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夫熊猫:DIZHI俺的都是傻二
老实说:我挺喜欢功夫熊猫。全世界你见过哪只熊猫会功夫?而且耍的是李小龙的拳头、使的是巫师指。熊猫波肥肥的憨厚贪吃的形象就是一颗开心果,搞笑程度简直是星爷级的。如果抽去所有的意识形态隐喻,功夫熊猫不过就一部搞笑逗乐的儿童动画片嘛,不值得引起行为艺术家赵半狄先生的愤怒。在国人毁誉参半的沸腾声中,功夫熊猫的已经在中国市场打出来了。这下可好,全世界的大孩子和小孩子们有福了,这个暑假他们可以一边观看北京的奥运,一边享受着这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熊猫带来的乐趣,借以消夏。
可惜,这是一只披着中国皮、长着美国心的功夫熊猫。你看那熊猫波:胖滚滚的身子,长着圆圆脑袋,睁着圆圆眼睛,腾挪闪打的是中国功夫,可我总觉得有一点不对劲。什么地方不对劲呢?从熊猫波和他的鸭子老爸的对话中,我突然明白了:熊猫的表情透出的是山姆大叔的表情,他和鸭子老爸的相处方式也是西方式的。肥波的梦想是像“五杰”那样,学得一身绝世武功,名扬四海,这对于胖胖的、出身于面条世家的肥波来说,根本就是发痴嘛,怎么可能?他难道没有一个严厉的老爸整日在屁股后天敦促他跑堂煮面一门心思要把面馆的家业承继给他?他的鸭子老爸发现他把煮面的行当丢在半山腰偷偷跑去参加什么选贤大会,不迎面甩一巴掌给他,而仅仅是忧虑地朝屁股下点燃火药的肥波喊:“噢,波——”。如果你的生活四周中有这么一只熊猫波,或者你是他的学长或师父或者邻居,你会觉得他的梦想是荒唐不可企及的吗?你还会鼓励他实现自己的梦想吗?在重重压力和社会阻力之下,这只熊猫还会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吗?当然,这是一只披着中国皮、长着美国心的熊猫,他最终不但实现了功夫梦想,而且打败了强劲的虎太郎,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最后,鸭子老爸和熊猫波来了一个标准的美国式拥抱。
我慨然长叹,动画的背景和音乐是很中国的,笛声如泣中,山林深处有人家,飞檐斗拱,卧虎藏龙。乌龟大师的“忽悠”也是很中国的,中国功夫的最高境界是心中有剑而手上无剑,所谓至剑无剑,颇得道家风味。武打招式是李小龙式和中国武侠功夫片的混合体,最后一个巫师指的威力是套星爷功夫的创意,甚至“五杰”和虎太郎的决斗场景,也是国人再熟悉不过的——如果你看过新《雪山飞狐》里苗人凤和胡一刀在悬崖索桥上的高手过招。“梦工厂”花了两年功夫,费尽万般心思,恨不得将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拼贴进《功夫熊猫》,终于让熊猫具有了浓厚的中国味,总之,比《花木兰》显得“中国”多了,会功夫的熊猫胖波,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一次完美融合,这是梦工厂的一个创造,尽管这个融合仍然是以西方价值为核心的。
今天的中国孩子,无论是大孩子还是小孩子,谈起动画片,知道美国有怪物史莱克、迪斯尼的唐老鸭和米老鼠、汤姆猫和米奇、冰河世纪里的猛犸象和松鼠;知道日本有火隐忍者、棋魂、宫崎骏的大龙猫、千寻、幽灵公主等等,而论起中国动画片,能列举出来的形象又有多少呢?不要告诉我说有“大灰狼和小绵羊”,我在公车视频上偶遇那部动画片,那叫一个雷:幼稚的情节,粗糙简单的美工,嗲声嗲气的配音,听得整个车厢都起鸡皮疙瘩,大概制片人把受众想象得太弱智了,才能拍出这么弱智的动画片来雷人,连小孩都哄不了的东西,谁爱看?
中国至今还没有创造一个打入世界市场、甚至能够取悦中国孩子的动画片形象。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还是有些可看的动画片的,《大闹天宫》、《葫芦娃》等还值得一看。60年代有部木偶电影《孔雀公主》,虽然故事今天看来没有什么可期待的欲望,但是细节和氛围还是能吸引人。随着那个时代的过去,中国动画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却没有随着观众心智的成长而成长起来,与当下中国的动画形象创新枯竭相比,我们有这么丰厚的资源,却只能眼巴巴等待别人家来开发。别人开发出来了,却又表示愤怒,叫人家滚蛋,这不是自尊,分明是眼红和嫉妒。有本事的,自己拍出一个披着中国皮、长着中国心的熊猫?晓得自尊了是好事,可不能老是这么抗议愤怒下去,自尊的最高境界是拍出源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好东西,自己拿出去秀世界,而不是让美国人来秀。
等等,现在中国市场兜售的文化产品包括动画,就是源自中国自身的文化传统吗?大片就不说了,反正那东东本来就是拼凑个“四不像”,拿出去哄外国人的。而今天给中国老百姓消费的文化产品,也不知道是什么味儿了,全无一点本民族的精神气质在里头,土不土,洋不洋,我们似乎已经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模样了。本来呢,奥运会是向世界秀出中国的一个绝好机会,那个张艺谋导演的演出,不知道会抬出个什么东东?
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什么?今天的中国人该追寻一种什么样的核心价值?“乱花渐欲迷人眼”,今天的中国人走在文化迷失的十字街头,搞不清自己从哪儿来,要到哪里去。
什么时候,中国能创造一个披着中国皮,也长着中国心的动漫形象呢。
原文作者所属博客:
[size=-1]
[size=-1]
作者: 日期:2008-6-28 23:40:57
呵呵,沙发。
[size=-1]
作者: 日期:2008-6-29 1:31:13
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什么?今天的中国人该追寻一种什么样的核心价值?“乱花渐欲迷人眼”,今天的中国人走在文化迷失的十字街头,搞不清自己从哪儿来,要到哪里去。
——————————————————————————————
“我是谁?”——古老的哲学命题
[size=-1]
作者: 日期:2008-6-29 1:57:04
近日,一头猪成了新闻主角。它在地震中被掩埋36天后获救,从150公斤瘦成50公斤,但大难不死,被一家博物馆以3008元的价格收购,取名“朱坚强”,准备公开展出,并善待其终身。对此,有人不以为然,认为试图以“朱坚强”发挥教化作用愚不可及,别忘记它只是一头猪而已。
固然,将一头坚强的猪树为“典型”,未免太过搞笑。不过,我倒是很赞成一些网友的建议,为这头不寻常的猪拍一部励志影片。
最近一部好莱坞动画大片《功夫熊猫》正在中国内地上映,非常火爆。不知多少年未看动画片的我,也去“轧闹猛”看了一场,意外地发现,老美把中国国宝“拿去”,加入了些许西方元素,却依然那么“中国化”,而其“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不轻言放弃”的寓意,颇有现实意义,也合乎中国的传统美德。观众在笑声中感悟善恶,体味人生。所以,假如以“朱坚强”为模特儿,拍摄一部中国的动画大片,完全可行,也正当其时。地震“震”出来的活生生的真实素材,不要太难得、太精彩哦!赶紧动手,拍一部《坚强猪猪》,如何?
从《功夫熊猫》看,美国的动画片制作水平令人叹为观止。假如拍《坚强猪猪》,一定要用我们自己最先进的电脑技术、制作手段,志在与好莱坞比一比,以此为中国动画片嬗变和进取的契机,未尝不可。而最要紧的,是取材于汶川大地震,寓教于“猪”,意义更非同一般。而从票房来看,也是可以期待的。
“坚强猪猪”PK“功夫熊猫”,不妨一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