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心伯:日本与东北亚战区导弹防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12 10:04: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吴心伯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433)



摘要:自90年代初美国提出东北亚战区导弹防御构想以来,日本先是对此进行基础研究,继而又与美国一道开展技术研究,目前正积极为开发和部署做准备。日本加入美国的东北亚战区导弹防御计划,是日美安全同盟强化的标志之一,也是日本安全政策演变的一个重大步骤,将不可避免地对东亚地区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日本 战区导弹防御  东北亚

中图分类号: D8               文献标识码:A





美日合作研究、开发和部署东北亚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是冷战后美日安全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影响东北亚地区安全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日本安全政策演变的一个重大步骤。美国在90年代初提出建立东北亚战区导弹防御构想后,日本先是对此进行基础研究,继而与美国联手开展技术研究,2003年6月,正式决定建立导弹防御系统。日本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的演变,是地区安全形势发展、美日同盟调整和日本安全政策态势变化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旨在考察日本在战区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的政策演变过程,揭示上述诸因素在其间所发挥的作用,分析这一发展对地区安全的影响。

TMD构想与基础研究

在东北亚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是冷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91年1月,布什政府根据苏联向美国发起全面核攻击的危险已不存在这一现实,调整了里根政府发起的“星球大战计划”,提出了新的战略防御构想。以防备第三世界各国发射的导弹和俄罗斯有可能误发的导弹为主要目的,这个新的战略防御计划包括“地区导弹防御”、“美国本土防御”和“宇宙截击”三部分。在美国国会批准实施地区导弹防御和美国本土防御计划后,布什总统于1992年致信日本首相宫泽喜一,邀请日本参加“地区导弹防御”,宫泽首相在回信中表示日本要“充分研究”参加的可能性。此后,美国国防部负责战略防御计划的专家访问日本,游说日本防卫厅和外务省支持,但日方未作正式表态。[1]

1993年5月,克林顿政府在全面审查了里根政府于80年代发起的“空间战略防御计划”后,决定结束“星球大战”计划,转而发展“弹道导弹防御计划”,该计划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二是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前者的任务是拦截袭击美国本土的洲际导弹,后者则是为了保护驻海外美军和盟国免受来袭导弹的袭击。为确保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前沿存在,加强日美防卫合作,同时充分利用日本在资金和防卫技术方面的优势,美国希望日本参与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恰在1993年5月,朝鲜成功地向日本海试射了1枚射程为1000公里的“劳动1号”导弹,并在研究射程更远的“劳动2号”导弹。华盛顿认为,这是劝说日本加入战区导弹防御计划的极好理由。8月初,美国国防部副部长韦纳兹访问日本,向日方转告了美国方面就此事进行协商的意向,并强调建立战区导弹防御体系的必要性。9月22日,美国防部负责采购和技术的副部长多伊奇赴东京,就建立共同的导弹防御体系同日本方面举行了正式会谈,当时的日本外相羽田孜和防卫厅长官中西启介对美国的构想做出了积极响应。12月, 负责协调日美同盟关系的“日美安全保障协商委员会”设立了“TMD工作组”,旨在讨论TMD及其他相关的政治与法律问题。1994年6月,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局长奥尼尔中将向日本提出了4种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方案,这4种方案主要用于对付朝鲜“劳动1号”导弹及中国的战术弹道导弹。第一种方案是价值为44.7亿美元的海上高空防御系统/地面低空防御系统,另包括2艘各搭载72枚高空战区弹道导弹的“宙斯盾”驱逐舰。第二种方案是价值为163亿美元的海上定点部署高空防御系统/地面低空防御系统,另包括6艘各搭载36枚反弹道导弹的“宙斯盾”驱逐舰。第三种方案是价值为87.8亿美元的地面高空防御系统/地面低空防御系统,另包括6个装备战区高空空域防空系统导弹的连队。第四种方案是价值89亿美元的地面海上混合高空防御系统/地面低空防御系统,另包括2艘各搭载72枚高空拦截导弹的“宙斯盾”驱逐舰。以上4种方案每种均需配备24套“爱国者”发射装置、4架E-767预警机和1部大功率远程雷达。[2]

日本方面首次提出发展TMD主张的是日本首相的咨询机构“防卫问题恳谈会”在1994年8月发表的一份报告。这份题为《日本的安全保障与防卫力量应有状态――面向21世纪的展望》的报告建议日本与美国合作开发和部署一个导弹防御系统,以对付“来自北朝鲜和中国的有限的导弹攻击”。该报告还主张日本发展军事侦察卫星。[3]日本政府在TMD问题上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关于调整美日同盟的倡议的影响。1995年2月,克林顿政府发表了《东亚太平洋地区安全战略》报告,推出新的美国亚太安全战略,强调美日安全同盟的重要性。华盛顿的这一政策动向促使东京对加强日美防务合作表现出积极姿态。日本外务省出台了关于重新确立日美安全体制的文件,该文件把战区导弹防御构想同防卫技术交流、驻日美军经费负担、冲绳美军基地的调整等一道列为今后日本旨在重新确立日美安全保障体制的课题。[4]1995年4月,日本防卫厅成立了“弹道导弹防御研究室”,以与美国国防部“弹道导弹防御局”和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合作评估朝鲜“劳动1号”弹道导弹构成的威胁,并协助日本政府做出是否同美国合作开发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决定。基于此项研究,日本防卫厅在1997年得出结论,日美合作开发战区导弹防御最合适的项目是“海军战区范围防御系统”。1995年12月出台的日本“中期防卫计划(1996-2000)”称,日本政府将就弹道导弹防御问题展开广泛的研究,并在该计划的后期做出结论。日本防卫厅由此开展了一项为期3年的内部综合研究,以设计日本未来的防空系统,并回答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在技术上是否可行,财力上是否可以承受等问题。该课题检验了建立一个由上层空间、下层空间以及地上和海上相结合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以80%的可靠性拦截数十枚射程在2000公里以内的朝鲜中程弹道导弹的设想。这项于1998年完成的研究报告认为建立一个有限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以保护日本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财力上勉强可以承受。[5]

从1994年到1997年,日本花费了大约5.6亿日元对TMD进行基础研究,但日本政府内部对是否应参加美国战区导弹防御计划仍存在分歧。赞成的意见认为,由于朝鲜和中国等周边国家拥有弹道导弹,而日本目前尚无任何有效的防御手段,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完全是防卫性武器,对不拥有核遏制力量的日本来说是绝对需要的。另外,建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爱国者”导弹发射装置和“宙斯盾”护卫舰等装备,建立“多层防御”体系。持反对意见的人士认为,建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在技术和资金上都存在不少问题。虽然“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已可用于实战部署,但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进行的6次试验均未取得成功,而海军高层防御系统尚处于论证阶段。在费用方面,如果日本建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至少需要1-200亿美元的费用,平均每年约需20-30亿美元,占日军一年装备费用的25%-40%,而日本为重建财政将进一步压缩防务开支,因此很难为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提供足够的经费。从政治和外交层面看,日本国会众议院曾在1969年通过关于和平利用宇宙空间的决议,而开发用于军事目的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则与该决议的精神相抵触;日本加入美国的导弹防御体系还涉及到集体自卫权问题,而日本宪法是禁止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外交上,日本建立TMD将不可避免会刺激中国等等。

技术研究

将日本纳入美国在东北亚的战区导弹防御体系是美国的既定政策。为了促使日本早日做出加入这一计划的决定,美国不断向日本施加影响和压力。1995年7月至1996年3月,中国先后在台湾附近海域进行了发射导弹演习。在此背景下,美方向日本提供了有关中国、俄罗斯和朝鲜等国的导弹军事情报,以及美国卫星拍摄的弹道导弹发射的早期预警情报。1996年4月,克林顿总统在访问日本期间与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共同发表了《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正式启动了日美安全同盟的调整。《宣言》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界定日美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其中之一就是“在关于弹道导弹防卫研究方面的合作”。1997年3月,美国众议院议长金里奇在与日本防卫厅长官久间举行会谈时表示,鉴于日本周边形势处于不稳定状态,日本必须提防弹道导弹的攻击,并称由日美两国共同研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同年4月,美国国防部长科恩访日时又明确表示,美国将不顾中国的反对,坚持在日本建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以防驻日美军受到来自朝鲜或其他国家的导弹袭击。

尽管华盛顿一再施加压力,桥本政府仍未如预期的那样在1997年就日本正式参加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技术研究一事拍板定案,而是推迟做出决定。桥本政府之所以犹豫不决,主要是对该计划能否开发成功没有把握,担心日本投入的巨额研究经费会打了水漂。此外,对中日关系的考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从1996年开始的日美同盟的调整已引起了中方的疑虑,如果日本再决定加入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将加剧中方的不满情绪,使日中关系更趋紧张。但是以防卫厅和外务省北美局为代表的政府人士则主张日本应积极参加该计划。他们警告说,延长做出决定的时间是有限度的,日本如果决定不参加,有可能导致日美关系的恶化。1998年5月印度和巴基斯坦相继进行核试验,加强了这一派的声音,也使更多的人主张日本参加战区导弹防御设想的研究,但是桥本首相以和平利用宇宙空间的国会决议以及顾及中国反应的理由表示了慎重的态度。[6]

在此情况下,桥本内阁于7月底下台和小渊内阁上台,以及所谓的朝鲜导弹威胁问题,成为日本转变态度的关键。8月31日,朝鲜发射了一枚飞越日本上空的三级火箭,但没有成功,其残片溅落在日本附近海域。朝方声称他们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但美国坚持认为朝鲜发射的是“大浦洞”弹道导弹的最新一代“大浦洞1号”导弹。这一事件在日本引起了轩然大波。日本政治人物、媒体和公众对日本参加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研究的支持率大幅攀升,甚至当初对导弹防御系统持慎重态度的最大在野党民主党领导人菅直人也主张要积极推进。[7]日本国会众参两院更一致通过决议,谴责朝鲜的导弹发射,要求日本政府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确保日本民众的安全。在此情况下,小渊政府决定参加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研究,并要建立日本自己的卫星监视系统。9月20日,在日美安保协商会议上,双方商定日本从1999年开始和美国一起对战区导弹防御进行“共同技术研究”。12月25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参加TMD的技术开发研究,并在1999财政年度预算中为此拨款9.6亿日元。1999年8月16日,日美就联合研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技术换文,并缔结了确定具体研究内容的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联合研究将从海基反弹道导弹系统着手,具体涉及导弹发动机、前锥体、弹头和红外传感器四个领域。2001年,日本又承担了有关雷达系统和武器控制系统方面的研究。

日美联合技术研究确定以“海军战区范围防御系统”为对象,该系统的设计构想是利用军舰发射导弹在大气层外将来袭的敌方导弹击落。之所以选定该系统,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其一,如果部署陆基导弹防御系统,就需要征用大片土地作为基地,而在日本这个国土狭小、人口稠密的国度,向民众征地建立军事基地并非易事,而部署海基系统就不存在这一问题;其二,鉴于日本已部署了4艘“宙斯盾”战舰,因而选择以“宙斯盾”为依托的海基系统也就顺理成章了;其三,与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相比较,海军战区范围防御系统在技术上尚不成熟,从而给技术研究与开发留下了余地,被认为有助于提高日本的技术能力。[8]

在对TMD进行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的同时,日本也在谋求发展自己的反导能力。1995年,日本决定向美方购买24套改进型的PAC-2发射装置,并于1998年起开始装备日本防空自卫队。随后,日本又决定对这些发射装置升级换代,以提高其在指挥、通讯、控制和导弹拦截方面的功能。日本海上自卫队还决定在2001-2005年之间装备2艘配备有“宙斯盾”系统的“高波”级新型驱逐舰,这样日本海上自卫队装备有“宙斯盾”系统的舰只就将增加到6艘,它们都可以作为海军区域防御系统和海军战区范围防御系统的平台。在1998-2001年间,日本航空自卫队先后装备了4架E-767预警与控制飞机。1998年朝鲜发射“大浦洞”导弹后,日本决定发展自己的侦察卫星,以提高日本的情报收集能力。在首批研发的4颗卫星中,2颗为照相侦察卫星,2颗为电子侦察卫星,都具有侦察目标国进行发射导弹的准备活动的功能。2003年3月28日,日本自行研制的H2A火箭将“光学1号”和“雷达1号”2颗侦察卫星送入太空。根据计划,日本还将在2003年9月再分别发射2颗间*卫星,以形成4星一体的工作体制。此外,据报道,日本还在改进其现有的红外传感器以获得探测和跟踪弹道导弹的能力。

走向开发与部署

日本政府在做出与美国共同开展技术研究的决定时强调,它尚未就导弹防御系统的开发、生产和部署做出决定,这个决定将在6-7年内做出,届时将考虑到技术可行性、费用问题以及日本的防卫需要等因素。实际上,日本要做出部署TMD的最终决定,主要面临两大难题。首先是该系统技术上的可靠性。2001年12月,美国国防部决定取消已经开发了近10年的“海军区域防御系统”,原因是这个系统耗资过多,而且许多技术问题没有解决。这说明,TMD要取得技术上的突破,达到较高的可靠性,并非易事。其次是费用问题。据日本政府估计,研发和部署TMD系统的总费用将高达500亿美元,其中光研究与开发就会高达300亿美元,而2003年度的日本防卫开支也就400多亿美元左右。如果日本要发展TMD,它就必须大幅度增加防卫预算,同时削减现有的武器发展计划。

从防卫需要的角度看,日本发展TMD的主要目的是对付所谓来自中国和朝鲜的弹道导弹威胁。日本的一些政治家和战略分析家们认为,在台湾海峡冲突升级的情况下,中国有可能以导弹威胁或攻击驻日美军,甚或日本自身的目标。从长远看,中国有可能充分利用其不断增长的导弹能力作为促进其在亚太地区的领土、政治或战略目的的手段之一。不过日本更担心的还是朝鲜导弹能力的发展。朝鲜目前拥有大约100枚“劳动1号”导弹,可以携带常规或非常规弹头,能够击中日本的大部分地区。日本担心在朝鲜半岛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朝鲜有可能以导弹威胁或攻击日本。[9]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防卫分析家们普遍认为,日本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将带来一系列的好处。首先,它将挫败敌对国家以导弹对日本进行政治讹诈的企图。日本的分析家称,如果在朝鲜半岛或台湾海峡发生冲突,朝鲜和中国都有可能以他们的导弹威慑来阻止日本向美军提供帮助。但是如果日本拥有有效的导弹防御能力,它就可以不顾这些国家的导弹威慑做出自己的决定。其次,从军事上看,导弹的精度越高,打击力就越强,其军事意义就越大。由于朝鲜导弹精度的提高只是时间问题,日本应积极发展导弹防御系统以对付朝鲜的导弹威胁。第三,部署在日本的导弹防御系统将能够保护驻日美军免遭弹道导弹的袭击,这将帮助美军开展灵活的军事行动。第四,由于日本处在朝鲜、中国和俄国的导弹射程之内,他们拥有的弹道导弹越多,意外或未经许可的发射的可能性就越大,日本只有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才能对付此种威胁。第五,如果日本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既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又有很强的拦截能力的话,它将抑制周边国家增加导弹数量的意愿,从而有助于减少弹道导弹威胁的扩散和增长。[10]

除了防卫上的考虑外,维持日美安保体制的需要、防卫态势的调整以及日本安全政策所呈现的新趋向也都推动或有利于日本做出建立TMD的决定。日本对TMD进行基础研究,是美国游说使然,从基础研究上升到技术研究,更是华盛顿不断施压的结果。对日本外务省和防卫厅来说,之所以支持日本加入战区导弹防御计划,更多地是出于巩固日美同盟的考虑。不管TMD技术上是否成熟,所需费用如何,日本要维持与美国的安保体制,就必须在这个问题上跟着美国走。[11]其次是日本防卫态势的改变。随着对朝鲜导弹威胁担心的增长,日本的防卫分析家和政策制定者主张要从“被动防御”转向“积极防御”,即从侧重于减少对方攻击造成的破坏到着重发展防御的手段。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军方和一些鹰派政治家甚至主张对朝鲜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据日本媒体透露,1993年朝鲜试射“劳动1号”导弹后,日本防卫厅曾成立了一个小组,研究使用改进型空对舰导弹或利用战斗机投掷炸弹来袭击朝鲜导弹发射场的可能性。只是因为研究发现这样做损失战斗机和飞行员的可能性很大,该研究小组才不得不放弃这一想法。[12]但是2003年3月日本的2颗侦察卫星升空后,防卫厅长官石破茂又公开表示,为了对付朝鲜的导弹威胁,日本只是用间*卫星进行监视不行,还应发展导弹防御系统,甚至采取先发制人战术,把即将发射的导弹在发射基地予以摧毁。虽然以先发制人的方式来消除朝鲜导弹威胁的设想并未被日本政府所接受,但从“被动防御”转变为“积极防御”已成为共识。最后,日本安全政策的演变为日本发展战区导弹防御扫除了障碍。日本加入美国的导弹防御计划涉及到“集体自卫权”问题,而日本“和平宪法”是禁止她行使“集体自卫权”的。但冷战结束以后,日本安全政策一直是通过“绕道走”的方式突破禁区。从制订派兵海外的《维和行动合作法》,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修改,再到《周边事态法案》的成立,日本无需修改宪法却可以做宪法禁止的事。这种渐进的、绕道走的调整方式使日本的安全政策变得越来越积极、主动和咄咄逼人,却又避免了直接修宪所可能引起的国内政治的纠葛。

朝鲜核问题的再度凸现和布什政府决定在美国开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这两个因素加快了日本迈向开发与部署TMD的步伐。2002年10月,美国披露了朝鲜的“秘密核计划”,引起日本朝野的极大关注,发展TMD以对付朝鲜核威胁的呼声高涨起来。2002年11月,石破茂在众议院安保委员会上称,日本导弹防御系统必须早日在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成果,以加速转入开发阶段。与此同时,随着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在2004年年底之前部署一个有限的导弹防御系统,华盛顿也加大了对东京的游说力度,要其尽快决定加入美国在东亚的TMD计划。据报道,在2003年1月举行的日美政治军事磋商中,美方提出,如果日本愿意参加美国在东亚的TMD计划,美国方面将“非常认真地考虑改变一些对日政策,以加强双方在这一问题上的合作。”[13]另一方面,在2003年春天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的“爱国者-3”型反导系统的表现比海湾战争中使用的“爱国者-2”型大有进步,这也大大减轻了日本对该系统可靠性的疑虑。在此情况下,日本在TMD问题上的态度逐渐明朗起来。2003年5月,日本防卫厅官员称,日本防卫厅正在考虑修改防卫计划,以便部署新的导弹防御系统,对付来自朝鲜的威胁。6月21日,日本政府决定,将在2007年开始建立耗资2000亿日元的导弹防御系统。该系统包括两部分,一是部署在“宙斯盾”舰上的“标准-3”型导弹系统,用于高空拦截,二是陆基“爱国者-3”型导弹系统,用于中低空拦截。由于该系统耗资巨大,日本防卫厅准备对执行中的中期防卫计划作大幅度调整,削减用于采购坦克等装备的费用,并在2004年度防卫预算中追加1000亿日元。[14]

日本发展TMD的影响

日本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不仅将增强日本的“积极防御”能力,亦将提升日本的相关军事技术水平和攻击性军事能力。东京计划让日本企业同美国军工企业签订合作协定,从美国引进技术和零部件,由日本军工企业在国内生产“爱国者-3”型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日本防卫厅认为,从美国获取生产技术在日本国内生产,尽管要比直接从美国进口成品的价格高许多,但引进技术自己生产可以培育日本防卫产业和提高军事装备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5]从技术层面上看,反导弹系统技术与导弹技术是相通的,“TMD的燃料技术、推进技术、稳定技术、引导技术、预警技术甚至拦截技术都与攻击型导弹的技术有很大的相似性。如果将TMD的软件进行调整并加上再入大气层技术,TMD就可改装成地对地的导弹。”[16]日本从美国获得的尖端的反弹道导弹技术也可以为研制弹道导弹所用,这就是日本决意要从美国进口技术而不是成品的原因之一。一旦将来日本决定发展核武器,其先进的导弹技术将大大提高日本的核打击力。这一可能性将使本地区的许多国家深感不安。

美国将日本拉入战区导弹防御计划,将鼓励日本采取更加咄咄逼人的安全政策。美国之所以要发展TMD,主要是保护其在东北亚的驻军。日本建立TMD,则是为了防备在卷入地区冲突时遭到导弹攻击。在现代战争中,日本狭窄的国土、稠密的人口和拥挤的交通网使其难以经受弹道导弹的攻击。在一定意义上,这种脆弱性有助于促使日本在地区安全问题上保持低姿态,以免被卷入地区冲突,付出巨大的代价。但是在选择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之后,日本的安全感就会大大上升。在日本的军事力量不断加强、安全政策日趋活跃的大背景下,东京将更加积极地配合华盛顿的亚太战略,无论是朝鲜半岛问题还是台湾问题,日本在跟随美国介入时将更少顾忌,更加有恃无恐。这对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来说是一个不祥之兆。

布什政府上台后,取消了“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区分,统称“导弹防御系统”。布什政府希望各地的TMD最终能扩大并连接起来,与美国本土的导弹防御系统一起组成一张“分层”防护网,保护美国本土、美国的海外驻军和盟国免受导弹袭击,实现所谓“全球化防御”。[17]这样日本建立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亦将成为美国整个导弹防御系统的一部分。一旦TMD系统正式部署,美日势必要建立联合指挥部,以统一指挥和控制该系统,从而大大推动日本自卫队和美军的协调与一体化。此举无疑会进一步加强日美军事合作,提升日美军事同盟整体的攻防水平。如果说1997年修改发表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加强了日美同盟的攻击力的话,那么,日美共同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就大大增强了同盟的防卫能力。这样,日美同盟整体的攻防水平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有关国家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将不得不增强其防御和威慑手段,包括在质和量方面提高其导弹能力。这一发展无疑将严重危及本地区的战略稳定,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日本部署TMD,将使美国向台湾提供该系统的可能性增大。早在1997年11月,美国国会众议院就通过《美台反弹道导弹防御合作法案》,规定美国防部长应于1998年7月1日前向国会提出报告,说明美国应如何与台湾合作发展先进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以保护台湾不受导弹的攻击。1998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的《1999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正式要求将台湾纳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尽管克林顿政府以高层TMD仍在研发之中为由,对将来是否向台湾提供该系统暂不做出决定,但却积极向台湾出售建构TMD防御系统的主要装备,包括“爱国者-3型”反导弹系统和远程预警雷达。另一方面,台湾近年来也不断鼓吹要加强美日台三方在导弹防御上的合作,想方设法向美求购部署“海军战区范围防御系统”所必需的“宙斯盾”驱逐舰。虽然到目前为止,布什政府尚未答应台湾的这一要求,但却声称如有必要,将向台湾提供这一武器系统。2001年7月,负责军备控制和国际安全的美国副国务卿约翰博尔顿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声称:“布什总统已经在早些时候的讲话中明确表示,我们认为台湾的防御十分重要,台湾防御很可能成为导弹防御体系的一部分。”[18]随着日本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尘埃落定,美国的下一步就是将台湾拉进来。据报道,布什政府已改变对台军售的顺序,将着重点放在对台出售“爱国者—3”型反导弹系统、远程预警雷达、“指挥、控制、通讯、情报”系统和PC-3反潜机上,这些武器系统既能提高台湾防御大陆导弹打击的能力,又能为美国本土的导弹防御系统充当耳目。美国最终将台湾纳入东北亚战区导弹防御网已呈必然之势。





Japan and TMD in Northeast Asia



Wu Xin-bo

(Center for American Studies, Fudan University)



Abstract: Since the United States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Theater Missile Defense in Northeast Asia, Japan has conducted a series of assessments on the proposal itself and then joined US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In July 2003, Japan finally decided to deploy TMD.  This development marks the further strengthening of Japan-US alliance as well as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Japan’s security policy, and will produce huge impact on East Asian security.



Key Words:      Japan  Theater Missile Defense  Northeast  Asia





收稿日期:2003-06-18

基金项目:教育部文科基地重大项目“后冷战时代的美国亚太安全战略”

作者简介:吴心伯,男(汉族),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美关系和亚太问题的研究。目前承担教育部文科基地重大项目“后冷战时代的美国亚太安全战略”。





--------------------------------------------------------------------------------

* 本文系作者承担的教育部文科基地重大项目“后冷战时代的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一部分。

1 “美邀请日参加新战略防御计划,宫泽表示将研究其可能性”,新华社《参考资料》1992年7月24日,第26-27页。

2 吴莼思:《威慑理论与导弹防御》(北京:长征出版社2001年出版),第166页。

3 Michael D. Swaine, Rachel M. Swanger and Takashi Kawakami, Japan and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Rand, 2001.  P. 30.

4 “日本重新确立推进导弹防御构想的安全体制”,《参考资料》1995年3月2日,第46页。

5 Michael D. Swaine, Rachel M. Swanger and Takashi Kawakami, Japan and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p.31.

6 “桥本将就参加美国战区导弹防御设想进行内部调整”,《参考资料》1998年6月9日,第25页。

7 柴田哲雄,“关于日本参加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几点看法”,《现代国际关系》1999年第5期,第11页。

8 Ogawa Shinichi, “Missile Defense and Deterrence”, NIDS Security Reports (published by Japan National Institute for Defense Studies), pp. 47-48.
全球资讯榜http://www.newslist.com.cn

9 Michael D. Swaine, Rachel M. Swanger and Takashi Kawakami, Japan and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pp. 11-17.

10 Ogawa Shinichi, “Missile Defense and Deterrence”, pp. 48-49.

11 Michael D. Swaine, Rachel M. Swanger and Takashi Kawakami, Japan and 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Summary”,pp. 7-8.

12 路透社东京2003年5月8日电:“日本曾研究袭击朝鲜”。《参考消息》2003年5月11日,第3版。

13 邱震海:“‘美国因素’可能介入钓鱼岛风波”,《信报》(香港)2003年3月26日。

14 陈志江,“日本加快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光明日报》2003年6月24日,C4版。

15 乐邵延:“日本计划自行生产爱国者反导弹系统”,《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6月24日,第5版。

16 蒋宇侃:“美国的TMD战略与东北亚安全问题”,《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年第11期,第74页。

17 吴献斌:“TMD与台湾问题”,《当代亚太》2002年第4期,第42页。

18 德新社华盛顿2001年7月24日电,转引自吴献斌:“TMD与台湾问题”,《当代亚太》2002年第4期,第42页。
私有制未必能带来民主,公有制却一定会导致专制,而且,其专制程度要超过仍保留私有制的任何专制政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9-18 07:11 , Processed in 0.26562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