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4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辛德勒的名单(美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26 09:46: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mg src="http://www.douban.com/mpic/s1458414.jpg"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6-8-26 09:47:33 | 只看该作者
<p>Schindler's List</p><p>辛德勒的名单<span class="pl2">导演: <a href="http://www.douban.com/subject_search?search_text=%E5%8F%B2%E8%92%82%E6%96%87%20%E6%96%AF%E7%9A%AE%E5%B0%94%E4%BC%AF%E6%A0%BC%20%28Steven%20Spielberg%29&cat=1002" target="_blank">史蒂文 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a></span><br /><span class="pl2">主演: <a href="http://www.douban.com/subject_search?search_text=%E5%88%A9%E4%BA%9A%E5%A7%86%C2%B7%E5%B0%BC%E6%A3%AE&cat=1002" target="_blank">利亚姆·尼森</a> / <a href="http://www.douban.com/subject_search?search_text=%E6%9C%AC%C2%B7%E9%87%91%E6%96%AF%E5%88%A9&cat=1002" target="_blank">本·金斯利</a> / <a href="http://www.douban.com/subject_search?search_text=%E6%8B%89%E5%B0%94%E5%A4%AB%C2%B7%E8%B4%B9%E5%9B%A0%E6%96%AF%20Ralph%20Fiennes&cat=1002" target="_blank">拉尔夫·费因斯 Ralph Fiennes</a></span><br /></p><div style="LINE-HEIGHT: 180%"><span class="pl">上映年度:</span> 1993<br /><span class="pl">官方网站:</span> <a href="http://www.schindlerslist.com/" target="_blank">http://www.schindlerslist.com</a><br /><span class="pl">imdb链接: <a href="http://www.imdb.com/title/tt0108052/" target="_blank">tt0108052</a></span><br /><span class="pl">制片国家/地区:</span> 美国<br /><h2>剧情简介 · · · · · ·  </h2><div class="indent">  《辛德勒名单》真实的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名犹太人免法西斯杀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 <br />   <br />   德国投机商人辛德勒1908年出生于现捷克境内的摩拉维亚。二战初期是个国会党党员。他好女色、会享受,是当地有名的纳粹分子中的坚定分子。他很善于利用与冲锋队头目的关系攫取最大资本。在被占领的波兰,犹太人是最便宜的劳工,因此这位精明的发战争财的辛德勒在他新创办的搪瓷厂只雇用纽伦堡种族法中规定的牺牲者。这些人得到搪瓷厂的一份工作,因此也就得到暂时的安全,没有受到杀人机器的肆虐,辛德勒的工厂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在他那儿工作的人都受到从事重要战争产品工作的保护:搪瓷厂给前线部队供应餐具和子弹。 <br />   <br />   到了1943年,克拉科夫犹太人居住区遭受到的残酷血洗,使辛德勒对纳粹的最后一点幻想破灭了。他早就知道德国人建造的火葬场及煤气室,早就听说,浴室和蒸气室的喷头上流出的不是水,而是毒气。从那时起,辛德勒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更多地保护犹太人免受奥斯威辛的死亡。他制定了一份声称他的工厂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工人名单,通过贿赂纳粹官员,使这批犹太人得以幸存下来。他越来越受到违反种族法的怀疑,但他每次都很机智地躲过了纳粹的****。他仍一如既往地不惜冒生命危险营救犹太人。当运输他的女工的一列火车错开到奥斯威辛--比尔肯利时,他破费了一大笔财产把这些女工又追回了他的工厂。 <br />   <br />   不久,苏联红军来到了克拉科夫市,向在辛德勒工厂里干活幸存的犹太人宣布:战争结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们告别,获救的1000多名犹太人为他送行,他们把一份自动发起签名的证词交给了他,以证明他并非战犯。同时,他们用敲掉自己的金牙和私藏下来的金首饰,把它打制成一枚金戒指,赠送给辛德勒。戒指上镌刻着一句犹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等于救全人类"。 <br />  辛德勒忍不住流下眼泪。他为自己还有一颗金牙而懊侮,因为这样一颗如果将它卖掉的话至少可以多救出一个人。辛德勒为他的救赎行动已竭尽自己一切所能。他在战争期间积攒的全部钱财,都用来挽救犹太人的生命...... <br />   <br />   战后,辛德勒在瑞士的一个小镇隐居下来,身无分文,靠他曾经救助过的犹太人的救济生活。过了几年,辛德勒在贫困中死去。按照犹太人的传统,辛德勒被作为"36名正义者"之一安葬在耶路撒冷。 <br />   <br />   影片结束时,是辛德勒的坟墓,那些在战前曾经获得辛德勒救助,而几十年后已步入暮年的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后裔代表先人走过坟墓,都在墓碑上放一个代表"感恩永远不变"的石块作为敬礼……<br /></div><h2></h2></div>
3#
 楼主| 发表于 2006-8-26 09:48:19 | 只看该作者
对于和战争有关的电影,女生的兴趣一向都低于男生。几年在北京前买了这个电影的dvd, IT男看过之后推崇备至 <br />   <br />  ,而我却一直都没有完全看过,仅仅看过其中的一些片断。 <br />   <br />  当时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纳粹在Krakow大屠杀后继续“清洗”躲藏在房子角落、夹层、壁橱或钢琴中的犹太人,其间一个德国人伴着枪声在钢琴上弹奏巴赫的“英国组曲”(第二组曲BWV807第一乐章)。。。(不过我至今没有想通电影里为什么有一段德国士兵的对话,讨论这个曲子是莫扎特的还是巴赫的。。。) <br />   <br />  最近发现当初买的碟片已经自杀,况且现在可以买到更好的版本,于是又买了一套。买回家之后温习这旧片,终于完整地再看了一遍。都说这个片子很长,但我坐在那里,安静地看完这个片子,一点也不感到时间的流逝。 <br />   <br />  影片是黑白的,所以,窗子是白的,钢琴是黑的;天空是白的,大地是黑的;皮肤是白的,外套是黑的;雪花是白的,鲜血是黑的。死亡本身造成的恐惧因此被淡化,而因为被纳粹所践踏的人性和对未来的无望而产生的绝望,反而被影片推至极限。没有看过这个片子的人,决不会体会到这种绝望,而我,我相信自己哪怕是看过十次,所感受到的,也决不会超过那真正绝望的千分之一。 <br />   <br />  那是怎样不见天日的一种黑暗啊。而辛德勒的名单,对于那一千多个“Schindler‘s Jews”来说,却是那无尽黑暗中触手可及的一丝微光。名单上的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个生命,一个故事,更能燃起更多的希望。 <br />   <br />  黑白的影片中,却出乎意料地让观众看到一丝色彩,--一个身穿淡淡红衣犹太小女孩在远远的背景中奔跑,仿佛逃离了纳粹的魔掌。但在将近结尾处一辆装满了尸体的车上,我又看到了那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那个镜头依然是远远掠过,却唤起人心中无尽的悲伤。 <br />   <br />  影片的末尾,那些获救的“Schindler‘s Jews”手挽手站在地平线上,画面渐渐由黑白转为彩色,那个时刻,仿佛冰封大地瞬时充满了阳光,让我的喜悦眼泪溢满了眼眶。。。。。 <br />   <br />  我想,这部电影的感人,不在于情节,在于可以唤起所有观者心底的良知。<br clear="all" />
4#
 楼主| 发表于 2006-8-26 09:49:36 | 只看该作者
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走到科技高度发达的二十世纪用了几千年的时间。但要再退回石器时代,却只要几个狂人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的疯狂行经。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里人活着的意义变得极其单纯——生存。 <br />   <br />  正是辛德勒的这份名单,承载了1100个犹太人的生命,使他们得以在德国纳粹屠杀600万犹太人的悲惨历史中幸免。这是对整个犹太民族的功绩,也是为所有纳粹党徒的赎罪。 <br />   <br />  描写二战的电影我们都看过很多,但是如果要我们在记忆里找出最经典的,〈辛德勒的名单〉必在其数。一向用惯特技效果的斯皮尔伯格,却在这部电影里用灰白的底片和手提式摄影机重现了那一段令全人类痛心,不堪回首的历史。这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黑白片以它的真实,它的感人,触动了人类心灵的底线.当然也触动了奥斯卡的评委们。 <br />   <br />  影片最感人处是片尾,当德国宣布投降,辛德勒在自己工厂里向工人们告别时的情景。我不可能在这里大段的摘录电影的对白,但只要是有心人,自然能够找得到电影的剧本来看。我只抄录下这一句话:"It says whoever saves one life saves the world。"此是希伯来圣经中的一句:"它说,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了整个世界。"这一句话是那些为辛德勒所庇护的所有犹太人的一句肺腑之言。他们以自己最神圣的经文中的一句来赞颂他,一个德国人,一个纳粹人。他们对他只有无尽的感激,没有丝毫的民族仇恨。他们知道他与别的纳粹党徒不一样。他有着仁慈的心,他有怜悯,有同情。在他散尽家财援救了1100多犹太人后,还在为自己未能再多救几个人而感到痛心。当他在大雪中远去时,他已被所有犹太人铭记于心。 <br />   <br />  回想一开始,辛德勒却是一个地方上有名的纳粹中坚分子,是一个善于利用各种关系攫取最大利润的投机商。他的工厂雇佣大量的犹太人不是为了要时他们获救,而是因为德军占领波兰后,犹太人是最廉价的劳动力。这样他才能聚敛更多的金钱。至于他如此的行为在客观上保护了工厂里的犹太劳工作为战需物资的生产者而免受屠杀毫不关心。他只考虑自己一天能赚多少钱,他为计算有多少个工人在为他创造财富而欢心鼓舞。他感谢残酷的战争,因为是战争才令他暴富。他面带微笑,展开双臂来欢迎犹太人,但心里却算计着这些人等于多少利益。然而即使是这样,犹太人还是将他的工厂视作天堂,那里能使他们在严酷的环境里免于一死。 <br />   <br />  德军的屠杀从来没有中断过。干涸的血迹,腐臭的尸体,在城里随处可见。二十分钟的屠杀场面足以使电影观众触目惊心,更何况是当时身处其境,每时每刻都在经历血腥的辛德勒。他被金钱掩埋的人性从灵魂最深处爆发。从此,他再不是一个为金钱泯灭良知的奸猾商人,而成为了一个无时不在想尽办法利用自己手中的才货来挽救尽可能多的犹太人的生命的正义之士。那可怜的犹太女人的父母;那一列车错运往奥斯威辛的女工;还有他的犹太人会计……他商人的聪明才智与赌徒的行使作风在此时发挥了淋漓尽致的作用。使他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刻,也能控制大局,转危为安。 <br />   <br />  这部成功的电影所带来的荣誉,不仅属于斯皮尔伯格一个人。也属于托马斯·肯尼利,是他写出如此优秀的小说;属于连恩·尼森、本·金斯利(饰犹太人会计伊扎克)、拉尔夫·费内斯(饰德国军官歌德)等等这些称职的演员们。尤其是尼森对辛德勒这个人物的塑造,虽然他没能夺得当年的奥斯卡奖,因为被“阿甘”夺走,但是他在这部电影里的精彩演出绝对有影帝的风范。 <br />   <br />  时至今日,依然历历在目的是那个身穿红衣的犹太小女孩,她是影片最鲜亮处,也成为观众心中的最灰暗处。<br clear="all" />
5#
 楼主| 发表于 2006-8-26 09:50:13 | 只看该作者
<span class="mn">2006-05-22 02:36:09</span> <span class="pl2">  来自: <a href="http://www.douban.com/people/jackie_jeff/" target="_blank">灵舞葳蕤</a> (成都) <br /><br /><a href="http://www.douban.com/subject/1295124/" target="_blank">Schindler's List</a>的评论 <span title="力荐">??<img src="http://www.douban.com/pics/st.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img src="http://www.douban.com/pics/st.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img src="http://www.douban.com/pics/st.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img src="http://www.douban.com/pics/st.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img src="http://www.douban.com/pics/st.gif" border="0" onclick="javascript:window.open(this.src);" alt="" style="CURSOR: pointer"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span> </span><br /><br />  准备专四的间隙,分两天看完《辛德勒的名单》,桌上留下一大堆被攥得奇形怪状的餐巾纸。急于想写下些东西,对着电脑屏幕却有些望而生畏,不知道已被半生不熟的法语冲得略显笨拙的母语表达还能否准确传达出这部伟大作品的意义。 <br />   <br />  首先,本片以德国侵占波兰,大肆****犹太人为背景,记述了巧妙周旋于商业与硝烟之间的德国商人辛德勒从利用战争,以廉价的犹太人为劳力,到思考战争,矛盾于自己与异族的立场,最后良知战胜了利欲,凭着过人的胆识与智慧,倾尽家产,最终从奥斯维新的焚烧炉和毒气室前无私的营救出了1100名犹太人。全片结构线索清晰,主人翁的心理变化使情节步步展开和深入。传统的顺叙手法的利用,在抑扬顿挫间,一个稳重,老练,圆滑,却又善良,机智,高尚的辛德勒跃然于屏幕,而特殊的战争环境中人物多面性格的展现与转变正是影片的重点。在这样流畅的顺叙中,光辉的人性与良知反衬了战争的残酷,邪恶与荒谬,这种甘畅淋漓的表达方式在时光回转间不但自然的生出渐渐饱满的人物形象,也逐步深化了主题,最恰当的契合了影片的整体风格。 <br />   <br />  其次,用黑白片的方式展现二战历史加强了故事本身的沉重感和说服力,强烈的明暗色调对比突显了恐怖,绝望,挣扎与无助,使黝黑更加残酷,苍白更显无奈。可以说,这两种极端的单色不但准确地定下了全剧的基调,还为观众恰当的镌刻了历史大环境,使大家在用心聆听这曲悲歌的同时不忘思考其中发人深省的意义。 <br />   <br />  此外,除了尾声部分,整部电影唯一强调的鲜明色泽是一个犹太小姑娘的红大衣,这个重要细节前后一共出现三次,其中,第一次是葛斯少校到来之后,德军对犹太区净空屠杀,凄惨的哭叫和着干瘪的广播声使正在与情人骑马的辛德勒停下来遥望,混乱中,小小的红色身影惊慌的穿过街区,使主人翁的目光忍不住紧紧跟着她,但由于距离太远,那一点惶恐的红色一会儿便消失不见。在女伴的催促下,内心震颤不已的辛德勒调转马头与之离去,这之后,大量犹太人被送到集中营,辛德勒以生产需要为由,开始大量拯救犹太人。而就在此前不久,他刚刚抱怨过犹太人会计史登打着雇佣工人的幌子暗中帮助同胞做得有些过火。除尾声外最后一次出现红色,是影片后半部分,小女孩的尸体出现在灰色的运尸车上,她本已被葬却因一条德国军令跟其他许多尸首一样被重新挖出来扔进焚尸坑中处理掉,当那触目惊心的红色再次映入辛德勒的眼帘,他瞬的认出她来,却早已无力回天,顶着焚尸的浓烟,辛德勒再次被撼动,后来,开始奥斯维新大屠杀前,借工厂生产为掩护,倾其所有保护和营救犹太人。 <br />   <br />  红色,代表着生命和火热的希望,在一片以灰色为意味的冷峻而肃杀的世界里,这点小红大衣的残红传达出对生存的乞求,羸弱却强烈得那么刺眼。虽然主人翁并不是单纯因为这个儿童萌生求人的想法,但这个无声而明艳的角色却在无形中辅助了情节的发展,侧面体现了辛德勒清醒明智的内心世界,完善了其善良,高尚的人格。 <br />   <br />  西伯莱经文说“拯救一条命,就是拯救了整个世界”,《辛德勒的名单》从关注生命与人性的视角出发,向我们展示了苦难中伟大的品行的力量,不仅再现了历史,也揭示了战争的无比丑恶,民族的平等性以及人类的共存等问题,无论时代以什么样的速度更替,那血泪横呈的6年永远是世界的隐痛,悲愤之余,该做些思考了吧…… <br />   <br />  <br clear="all" /><br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2 05:09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