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帝国的幻觉:详细解说新美国秩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3 09:4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概要:从华盛顿到巴格达,关于美帝国主义的争论又回来了。5本新书加入到这场争论中,有些书把美国的帝国计划当作人类最后的美好希望来庆祝,另一些则把它当作忧虑的理由来攻击。但他们都没能理解的是,美国的力量既没有多数人声称的那么强大,也没有另一些人担心的那样危险。

G-约翰-伊肯贝里(G. John Ikenberry)是乔治敦大学地缘政治和国际法的彼得-F-克罗伊教授(Peter F. Krogh Professor,注1),并是美国的"德国马歇尔基金会"(the 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注2)的大西洋事务会员(Transatlantic Fellow,注3)。

《帝国的悲哀:军国主义、保密制度和共和国的终结》,查默斯-约翰逊(Chalmers Johnson)著,纽约:国际都市图书公司(Metropolitan Books) 2004年出版,400页,25.00美元;

《巨人:美帝国的代价》,尼尔-弗格森( Niall Ferguson)著,纽约:企鹅出版社,2004年出版,368页,25.95美元;

《惊恐的帝国:战争、恐怖主义和民主主义》,本杰明-R-巴伯(Benjamin R. Barber)著,纽约:诺顿出版公司(Norton),2003年出版,192页,US$23.95;

《不协调的帝国》,迈克-曼恩(Michael Mann)著,纽约:沃索出版社(Verso),2003年出版,284页,25.00美元;

《后帝国时代:美国秩序的衰落》,伊曼纽尔-托得(Emmanual Todd)著,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192页,US$29.95。

关于帝国的争论又回来了。这并不奇怪,毕竟历史上从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这样支配全世界。它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从冷战中胜出,环顾全球没有任何地缘政治或意识形态上的对手。欧洲内敛收缩,日本停滞不前。半个世纪的占领后,美国仍在为日本、德国这两个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提供安全保障。美国的军事基地和航母舰队环布全球。俄国与美国形成了半正式的安全伙伴关系,而中国至少在目前已经接受了美国的支配地位。在现代史上第一次,世界最强国能够不再受其他强权的约束,在全球范围内任意作为。我们已经进入了美国独霸的时代。

布什政府对恐怖主义的战争、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入侵、扩大的军事预算以及富有争议的"2002年国家安全战略",这一切都把美国的力量展示在光天化日之下--同时也使世界深感不安。对美国单边主义的担心是当前美欧关系紧张的不太隐藏的潜台词,而且在最近德国、巴西和韩国的总统选举中起着重要作用。国际政治中最基本的问题--谁主宰,谁受益--现在成为了传统盟国和对手的共同话题。

强权往往会减弱自己的强度或者将自己掩饰起来,但一旦它被展示出来并咄咄逼人,就会不可避免地招来回应。记得乔治-克利蒙梭(Georges Clemenceau,FaGuo政治家--译者注)作为一个年轻的政治家曾对普法战争后的停战谈判评论道:"德国认为她的胜利意味着统治,而我们却不认为我们的失败意味着沦为奴隶。"半世纪后在凡尔赛,他将对战败的德国提出同样苛刻的和平协定。

时下关于帝国的争论试图解释当前新单极世界的现实。认为美国一意孤行推行帝国主义的看法并不新鲜。英国作家、工党政治家哈罗德-拉斯基(Harold Laski)在1947年就提出了美帝国即将出现的说法:"美国像巨人一样横跨全球;罗马帝国在其全盛时期或英帝国在其经济领先时对世界的影响都没有如美国这样直接、深刻、无所不在……"事实上,迪安-艾奇逊(Dean Acheson)和其他战后秩序设计师们都是大英帝国的崇拜者。在后来的越南战争时期,左翼思想家和修正主义历史学家们沿着美国外交政策的历史追溯这一根深蒂固的军事帝国主义本能。此学派的集大成者威廉-阿普尔顿-威廉斯(William Appleton Williams)在《美国外交的悲剧》一书中论述道,美国真正的理想主义已经被帝国主义的权力欲望和资本家的贪婪所颠覆。

今天,"美帝国"对某些人来说意味着赞成和乐观,而对其他人来说则代表轻视和危险。新保守主义者为美国的帝国主义行为而庆祝,作为卢迪亚-吉卜林(Rudyard Kipling,注4)的《白种人的负担》的现代版,他们认为它是推行民主制度,削弱暴戾政权、恐怖主义、军事侵略和核武器扩散的自由之师。批评者们在认识到美帝国正在形成的事实的同时,担心它无法承受的财政负担、对民主制度的侵蚀作用,以及它对二战后保障美国利益的国际机构和联盟的威胁。

"帝国"之谓

没有人否认美国非同寻常的实力。在关于帝国主义的争论中,美国统治的特点和后果是争议颇多的问题。美国不单单是一个追寻自身利益的超级大国,它也是世界秩序的制造者。数十年来,美国受到的支持多于DIZHI,它构造了一个开放的、以规则为基础的独具特色的国际秩序。它超强的能力、种种利益和各色理想有力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美国工程",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全球影响。不论好坏,其他国家都必须学会与这个变化无常的秩序共存,或设法避开它。

学者们把国际关系描述为主权国家在无秩序世界中的互动。根据经典的威斯特伐利亚国际秩序(Westphalian world order,注5),国家在其境内独占使用武力的权力,国际层面上的秩序则以国家权力的扩散渗透来维持。今天的单极世界彻底颠覆了威斯特伐利亚秩序。美国几乎独占在国际范围上使用武力的权力;同时,在国内事务方面,各国的机构和行为越来越接受国际--也就是,美国--的审查。911以来,布什政府对"有条件主权"和先发制人权力的坚持非常清楚地显示了这种变化。单极世界的发展和与之同时对国家主权的区别对待(unbundling of state sovereignty)酝酿一个不确定的新秩序。

但是,这种政局变化会不会终于一个帝国呢?如果是,美帝国会不会遭受和以前的所有帝国一样的结局:掠夺全世界以满足其野心和贪婪,直到有一天其过度扩张、误算和积累的反对力量促成其崩溃呢?

"帝国主义"这个词指的是一个强国对弱国的内外事务的政治控制。19世纪后期欧洲殖民帝国是一种最直接和正式的形式。苏联在东欧的"势力范围"是一种同样强制但不太直接的形式。英帝国的统治包括直接的殖民控制和"非正式的帝国统治"。如果把帝国主义宽泛地定义为一种等级制度,其中实力最强的国家起决定性影响,那么今天的美国就完全够格了。

如果美国是一个帝国,但是它和以前的帝国有些不一样。当然,它有推行赤裸裸的霸权政策的悠久历史,特别是在拉丁美洲和中东地区。但对大多数国家来说,美国主导的秩序是一个协商产生的制度,美国寻求其他国家参与商定双方可以共同接受的条款。这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美国提供了公共商品--特别是安全保障的扩大和对开放贸易体制的支持--以换取的其他国家的合作。其次,在美国体系中施展实力必须遵照正当的法则并经过合适的机构;强权政治仍然存在,但随意和不加选择的强权则受到了控制。最后,在美国主导秩序中弱小国家有"发言机会"--能够非正式地参与美国和那些构成国际社会的政府间机构的决策过程。正是由于1945年后国际秩序的这些特点才使得历史学家如查尔斯-迈尔(Charles Maier)谈论"一致同意的帝国"、吉尔-隆德斯塔(Geir Lundestad)探讨"受邀请的帝国"。美国的秩序是分等级的,并最终是靠经济和军事实力来维持的,但它是为扩张民主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服务的。

说到底,对于新美帝国的争论关键在于它的这些特征的根基有多广、有多深--911后的霸权行为是否从根本上破坏了其自由主义的传统。

注1:Peter F. Krogh Professor,教授的一种,以彼得-F-克罗伊博士命名。彼得-F-克罗伊(Peter F. Krogh),1970年至1995年任美国乔治敦大学沃尔什外交服务学院(Walsh School of Foreign Service)的系主任,他设立了这一教授名称,以发展地缘政治学和突出司法以及国际事务的重要位置。
注2:the 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为设立在美国的机构,1972年由德国资助建立,是为了永久纪念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援助。此机构的主要目的是本着马歇尔精神,激励思想交流和扩大美国和欧洲的合作。
注3:Transatlantic Fellow,为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内部学者,其主要作用是针对大西洋两岸的重要议题构思创造性政策。
注4:Rudyard Kipling,英国作家(1865-1936),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在美西战争之后占领了菲律宾群岛,作为回应,1899年,他创作了《白种人的负担》一诗。他认为,白人统治并开化世界不但是他们的道德义务,而且是一种负担。
注5:Westphalian world order,威斯特伐利亚(Westphalia)为德国的一个邦,威斯特伐利亚国际秩序因1684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平协议而得名。

国际骗局

在《帝国的悲哀》中,查默斯-约翰逊发展了一种令人担心的主张,即,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在冷战中建立的军事力量和海外基地已经巩固成为其全球帝国统治的一种新形式。约翰逊认为美国已成为一个具有全球野心的军事强权。

在必胜主义的信念、夸大的危机感以及为自身利益服务的军工混合体的共同驱动下,这个军事强权正在加强其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控制。五角大楼已经取代了国务院成为外交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地区司令部里的军事指挥官变成了现代总督、军人外交官,他们领导着美帝国所延伸到的地区。约翰逊担心这样的军事帝国将腐蚀民主制度,使国家财政破产,激起反抗,并最终像苏联那样崩溃。

在这种描绘之下,美国的军事帝国是一种新的统治形式。约翰逊把它描述为"一个关于国际保护的骗局:共同防御协定、军事顾问团和驻扎在外国的军队用来’抵抗’通常是不明确的、夸大的或不存在的威胁" 。这些安排制造了一系列"卫星国"--表面上独立的国家,但其国际关系围绕着宗主国展开。约翰逊论述道,这种帝国主义形式在冷战中曾由苏联在东欧、美国在东亚试行过。历史上的伟大帝国--罗马帝国和汉帝国--通过对占领地区的长期军事驻扎来实行其统治。美帝国的形式则是新颖的,因为它不是靠占领土地,而是靠军事基地。

约翰逊在以前的一篇驳论《后坐力》中写道,与苏联的势力范围一样,1945年后美国在东亚和拉美的势力范围同样具有强迫性和剥削性。《帝国的悲哀》继续着同样的论调。重复着1960年代的修正主义,约翰逊声称,美国在冷战时以联盟和基地为基础的安全体系是建立在编造的威胁上的,并为扩张的冲动所驱使。美国的行动不是为了自我防御,它只是利用了这个建立帝国的机会。根据这种说法,苏联和美国的共同之处多于不同之处:他们都使各自的社会和对外关系军事化,都对外扩张,通过仆从国和宗主国间的"轴辐"体系建立并实行帝国统治。

在约翰逊看来,冷战的结束对美国的全球统治既是机遇也是危机:之所以说是机遇,是因为前苏联的势力范围现在向美国敞开了;之所以说是危机,是因为苏联的解体使继续维持全球范围的基地、机场、兵营、监听站和战略性飞地失去了合理性。恐怖分子的911袭击终于解决了这一危机,布什忽然有了扩展美国军事控制的借口。911还使美国能够甩掉如同盟关系这样的遮羞布。现在,华盛顿不用再受国际义务、协议和法律的干扰,而可以直接实行帝国统治了。

不幸的是,对于为什么美国要寻求建立帝国这一问题,约翰逊未能提供一个一致的理论。在某处,他认为美国的军事帝国是建立在"一个巨大的利益、义务和计划的混合体"上的。这个以基地为基础的帝国在军事集团内得以制度化,并发展出了它自己的生命。但是,约翰逊并没有讨论美国政治体系中DIZHI或排斥帝国主义的力量。结果,在约翰逊眼中,帝国主义无所不在,美国的所作所为都是帝国主义的,无论美国寻求的是开放的市场、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还是狭隘的经济利益,都是一样的。

约翰逊对那些所谓受美国摆布的国家没提几句。统治和剥削不总是不证自明的。军事协议和安全伙伴关系毫无疑问是美国全球势力的一部分,它们支持了那些摇摇欲坠的、腐败的政府以达到施加美国影响的目的。但是,有些国家能够从与美国的安全关系中受益。日本是在安全伙伴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但美日联盟使东京不用维持昂贵的、并可能成为东亚不稳定因素的军事力量。此外,这些国家的确拥有选择的权利:它们可以,也经常,要求美国离开,以解除美国的统治。菲律宾已经这样做了,韩国或许是下一个。美国与其他国家安全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约翰逊军事霸权的简单看法成为一种误导。

事实上,美国的同盟体系--半世纪以来几乎毫无变化--已帮助形成了一个稳定而开放的政治空间。共同防御不只是美国统治的工具,它同时也是构筑政治体系的工具。但是,约翰逊忽视了美国支持的更广泛的一个国际法律和组织体系,这个体系增加了国际秩序的深度和复杂度。说到底,除了撤退到边界或消失,不知道美国能做什么才能不受约翰逊的指责。

美国盛世

尼尔-弗格森在《巨人》中阐述道,美国其实已经是个帝国有一段时间了。但对弗格森来说,美帝国支持国际法律和机构,提供公共产品以维持和平、保障公海和公共领空的自由权并管理着国际贸易和金融系统,总之,它是一个自由帝国。美国是英国全球统治的不太完美的自然继承人;它是开放的、统一的,并倾向于非正式的统治。因此,弗格森担心的不是世界有太多的美帝国主义,而是不够。由于美国领导人的仁慈用心,他们注意力的持续时间不寻常地短,并很容易"动摇"。

根据弗格森的观点,美国拥有历史上帝国的很多特征。和罗马帝国一样,它对公民身份特别地开放。"去年,紫心勋章和美国公民身份被同时授予给一些在伊拉克服役的士兵,就像在罗马军团中服役曾是成为罗马公民的途径之一一样。"弗格森写道:"事实上,以其首都的经典建筑和共和体制的宪法,美国可能比任何以前的任何帝国更像一个’新罗马’--虽然这是个参议院至少能够控制未来皇帝的罗马。"美国的语言、思想和文化的传播也让人不禁把它同鼎盛时的罗马相比较。

但弗格森对美国与英帝国之间的相似之处更感兴趣。美国总统们,从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弗兰克林-罗斯福、约翰-F-肯尼迪到罗纳德-里根、比尔-克林顿和乔治-W-布什,用他们的权力推行伟大的自由理想:经济开放、民主、有限政府以及人的尊严和法治。弗格森认为,这种"开放战略"与英帝国在19世纪后半期的雄心壮志十分相似。毕竟,温斯顿-丘吉尔在年轻时说过,英帝国主义的目标是"给战争中的部落带去和平,在暴力横行处推行司法公正,打碎奴隶身上的枷锁,利用土地创造财富,传播商业和教育的种子,在增加全民幸福的同时减少他们的痛苦……"

《巨人》的大部分内容重述了一个熟悉的故事:美国全球统治的建立是一种自由帝国主义的实践。弗格森认为,美帝国主义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在反帝国主义的名义下建立的。在美国历史的每个阶段,弗格森生动地描绘了共和思想和行使全球强权这两者间的冲突,并介绍了通常冲解这种决突的方法。冷战--和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的遏制政策--提供了一个反帝国主义与霸权结合的完美例子。安全、开放、民主社会、政治义务和全民动员这些美国霸权的特征全都结合到了一起。美国全球统治的核心包含着经济开放法规的推行,但是美国也会用暴力强迫一些国家加入到自由世界的体系中来。

弗格森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他认为世界需要更多的这种美国式的自由帝国。这个观点部分源于另一个不会引起争议的观点,即现在的国际秩序需要英明领袖,而只有美国才能担当此任。(弗格森对欧洲不报多大希望,因欧洲正忙于解决欧盟扩大所带来的矛盾。)那一系列独立但失败的国家特别需要华盛顿这个帝国的领导。在非洲、亚洲和中东的大片地区,民族自决导致了很多不幸。弗格森未加证明就推断道:"政治独立的实验--特别是在非洲--对大多数贫穷国家来说是一场灾难。"对弗格森来说,自由帝国向这些地区的扩张(即使带有几分殖民主义的形式)是必要的。可是,这种帝国主义的扩张要如何进行却不清楚。

当弗格森说他自己"从根本上来说是倾向帝国主义的",从某种程度上看,他是在玩弄偷换概念的把戏。弗格森所说的"自由帝国主义",学者们以前把它叫做"自由霸权主义":这其实仍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帝国的等级秩序。凭借其实力,自由霸权能够着眼于长期目标而不必与其他国家为一些眼前利益而争吵;它能够在帝国体系的开放和稳定的基础上判断其国家利益。这样,在确保不断向其他政府输送利益从而赢得它们默许的同时,美国可以构造并主导国际秩序。与帝国主义不同的是,这种协商建立的秩序依靠主导国和其他国家对于国际规则的一致认可。这样,以美国霸权为中心的规则和机构既限制了美国强权的强制性,也使其他国家共同参与到这个世界体系的管理中来。
全球资讯榜http://www.newslist.com.cn

弗格森的美帝国主义优点的看法建立在如下观点上,即,作为苏联解体的后果,世界面临两条道路:围绕独立国家的国际秩序或美帝国主义。他认为,一个由分散、竞争的国家,包括很多非民主国家,所组成的世界将会导致一团混乱。这或许是对的。他还认为,如果没有强国的支持,稳定的局势和开放的市场是很难维持的: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自由帝国主义的概念包涵着与美国主导的秩序所不同的类型。一个华盛顿强迫其他国家服从的体系非常不同于一个以多边协商和亲密伙伴关系为特征的体系。弗格森所指出的和平与经济发展的挑战最好是由先进的民主国家共同努力解决。这种合作的秩序最终要求华盛顿超越以往其他帝国主义的习惯,不再争取彻底实现帝国主义。

在最后,弗格森发现,借用帝国主义的形象有益于一些政治考虑。不像英国人,美国人不认为他们在建立帝国主义。结果,美国成为一个狂躁的、没有耐心的帝国主义国家(相反,英国人有一种全球统治的文化心态)。弗格森认为,把美帝国主义的现实如实说出来能够培养其对自身责任和义务的认识。

但是,相反的观点恰恰是正确的。美国不需要把世界看成它的王国并向广大的边缘国家派遣殖民服务;它应该找出可持续的、合法的方法来施展其实力,与其他国家合作发展出更先进的国际合作管理模式。难以置信美国人民会接受如此宏大的帝国主义计划:去年9月,布什总统刚披露了占领伊拉克的费用,他的民意支持率立刻就垂直下落。

帝国的不安全感

在美国的对外政策中,其单方面行动的冲动在近来受到了反对,本杰明-巴伯的《惊恐的帝国》就是一个例子。巴伯认为,美国统治的帝国主义特征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更多的是一种诱惑--一种布什政府越来越不能抵抗的诱惑。在面对恐怖主义时,华盛顿在求助于法律或破坏法律这两者之间摇摆不定。巴伯的理论是,由于求助于单边行动、预防性战争和更换政权,美国已经破坏了抵抗恐怖主义所必需的合作和法律框架。巴伯论证道,一个围绕对流氓国家使用武力为中心的外交政策反映了一种对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民主特质的误解。华盛顿不可能推行一个以军事行动和对恐怖主义的恐惧为主导的国际秩序。一句话,美帝国是不能持久的。

对巴伯来说,全球化的理论战胜了帝国主义的理论:诸如麦当劳之类跨国公司的扩张破坏了帝国主义的大战略。在经济、政治生活的很多方面,美国深深地依赖着其他国家。这个世界太复杂、太相互依赖了,以致于难以通过一个帝国中心来统治。在这个充满惊恐的帝国中,美国试图通过武力来指挥世界。但此战略是自相矛盾的:它只会制造立志推翻帝国主义秩序的敌对国家,而不是顺从的小伙伴。

相反,巴伯推崇一个植根于人类社会的普适法则:"在人类共同权利和规则的框架之内,在多边政治、经济和文化合作机构协商的基础上,人类法可以服务于全球的和谐,如果需要采取共同军事行动,它只能由国会、多边协定或联合国内的合法权威机构授权。"巴伯总结道,面对恐怖威胁的最好方法是"预防性民主"战略--也就是民主国家共同努力加强并扩展自由主义。

但是,巴伯对包容性的全球体制过分理想化的看法却不如他对单边军事统治的警告有说服力。事实上,他从两方面对自由帝国的支持者们提供了有益的忠告。第一,自由帝国的两个目标--维护国际体系的秩序,同时单方面使用武力扫除所有美国统治的障碍--经常是相互冲突的。正如巴伯所指出的,狂热的决策者们常常唤起人们对恐怖主义的害怕而使单边军事行动合理化,这反过来却破坏了那些他们本来想要维护的法律和机构。第二,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并不足以使美国的自由帝国主义合法化。在冷战时期,美国在其领导的自由世界中主张共同体和发展的观点,这为其行使强权提供了合法性。可是,很令人怀疑,这场"要么加入我们,要么与我们为敌"的反恐战争也能够得到足够的支持来使美国主导的秩序合法化。

平衡动作

迈克-曼恩也对美国外交政策中危险的、最终不可持续的、向帝国主义的转变提出了警告。在《不协调的帝国》中,他认为一种极端的世界观正驱使着这个"新的帝国体制",即单边军事力量可以推行美国的统治并能制止世界的混乱。

曼恩相信,这个"帝国计划"是基于对美国实力的极大夸大;美国的军事实力或许很强,但它的政治和经济能力却没有压倒性的优势。这种不平衡使得华盛顿过度看重武力的使用,并把对帝国的追求转变为"过度自信和极度兴奋的军国主义"。这种军国主义造成了曼恩所称的"不协调的帝国",这不仅削弱了美国的领导力,还制造了更多而不是更少的恐怖分子和流氓国家。

在其出色的有关社会权力史的学术著作中,社会学家曼恩认为有四种力量推动着国家、民族、帝国、地区和文明的兴衰:军事、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用这四项标准来衡量美国,曼恩用一堆比喻把美国总结为"一个军事巨人,经济上的好为人师者,政治上的精神***症患者,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幽灵"。

曼恩承认,美国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同时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为其提供了显著的经济优势。但华盛顿使用贸易和经援作为政治杠杆的能力实际上是非常有限的,在与伊拉克开战之前美国没能在安理会中得到安哥拉、智利、几内亚、墨西哥和巴基斯坦的支持就是很好的例子。而且,华盛顿的仆从国也变得越来越不可靠,反美的烈焰在美国从前盟国的民众中已被点燃。同时,美国的文化和理想也不如以前那样有吸引力了。尽管世界仍然认同美国的开放社会和基本自由,但对"文化帝国主义"和美国侵略的抱怨却越来越多。民族主义和原教旨主义已形成了种种抵抗美国帝国主义计划的深厚文化。

曼恩和巴伯都提到了一个重要观点,那就是仅仅建立在军事优势上的帝国是不会成功的。在他们的描述中,在这个充满暴力的世界上,美国主宰一切,为其他国家提供安全保障,以作为得到它们默认的交换。在帝国主义的这个视角中,华盛顿拒绝遵守其他国家都遵守的规则,并坚持认为这是世界为了得到安全保障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但是美国强加的这种秩序是不会持久的。巴伯指出,美国与其他国家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如果不通过复杂的合作关系,美国就不可能统治这个世界。曼恩从他的角度论证道,军事上的"震撼与威慑"只会增加抵抗;他引用了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的观点,后者在很久以前就指出,与公认的权威不同,粗暴的强权是会"泄气的":它用得越多,消失得越快。

帝国解体

FaGuo评论家伊曼纽尔-托得相信,曼恩和巴伯预言的长期衰落已经开始了。在FaGuo人一厢情愿的冲动下,他在《后帝国时代》中认为,美国在地缘政治上的重要性正在迅速萎缩。美国主导世界的时代正在结束,而不是刚刚开始。就算华盛顿想建立一个自由帝国,这个世界能够而且越来越不愿去理睬已不再重要的美国了。

托得的预言是从一个新颖的--但说到底是很可疑的--关于全球社会经济转型的观点中衍生出来的。虽然他承认美国在二战后数十年全球经济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托得认为,在美国的经济和社会变得虚弱和腐化的同时,具有不同利益和价值观的新权力中心在亚洲和欧洲纷纷出现。美国的软肋在于它不愿意付出伤亡或承担重建它所侵略国家的费用。在美国的民主制度削弱的同时,民主在全球的传播也支持了对华盛顿的DIZHI。用托得的说法就是:"归功于教育、人口和民主,世界局势趋于稳定,就在这个世界即将发现它们其实不需要美国的时刻,美国也开始意识到它离不开世界。"

美国"经济上不独立、政治上无用处" 的奇特处境具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美国正成为经济上的掠夺者,它越来越依靠脆弱的"朝贡"体制来维持自己。它失去了在获取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使其他国家受益的能力。另一方面,削弱了的美国将使用不顾一切的、侵略性的手段来维持其霸权地位。托得在美国与伊拉克、伊朗和朝鲜的对峙中看到了这种冲动。作为一个最可疑的观点,他认为美国民主的腐化带来了一个不受严格监督的统治阶层,在使用军事力量对付包括欧洲国家在内的其他民主国家方面,它将受到较少约束。对托得来说,这些都指向了美帝国的解体。

托得正确地指出,任何国家主宰国际体系的能力取决于它的经济实力。当经济优势转移时,单极社会终将会让位于一种新的权力分布。但是,与托得的诊断相反,美国仍保留有强大的社会经济优势。他声称一个贪婪的寡头集团已经取代了美国民主制度,这完全是天方夜谭。更重要的是,托得坚持认为俄国和其他大国正准备平衡美国的力量,但他忽视了地缘政治的大格局。欧洲、日本、俄国和中国正寻求与美国的战略合作,而不是简单地反对它。它们在现有秩序中寻求影响和接纳,而不是试图推翻它。事实上,这些强国更担心一个超脱的、持孤立主义的美国,而不是一个决心统治世界的美国。那些对美国单边主义的指责其实反映了对美国可能停止提供安全和稳定保障的担心,而不是希望它削弱或消失。

人治还是法治

美国是不是帝国?如果是的话,弗格森的自由帝国是一种比约翰逊的军事帝国更有说服力的描绘。不过从根本上来说,帝国的概念容易使人误解,而且它漏掉了全球政治秩序是以美国为中心而发展来的这一独特特征。

美国推行过帝国主义政策,特别是对那些弱小的边缘国家。但是美国与欧洲、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就不能用帝国主义来形容,即使用"新"或"自由"来修饰。先进的民主国家共存于一个"安全共同体",在这里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是不可想像的。这些国家的经济深深地交织在一起,它们共同形成了一个建立在协商、广泛互利、一系列国际机构以及特殊工作关系之上的政治秩序。这不是帝国,这是一个美国领导的民主政治秩序,它既没有名字也没有先例。


当然,华盛顿的新保守派鼓吹着它们自己的帝国主义宏图:这将是一个全球统治的时代,它以强硬的单方面军事行动为中心,逐步摆脱多边关系对其的限制,以及用侵略性手段来推广自由和民主。但这个计划是建立在对美国实力的幻觉之上的,它没有意识到合作和规则在使用和保持这一实力中的作用。追求这一目标会剥夺美国作为世界超强的合法性并且严重损害源于这一合法性的权威地位。最后,新保守派对美国所面对的全方位的国际挑战和机遇没有什么主张。正如弗格森所言,美国民众对建立殖民地或经营全球帝国没有兴趣。这样,即使在单极时代,美国的帝国主义主张也是有限制的。

说到底,关于帝国主义的辩论忽视了近年来最重要的国际局势:大国之间的长期和平,很多学者认为这标志着世界大战的终结。资本主义、民主主义和核武器都有助于解释这一长期和平,同样,美国建立世界秩序的独特方式也是其中原因之一。美国的成功源于国际机构的建立和延伸,这些机构约束了美国,同时也使之合法化。

美国现在正处于自由统治和帝国统治的斗争之中,这两种主张都深深地扎根于美国民众之中。但是把世界当作美帝国来操作的危险和代价极其重大,而美国对法治的信念还没有减弱,归根结蒂,美国人对统治世界的兴趣要小于创造法治世界的兴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19:06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