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2006年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
全球范围内的贫富悬殊在加大。国家之间的贫富悬殊在扩大, 各国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贫富悬殊也在加大。中国也没有完全脱离于这种负面影响之外, 这就是提倡科学发展观, 着力构建“ 和谐社会”和“ 和谐世界”的原因。经济全球化还有另外一些负面影响, 比如生态环境的恶化、传染病的传播、移民问题、走私贩毒, 甚至核扩散都已经显现。
二、美国硬实力增长而软实力下降
美国还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最大的受益者, 其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大多数其他发达国家。美国的硬实力( 即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 都在增长。美国军费开支4627亿美元, 几乎占世界军费总开支的48%,其中不包括攻打伊拉克的耗费。
与此同时, 美国的软实力却受到严重消耗。伊拉克战争、奉行单边主义、跟盟国的关系、对伊斯兰激进势力的仇视、在多哈回合、联合国改革、《京都议定书》等问题上, 美国的行为都引起国际社会的不满。不过, 全球反美主义浪潮的根本原因并非美国的政策, 而是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和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即使美国进行某些战略调整( 比如伊拉克战争情况有所改观、调整反恐策略) , 也改变不了大局。美国软实力继续下降, 意味着它用非强制性手段影响其他大国行为的能力在下降。
此外, 美国提倡的民主化在很多国家( 比如伊拉克) 遭到失败, 这促使美国认为与其把民主放在第一位, 不如把稳定放在第一位, 因此伊拉克的首要问题是稳定, 先有稳定才有民主。问题是, 中亚颜色革命之后就稳定了吗? 阿富汗建立了民选政府就稳定了呢? 巴勒斯坦和伊朗民众选出的政权都更反美。这些问题迫使美国重新思考对外政策。但是美国是否会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比如变成一个和蔼可亲的国家) , 这需要根据美国国内政治来作出判断。
三、美国国内政治依然趋向保守
由于共和党政府在伊拉克战争、国内社会福利、资本外逃、劳工待遇等问题上表现不佳, 民主党在今年11月的中期选举中大获全胜。但这并没有改变美国政治趋向右倾保守的状况。
美国目前存在三股强大的保守势力:( 1) 大公司和大财团。他们从布什政府的减税政策和强力推行向外扩张的政策中得到好处, 强调维护现行政策, 维护美国、美元霸权的地位。( 2) 右翼宗教势力。他们鼓吹伊斯兰教是邪教, 恢复美国保守主义传统, 恢复白人基督教新教徒的主导地位。由于全球种族矛盾的凸现, 右翼宗教势力在美国政坛上占据重要地位, 同时成为新保守主义外交政策的重要精神支柱。( 3) 军工集团。他们崇尚武力和技术, 要求扩大军费、对外军事革命, 美国石油政策和能源外交上的强硬作风与之有很大关系。
此外, 美国舆论界开始发生变化。过去的舆论界和思想库被认为是自由派的大本营, 经常批评政府, 似乎是美国的“ 第四权”。但是现在政府经常操纵、敲打媒体, 使得媒体迎合政府的现象不断出现,还出现了一些维护现存体制的新媒体和思想库。因此, 目前美国政治还不可能“ 大翻盘”, 美国政治和外交不可能回到克林顿时代。即使2008年出现一个民主党总统, 也不可能扭转这样一个保守趋势, 美国的外交战略不会有很大转变。
四、美国影响力下降的影响
( 1) 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伊拉克问题困扰着美国。美国朝野已经达成必须从伊拉克撤军的共识, 但撤军会导致伊拉克更乱。如果伊拉克大乱, 其邻国可能介入或可能也发生动乱。所以美国现在关注的是在什么时间、以什么形式撤军、怎样体面撤军、怎样使撤军不引起太大震荡。此外, 巴以冲突仍在升级, 黎巴嫩南部问题远没有解决, 伊朗的影响仍在扩大, 阿富汗局势动荡, 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在闹矛盾⋯⋯ 这些问题都表明美国硬实力与软实力之间的差距加大。美国经济和军事力量强大, 但影响世界的能力削弱, 这给世界带来了希望和麻烦。希望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狂妄不起来了, 但同时美国还维持着某种秩序的稳定, 尽管这是一种不公正的稳定。一旦美国力量下降, 从伊拉克撤军, 其他国家能从撤军中得到什么利益, 欧洲列强是否有机会争夺中东? 这值得国际关系学界继续思考。
( 2) 对中国的影响
如果, 民主党上台后可能会在人民币升值、知识产权和劳工待遇问题上对华施加压力, 但这并不至于破坏中美关系的大局。
全球资讯榜http://www.newslist.com.cn
此外还有很多值得中国注意和处理的问题。比如朝核问题, 在朝鲜核试验后, 美国态度令人费解。至于台湾问题, 这两年基本上没给中美关系造成麻烦, 当然要警惕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警惕陈水扁铤而走险的举动。总体来说, 对中美关系可以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而且在中美关系之中, 中美关系之外, 中国外交还大有作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