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7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改口称尼共毛主义领袖为“同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12 10:3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普拉昌达同志”   

2008年05月30日 07:54:12  来源:解放日报  


随着尼泊尔走向共和,贾南德拉国王将成为历史,而从幕后走向前台的,是“普拉昌达同志”。作为尼泊尔第一大党尼共(毛主义)的党主席,没有人会怀疑他将成为这个国家新的领导人。  

    “普拉昌达”其实只是一个化名,意思是“凶猛的人”,他的本名叫普施帕·卡马尔·达哈尔。对尼泊尔人而言,现年54岁的普拉昌达是个传奇人物,对于更多的人而言,由于10多年钻在深山老林里打游击,他也很神秘。  

    没有人确切知道,普拉昌达什么时候开始形成他的政治理念。也许朦胧的想法从孩童时代就孕育了。当他还是个贫穷的农村男孩时,尼泊尔是个封闭的王国,封建领主们乘坐着豪华车巡视他们的领地。普拉昌达自己也说,“在童年时代,我就开始忍受贫困和野蛮剥削。”也许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个出生在贫穷家庭的男孩要以国家进步和现代化为目标。  

    上世纪70年代初期,进入农业学院学习的普拉昌达阅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书籍,并时常对伙伴们说,唯有武装活动才能为社会底层带来正义。为了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1996年2月,普拉昌达从城市出发,进入最偏远的农村开始了“人民战争”。此后的10年,普拉昌达以农村为基地、以社会底层作为基本支持力量,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和几杆枪,到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天地。到了2006年与政府和谈前夕,除了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南部平原与谷地还在政府手上,“毛派武装”实际上已经控制了尼泊尔80%的地区,成功实践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斗争理论。  

    2006年又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草鞋革命”的胜利者普拉昌达重返加德满都,这也是时隔10年后他的首次公开亮相。当年11月,普拉昌达与尼泊尔首相柯依拉腊在和平协议上签字,尼泊尔11年的内战终结。此后,脱下军装的普拉昌达不但带领他的政党迈向尼政治生活主流,现在还见证了共和理想的实现。  

    走向共和后,普拉昌达与其他尼泊尔政党领袖之间仍有着诸多分歧,而誓言不会再回到武装斗争中去的普拉昌达也还保持着游击队员般的警觉———据悉,为了躲避随时可能发生的袭击,他现在每隔一两周就要换一家旅馆住,而且住处周围保安严密。但是,作为一个来自底层并有民意支持的领导人,普拉昌达也深知尼泊尔需要什么。据悉,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着重表示,会尽力发展由于多年内战而千疮百孔的尼泊尔经济。尼泊尔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而对于普拉昌达而言,能否顺利实现从革命到执政的转变则是对其及其所在党派的重大考验。(杨立群)

图例:  5月28日,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举行的制宪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主席普拉昌达(前左一)和副主席巴布拉姆·巴特拉伊(前左二)同与会人员交谈。当天,尼泊尔制宪会议第一次会议以绝对多数票通过由尼泊尔临时政府提出的议案,宣布尼泊尔为联邦民主共和国。

尼泊尔毛派领袖普拉昌达终于被中国人称为“同志”了 不知同志心理如何?


5月30日,新华网上刊登了一篇接受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派)领袖普拉昌达的文章,与以前中国主流媒体对该党措辞谨慎不同的是,这次是用赞赏的口吻正面介绍了普拉昌达和尼共(毛)的成长经历和今后抱负。更重要的是,文章标题采用了《“普拉昌达同志”》。

这是个可喜的变化,反映了中国人对尼共(毛)态度的变化。这篇文章来源于解放日报,该报是中国***上海市委机关报,现在又出现在新华网上,虽然这些细节本身不具有中国官方色彩,但是这仍然具有历史意义的,尼泊尔是中国的邻邦,当尼共(毛)横空出世以后,一些惟恐天下不乱的外国势力故意阴阳怪气地声称是中国在幕后支持帮助尼共(毛)。而当时中国与尼泊尔旧政权保持外交关系。在这样情况下,中国主要媒体只能对尼共(毛)出言谨慎,小心翼翼。虽然如此,有关尼共(毛)的正面报道还是能够出现中国的主流媒体上。我第一次知道普拉昌达这个名字就是通过看新华社《参考消息》上外国记者采访尼共(毛)领袖普拉昌达的报道文章。他在谈论尼泊尔革命形势时乐观地说,革命已经走过战略防御、相持两个阶段,现在转入了战略反攻阶段。我当时看到这一段时忍不住噗嗤笑了。看来老普同志是熟读过毛**的《论持久战》一书喽。实际上,老普同志的确看过中国出版的几乎所有毛**著作,对毛**思想做过认认真真的研究。他的研究水平可以说要比我们中国的好多专家水平都高。而尼泊尔后来的事实也确实印证了他的判断。现在尼共(毛)掌握了尼泊尔政坛,中国今后必须要跟这个新邻居接触、打交道。中国人现在称普拉昌达为“同志”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准备和尼共(毛)这个新邻居打交道了。
全球资讯榜http://www.newslist.com.cn

当然,中国人太多了,难免啥人都有。有的人在毛**时代挨过整,用他们的话说是伤痕。实际上多数挨过整的人都能理性全面地看到毛**的功过是非,但是少数人只会极力扭曲夸张地渲染毛**时代的伤痕而不能公正地看待毛**时代的发展成就。因为他们憎恨毛**,所以对尼共(毛)也是十分厌恶的。但是,尼共(毛)毕竟运用毛**思想(他们尊称毛**思想为毛**主义,并把毛**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相并论)结合尼泊尔具体实际,创造又一个农村包围城市的奇迹,如今掌握了尼泊尔政局。作为邻人,就应该接受这个新邻居,这是顺应历史潮流,个别中国人如果还不肯接受,那他就得考虑他自己会不会像尼泊尔旧政权那样被历史潮流淘汰了。

尼共(毛)的胜出对中国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他们推崇毛**,自然不会倒向别国,尤其是某个对中国极不友好的外国。中国有这样的红色邻居总比有个亲外国的邻居要好。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了,毛**是中国人民的开国领袖,照某些伤痕派那样完全否定毛**,必然将导致中国最后走向完蛋。苏联散伙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是否定斯大林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个暖水瓶,你连骂它三个月不好,三年不好,谁还敢用这暖水瓶?至于一个国家领袖,你连骂他三十年不好,最后将怎样呢?那些伤痕派也应该反思一下了,你们骂毛**的文字又不是保密文件,外国毛派不会看不到,为什么人家对你的伤痕根本不理睬呢?为什么人家还是这么真诚地推崇毛**呢?为什么人家还干脆用毛**的名字给自己组织冠名呢?为什么成立毛派组织的国家超过了三十个呢?

尼共(毛)领袖普拉昌达同志出任尼泊尔总理后,按照外交礼仪,中国总理需要给他打电报祝贺,还将邀请这个新邻居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按照中国跟邦交国政党都建立联系的惯例,中国***也将准备按党际交流四项原则与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发展友好关系。由于两国没有任何历史遗留问题,所以,双方有关会谈是能够达成协议的。

普拉昌达访华后,他一定会参观毛主席纪念堂,可能还会参观井冈山或者延安。可以想象,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受到许多中国人的夹道欢迎。

欢迎你,普拉昌达同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8-11-12 10:37:35 | 只看该作者
哈哈,这年头亲戚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11-12 10:38:16 | 只看该作者
发言人本来就是变色龙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2 10:38:17 | 只看该作者
**没有什么奇怪的。
    老人家在世时,一边大骂苏修、赫修,但在公开的文书往来里也还是称同志的吧。
侬今葬花人笑痴,
它年葬侬知是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11-12 10:38:18 | 只看该作者
总是让人放心不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11-12 10:3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11-12 10:38:21 | 只看该作者
普拉昌达同志!
普拉昌达同志! 金正日同志,波尔布特同志,卡斯特罗同志。差一点就萨达姆同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11-12 10:38:23 | 只看该作者
风雨泥泞中的尼泊尔,愿上帝保佑你,不要再重蹈红色中国的覆辙了!我们已经深深地明白了魔鬼的诱惑有多可怕了------来,你们自己作主宰吧,按你们人的设计,去建巴别塔,建地上的天国吧!   苦难的尼泊尔人民啊,不要用仇恨去战胜苦难,不要轻信地上的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2 10:38:24 | 只看该作者
尼泊尔终结君主制始终是历史的进步,普同志功不可没。

至于普同志会不会重走老毛、老波、 老金的老路,得看尼是不是实行了民主

是推翻一个王朝又建立了一个王朝,还是真正走向了民主。是否进行普选,并产宪保护民主、自由才是试金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11-12 10:38:25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才知道尼泊尔居然还有我们的知心爱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 03:58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