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主题 ? 动力 ? 范式 ? 本质——马克思主义与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之比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30 19:4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具有与西方主流理论不同的逻辑体系和哲学内涵,在世界政治的主题、世界政治的发展动力、研究国际问题的基本范式及理论自身的哲学和历史本质方面,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理论既有相似和相近的一面,同时更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如何以更加开放和科学的态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并将其理论精义运用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实践和国际关系的学术研究,是今天中国国际关系学界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国际关系理论 理性主义

对于马克思主义有没有完整的国际关系理论,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议。但马克思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一支重要流派和一种重要的解释范式却是中外学者们的共识。客观地说,广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作为一个整体体系而言[1],确实存在着内容庞杂、作者所处的时代与国别各异、关注的焦点各有侧重、价值观上互有矛盾等缺陷,但它们在论述国际问题时都有着较为相似和相近的立场、观点和视角,在关于世界政治的主题、动力、研究范式和哲学本质四个主要方面形成了内在的一致性,从而成为一种与西方主流学派理论在哲学和逻辑上鲜明对照的理论体系。因此,了解并研究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理论的这种差别,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关系理论的认识。

一、世界政治的主题

主流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将国家间的战争与和平问题视为世界政治或国际关系的永恒主题。学者们通常依据大规模战争爆发的远近来判断国际体系的稳定性,对(国际)战争及引起战争的普遍原因进行探求也成为国际关系学家关注的核心问题[2]。理想主义、经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等主要流派都把战争与和平作为理论的归宿点。例如,古典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其名著《永久和平论》中指出,要实现永久和平需要个人良知的转变,在国家间建立共和制度主义和缔结联邦条约以消除战争[3]。理想主义认为战争是西欧各大国片面追求各自国家利益而漠视人类共同利益,彼此间又进行势力制衡和反制衡所引起的恶果。经典现实主义认为,战争源于恶的人性,个人追求权力的本性扩大至国家的时候,国家间为占有或扩大权力而进行战争就成为正常的事情。新现实主义也认为战争是常态的,但更强调这是由于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缺乏一个共同的中央政府来制止各种冲突和战争行为。

基于以上判断,理想主义为根除战争开出的处方是通过建立集体安全体系,创设国际组织来实现和平。其代表人物美国总统威尔逊认为,和平只有通过建立国际制度来规制国际无政府状态才能得到确保,国际社会必须拥有一个处理争议的民主的治理体系和一支能够在协调失败时动员的国际武装力量[4]。经典现实主义认为要实现和平,必须使各国特别是大国间尊重彼此追求国家权力的正常欲望,在实力平衡的基础上通过谈判和秘密外交实现妥协,尽可能避免冲突,保持国际社会稳定。新现实主义认为国家要获得安全必须实行自助,通过提高自身的实力和能力实现自保,同时主张通过建立均势的国际结构保持国际社会的平衡。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可以通过创设国际制度,来降低国际社会中的不确定性,实现国家间合作,为减少战争,实现和平提供可能[5]。

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也非常关注战争与和平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都有很多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也写了大量关于战争问题的文章,如《帝国主义论》、《战争和俄国社会民主党》、《社会主义与战争》等,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在战争、和平和革命问题上的观点和主张。因此战争与和平也是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主题之一[6]。但与西方学派从人性、政权组织形式或国际无政府状态等方面阐述战争原因的思路不同,马克思主义对于战争与和平有自己独到的看法。首先,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揭露了战争的根源,认为阶级对立是国家(民族)间爆发战争的根本原因。例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7]。其次,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视民族国家内部的制度构成,认为战争与资本主义国家相联系。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就提出垄断资本主义意味着战争,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产物等著名观点。第三,只有建立社会主义才能永远消灭战争。列宁指出,“……战争和国内阶级斗争有必然的联系,…不消灭阶级,不建立社会主义,就不可能消灭战争……[8]”。第四,战争是阶级解放与阶级革命的有力手段或途径。马克思主义历来注意国内战争和国际战争的密切联系,认为国际战争可以为国内战争(阶级革命)服务。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战争应该为革命服务,因此要及时地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9]。

总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也极为关注战争,但认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比战争与和平的问题更为重要,因为只有世界革命的胜利,才能最终一劳永逸地消灭战争,实现永久和平。

二、世界政治的动力

在西方主流理论特别是现实主义者的眼中,世界政治作为整体而言,不存在动力问题。因为它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只要没有出现世界政府,这种循环就会一直进行下去。而作为个别的具体的国家在世界政治舞台上行为的动力,则源于国家寻求国家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动因。西方学派认为,如同市场上的“经济人”不断追求个体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一样,作为类人化、组织化实体的国家也有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冲动,所不同的是,国家所追求的利益在构成上更为广泛、实现的手段也更为多样。所以,如果说世界政治存在动力,那么这种动力就来源于个体国家对利益的追求,因而,理性、利益是世界政治的动力。但在不同的学派中,对国家寻求利益的界定是不同的。经典现实主义将国家利益界定为对权力的追求和占有,国家占有的权力越多,就越能实现国家的利益;新现实主义则认为国家盲目追求权力并不十分明智,国家的理性在于追求适当的权力,并通过提高自身的能力以寻求安全,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6 15:59 , Processed in 2.12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