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7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20 11:3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本帖最后由 渤海边的树 于 2007-8-21 12:27 编辑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6-8-20 11:41:06 | 只看该作者
主演:白扬 陶金吴茵 舒锈文
导演:蔡楚生 邓君里
内容简介:
这部影片中有三条情节线:一条是素芬与婆婆、孩子所经历的苦难生活,它真实地表现了抗战时期沦陷区和国统区人民的贫困与痛苦,有着强烈的控诉作用;另一条是张忠良由一个抗日爱国青年走向堕落,混入腐败的上层社会的过程,影片围绕这一条线,还写了一批政客、官商,有力地暴露了国民党官僚统治集团不顾民族危机和人民,大发其国难财的罪恶和他们荒淫无耻的生活;第三条是写张忠良的弟弟张忠明投奔山区游击队,战后留在解放区工作。

[ 本帖最后由 渤海边的树 于 2007-8-21 12:28 编辑 ]
3#
 楼主| 发表于 2006-8-20 11:41:20 | 只看该作者
对抗战前后中国社会现实的反思,是战后中国电影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八千里路云和月》偏重于对战争的反思,那么蔡楚生、郑君里导演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则通过一个家庭的悲欢,以更为广阔的人生画面,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苦斗和受难,在抗战后继续忍受的欺压与凌辱诉之于银幕。让人们去清醒地认识,这究竟是为什么?
影片中三条情节线交织发展,对比描写,构成了抗战前后中国现实生活的真实画卷。这部影片最后让素芬自尽前给儿子留下了“不要学爸爸要学叔叔”的遗言。这一简短的话语,大大地深化了主题,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的结果。《一江春水向东流》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史诗式影片,它拍成上映后,受到观众的空前欢迎。上海市连映,创造了《渔光曲》之后的最高纪录。

[ 本帖最后由 渤海边的树 于 2007-8-21 12:28 编辑 ]
4#
 楼主| 发表于 2006-8-20 11:41:40 | 只看该作者
蔡楚生走过的是一条现实主义、电影民族化的艺术创造道路。他编导的影片大都深刻地揭示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控诉旧中国的社会、统治阶级的腐败,倾吐人民大众的心声,呼唤黎明解放的到来。他导演的影片艺术特色鲜明,故事曲折动人,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刻划细腻入微,内涵丰富,从多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蔡楚生的代表作是《渔光曲》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郑君里合导
这两部影片都分别创造了三、四十年代国产影片最高上座纪录。特别是《一江春水向东流》非常典型的体现了他善于动用电影艺术的综合手段,从观众的审美要求和欣赏心理出发,采取对比手法,讴歌真、善、美,鞭鞑假、恶、丑的独特艺术风格。这部史诗式的影片有着辽阔的社会背景,事件纷繁,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时间跨度大。但影片脉络清楚,层次分明,首尾呼应默契,时空转换不露痕迹。这是蔡楚生娴熟地运用我国传统艺术表现技巧所获得的良好艺术效果。特别是他吸收章回小说及戏曲展开情节的手法,并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段用交叉和对比相结合的形式,在同一时间下转换空间,使之情节步步展开,直至高潮结局。蔡楚生编导的影片深为中国广大观众所喜爱,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本帖最后由 渤海边的树 于 2007-8-21 12:29 编辑 ]
5#
 楼主| 发表于 2006-8-20 11:42: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渤海边的树 于 2009-12-12 16:40 编辑

郑君里
是一位演员出身的导演。三十年代他曾在多部影片中扮演重要角色,后从事导演工作。四十年代其代表作除了与蔡楚生合导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最为出色的便是《乌鸦与麻雀》。这部影片中,郑君里以其雅俗共赏的艺术审美和悲喜结合的艺术特征,表现出其娴熟的导演技巧。该片的故事发生在一幢弄堂房子里,内景特别多,空间异常狭窄,导演在场面调度、镜头运用上尤其显得灵活而有表现力。郑君里在五十年代又导演了《林则徐》、《聂耳》。他有着中华民族水墨画般的意蕴,而《林则徐》、《聂耳》这两部人物传记片,既真实地表现了过去年代中的历史人物,又不完全囿于历史的局限,达到了当时传记片人物创作艺术质量的高峰。
6#
 楼主| 发表于 2006-8-20 11:43: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渤海边的树 于 2009-12-12 16:41 编辑

白杨   特别是祥林嫂形象达到了她表演艺术的高峰。白杨在后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优美、自然、含蓄、鲜明的表现风格,她的外部动作与表情,既符合人物的性格与戏的规定情景,又使人感受到白杨所固有的那种娴静、柔和、舒适的美感,透露出东方妇女特有的神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0 05:04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