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许多投资者称若奥巴马当选华尔街将暴涨相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5 13:1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华网华盛顿11月3日电 新华社记者刘洪

热闹、纷争、看点多多的美国大选年终于进入尾声——美国人将在4日投票,选举产生未来四年的国家掌舵人。如果根据目前的民意调查结果,奥巴马很可能成为新的领导人。
奥巴马最近风头正劲,很大程度上要“感谢”这次金融危机。许多美国媒体都认为,最近两个月突然加剧的金融危机,成了奥巴马最好的助选员。道理很简单,危机还在肆虐,美国经济向衰退滑落,共和党政府难辞其咎,身为共和党人的麦凯恩也不得不受池鱼之殃。
奥巴马的竞选口号——“变革”,颇得经济界人士的推崇。如果说在安全、外交等领域,麦凯恩还不乏优势;但在经济领域,几乎一边倒是奥巴马的支持者。
《华尔街日报》和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联合民意调查结果显示,49%的被调查者认为奥巴马更善于改善经济,只有28%的人认为麦凯恩在这个问题上更胜一筹。许多投资人更是判断,如果奥巴马胜利,华尔街肯定暴涨相庆,美国克服金融危机就多了几许希望。
与共和党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不同,奥巴马的经济政策延续的是民主党的传统,即扩大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缓和贫富矛盾,创造共同繁荣。表现在应对金融危机上,奥巴马将很可能实行“新政”,为中产阶级减税、刺激经济增长,同时入股金融企业,加大调控、加强监管渡过危机。
当然,美国的财政赤字状况也很可能有所改善。布什上台8年,除了最初一年承继克林顿盈余的基础未出现财政赤字外,随后几年都赤字高悬;尤其是最后一年,受一系列救市措施拖累,赤字更创下新纪录。布什也作为“赤字总统”载入美国史册。
许多美国经济学家开玩笑说,从目前的赤字状况看,就觉得民主党和共和党应该交换一下位置了。因为一般情况下,共和党属于“会花不能挣”的角色,民主党则属于“能挣不会花”的角色,两者长期执政都不好,因此必须隔几年互相调剂一下。现在创纪录的赤字,就迫切需要民主党来收拾残局。
当然,即使奥巴马成为总统,短时间内改变赤字状况也不太可能。相反,为刺激经济,美国政府很可能继续加大开支,并导致赤字进一步上升。随着经济的好转,赤字问题才可能逐步解决。
在美国大选投票结果公布前,谁是新总统依然是一个悬念。毕竟麦凯恩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也未必就没有一点赢的希望,他的经济政策也未必没有可取之处。美国市场有一个传统的说法就是:共和党人进入白宫,总是对市场更有利。
但假如麦凯恩真爆冷赢了大选,华尔街会是什么反应呢?许多人认为,现在的情况很微妙,很可能是暴跌相迎,或者说,跌要比涨的可能性更大。但也有一些人认为,不管是谁当选,华尔街都可能以涨收盘,因为这至少可以说悬念结束,人们悬着的心也该松一下了。
争论很多,但有一点是许多美国人都认同的,不管是奥巴马还是麦凯恩上台,面对目前“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和正开始“衰退之旅”的美国经济,他们的新总统之路充满着考验,但这种考验,或许也正是奠定他们历史功绩的很好机会。



美国新总统将面临5大经济挑战
新当选的总统“在今后的两年时间内都面临被选民扔鸡蛋的难堪局面”。经济专家认为新一任总统将面临五个来自经济层面的挑战……[详细] [滚动]


欧元区陷入衰退 欧盟整体救市方案难产
欧洲各国就采取一致行动上已达成共识,但各国都能够接受的措施却迟迟不出,难产至今……[详细]


胡Jintao将出席20国集团金融峰会 并出访四国
美国财政部考虑参股更多类别的金融公司
欧股连续第六日上扬 英富时100指数上涨4.4%
美下任财长成关注焦点 5人有望接班保尔森
华尔街风暴侵袭全球航运 马士基断臂求存
宝马第三季盈利锐减63% 发布预警
外媒称松下电器并购三洋电机已达成协议
·评论分析

《经济学人》:“伯南克对策”成型

张五常:从格老政绩看美货币制度

·金融海啸中美新总统有危也有机
·不管谁当总统 明年美股都将反弹
·纽约时报:控制高管薪水遏制危机
·谷歌CEO撰文谈新总统面临的挑战

>>更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31 02:33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