万人,总兵力3200余人,总部设在孟盖,该部曾先后10多次与缅政府进行谈判,但均未能达成和解协议。

    3、掸邦联合革命军。成立于1960年,莫亨任首领。以掸族为主体,是一支制贩毒民族地方武装组织。1985年,该部与坤沙的蒙泰军合并。1996年初,原莫亨归部团长约色率2000余人,脱离坤沙自立门户,重新组成“掸邦联合革命军”,坚持*政府的武装斗争。该部现主要活动在景栋以南,邦弄以东地区,以及孟乃、兰科、孟班、赛芒滚、万达果、刀辛和孟裴等地。总兵力约5000余人,编成756、757、758和759四个旅,总部设在景康(景统)。该部现仍继续坚持*政府武装斗争,并一直从事制败毒活动,其基本方针是以军制毒,以军贩毒和以毒养军。

    4、罗兴伽穆斯林团结阵线。该组织是缅甸若开邦的穆斯林*政府武装组织,成立于1978年,同时建立了“罗兴伽穆斯林游击队”,并在该邦的貌夺和布帝洞等地区建立根据地。1991年,缅甸政府对其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清剿,该部武装和穆斯林难民大批逃往孟加拉国。外逃的穆斯林团结阵线仍继续在孟加拉国坚持反缅甸政府的斗争,并向伊斯兰国家请求援助,现该阵线由昭鲍任主席,努尔&S226;;伊沙林任副主席,肖丁任总书记,武装力量约有3000余人,总部设在孟加拉国境内。

    5、坤沙余部和其他较小的民族武装组织。坤沙余部包括甘约的掸邦民族军、约色的掸邦联合革命军、张维纲的自卫队、麻哈三的佤民族解放军、赵苏来部队和明少本部、戴康部等。总兵力近2万人。坤沙余部现主要从事制贩毒活动,依赖制造和贩卖毒品以求生存和发展。其他较小的*政府组织,还有若开民族解放军、若干解放党和钦族解放军等。

    (二)已与所在国政府和解的民族地方武装组织

    1、佤邦联合党与瓦邦联合军(MNSA),原名缅甸民族民主联合党,是1989年4月从缅共中部军兵变后分离出来的部分。1989年11月改名佤邦联合党。该党领导的武装称“佤邦联合军”,简称“佤联军”。其宗旨是谋求佤邦自治,并成为省级行政区。佤联军控制区分南、北2个部分。北部与中国云南省接壤,面积1.7-1.8万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南部与泰国和老挝相邻,面积1.8-1.9万平方公里,人口22万。佤联军控制区以佤族为主体民族,人口数量约占总人口数的70%。依人口数量排列,下面是拉祜族和掸族,再次是克钦、汉、爱尼、傈僳、苗、布朗、回、本、崩龙、阿克、缅、克伦和老棉等民族。佤联军成员以佤族居多,主要领导人也大多是佤族人士。佤联军现已发展到3.5万人,是缅甸最大的民族地方武装和“金三角”最大的毒品武装组织(也是全球最大的制贩毒组织之一),现被美国列为全球反恐反毒战争的打击目标之一。现任党总书记赵尼莱,副总书记赵明(最近去世)、肖明亮。佤联军总司令鲍有祥,副总司令李自如、布莱康。总部设在邦康(原名邦桑)。南部指挥机关“行政事务管理部”设在莱三哨。部长魏学刚(兼南部军区司令),书记鲍有义(兼南部军区政委)。

    2、克钦独立组织与克钦独立军(KIA)。1960年成立,同时建立了克钦独立军,布莱森任主席兼总司令。该组织是缅甸克钦族中的极端民族主义组织。主要领导人和部队成员大多是克钦族。其控制区的主体民族是克钦族,其次是傈僳族、汉族和掸族。其宗旨是“反对大缅族主义,建立拥有主权的独立的克钦共和国”。1989年缅甸政府向该部发动大规模进攻,占领了该部的一部份地盘,重创其一个旅并围困另一个旅。1994年2月,独立军与缅甸政府达成停战协定。其兵力从6000余人减少到3000余人,控制区缩小到1万余平方公里。2001年2月,独立军的部份军官发动兵变,推举都介接替昭迈出任独立组织中央主席和独立军总司令,现该部编为1个师、4个旅、22个营。总部设在莱辛。
  
  3、克钦新民主军(NDA)。为1989年10月缅甸共产党人民军101军脱离缅共另立门户的武装组织。现控制区6000平方公里,分为片马、昔董、拖角和落空4个区,人口7万余人。在其成员中,主要的民族成分是克钦族,其次是傈僳族。武装力量有军队500余人,民兵1000余人。主席兼司令丁英,副司令泽龙。总部设在板瓦。

    4、新孟邦党(NMSP)。该党以孟族人士为主,成立于1962年,由奈瑞景任主席。孟族是缅甸各民族中最早建立独立国家的民族,历史上建立过勃固王朝。1980年,新孟邦党内出现矛盾并发生内讧,随之分成两派。1987年,两派经过协商又重新统一。1993年至1995年,该党与缅甸政府举行过4次和解谈判。1995年6月,双方签订了政治和解协定。1998年以来,由于缅政府在孟族聚居区推行同化政策,新孟邦党声称要中止与缅甸政府的和平协定。该党现有兵力7800余人,各种武器8300余件,总部设在耶羌帕。

    5、掸东同盟军(NDAA)。是1989年4月由缅甸共产党人民军815军区另立门户的武装组织。现控制区面积4950余平方公里,分为小勐拉、南板和萨洛3个行政区。人口7.4万人。以掸族为主体,其次是拉祜族、佤族和议族。总兵力3300人,主席兼司令林明贤,副司令蒋志明、罗常保。总部设在小勐拉。

    6、果敢同盟军(MDNA)。是1989年3月由缅甸共产党人民军东北军区兵变另立山头的武装组织。1992年该部发生内讧,司令彭家声和参谋长杨茂良大打出手,结果杨茂良驱逐了彭家声,自任主席兼司令。1995年彭家声又打回去,重任主席,其弟彭家富任司令,魏超仁任参谋长。现控制区面积2700平方公里,人口22万,成员主要是果敢族(汉族),其次是掸族(泰族)和苗族。武装力量2700余人,其中军队500余人。总部设在老街。

    7、掸邦军(SSA)。是以掸族为主体的民族地方武装。领导人色廷,兵力2100人,总部在盛加。

    8、克钦保卫军(KDA)。是以克钦族为主体的民族地方武装。领导人木吐诺,兵力2000余人,总部在岗卡。

    9、勃欧民族组织(PNO)。是以克钦族勃区支系为主体的民族地方武装。领导人昂坎迪,兵力1400余人,总部在椒得龙。

    10、崩龙邦解放军(PSLA)。是以崩龙(德昂)族为主体的民族地方武装。领导人吴埃孟,兵力1400余人,总部在楠玛都。

    11、克洋民族保卫军(KNG)。领导人格巴耶邦,兵力80人,总部在孟别。

    12、克伦尼民族解放阵线(KNLF)。是以克伦尼族(克耶族)为主体的民族地方武装。领导人美桑达、吴吞觉,兵力1600余人,总部在霍雅。

    13、新克洋邦党(KPP)。领导人吴瑞埃,吴丹梭奔,兵力150人,总部在彬泷。

    14、掸邦各民族人民解放组织(SSNPLO)。是以掸族为主体的民族地方武装。领导人吴达格雷,兵力3100人,总部在瑙都。

    15、克伦尼民族进步党(KNPP)。是以克伦尼族(克耶族)为主体的民族地方武装。领导人昂丹雷、吴库贴布佩,兵力7800人,总部在多达玛基。

    16、若干共产党(CPB)。领导人吴沙吞吴,兵力300人,总部在布帝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17:24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