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出去"12成功模式 现在或是良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24 08:32: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改革开放三十年,实践鲜明昭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三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弹指一挥间。然而,在这短短的30年中,迎港澳回归、筑三峡大坝、修青藏铁路、办奥运盛会、中国人行走太空……一个个梦想得以实现,中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中国经济迎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中国企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中国企业“走出去”12种模式 国有经济树立典范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发展缺乏资金,为此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政策,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短短三十年,从零开始,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连续16年居发展中国家的首位,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3.5万家,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超过7700亿美元;对华投资的企业来自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世界500强企业有480多家在华投资,设立地区总部近40家。外资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激烈的竞争。中国企业从一开始就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经过三十年的磨砺和积累,它们已具备资本和实力“走出去”。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也是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周年,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运行质量和发展速度有了显著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大大增强。2002至2007年,全国国有企业销售收入从8.53万亿元增长到18万亿元,年均增长16.1%;实现利润从3786亿元增长到16200亿元,年均增长33.7%;上缴税金从6794亿元增长到15700亿元,年均增长18.2%。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08:32:48 | 只看该作者
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仅仅是一个生产单位,企业对政府高度依赖,职工生老病死由企业统包,企业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经过30年的改革,国有企业已经逐步成为市场竞争主体。2007年,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超过千亿元的43家,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元的26家,利润超过百亿元的19家,分别比2002年增加32家、20家和13家。在2007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中,中央企业有16家,比2002年增加10家。在国际市场上,一批国有大型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已经成长为与跨国公司竞争的重要力量,相当一批国有大企业已经具备了与国际同行同台竞技的实力。2008年,在世界500强的排行榜上,26家中国企业赫然入列。它们全是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神华集团2007年煤炭产量超过2亿吨,销量超过2.6亿吨,均居世界第一。中远集团船队规模居世界第二,经济效益在全球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建筑市场,中建总公司承建的不少高难度的建筑已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在全球主跨逾千米的26座桥梁中,中交集团设计建造了10座;在造船业市场上,中船集团、中船重工2007年新接订单、手持订单均居世界前列……

    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国有经济发挥了主导作用,树立了本土企业“走出去”的成功典范。2008年2月1日,中国铝业公司联合美国铝业公司,获得力拓英国上市公司12%的现有股份,交易总对价约140.5亿美元,这是中国企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海外投资。 在国有企业的带领下,如联想、万象、远大、新希望等一批优秀的中国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也在国际上崭露头角。2005年,联想集团就以17.5亿美元收购世界知名品牌I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组建起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与戴尔、惠普等品牌“对垒”。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中国非金融业对外直接投资达256.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倍,且形式日益多样化,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能力显著增强。



   总结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功模式已有以下12种:海尔安营扎寨模式、TCL品牌收购或共享模式、联想借船出海模式、华为中兴技术领先农村包围城市模式、长虹产品代理或代工贴牌模式、中石油中海油资源互补模式、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借鸡生蛋模式、温州义乌星火燎原模式、广阔天地对外承包工程模式、大有作为劳务合作模式、和跨国公司联姻走出去、中国企业非控股走出去等。具备“走出去”实力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要讲究模式,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模式,抓住机遇进行海外投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08:46:53 | 只看该作者
“走出去”处于起步阶段 警惕三大风险

    商务部部长助理陈健在2007年中外企业集团国际年会上表示,由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起步较晚,还缺乏经验,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除了在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的差距外,不适应国际竞争环境、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不善于处理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已经成为‘走出去’的企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即使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比较成功的非洲能源领域,“在非洲苏丹以外的利比亚等国家,中国的石油开采还只是非常小的一个股东”。国家开发银行政策研究室吴志峰博士说,2006年壳牌在非洲的石油生产相当于中石油的20倍,2007年中国在非洲的石油投资额仅仅是世界投资非洲额的五十分之一。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国家将从完善政策环境、培育市场主体、鼓励企业依法经营、加强政府间国际合作等四方面支持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开展跨国经营。在“2007年国际投资论坛”上,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人民银行高度重视金融对“走出去”支持不足等问题,今后将进一步拓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陈健在本月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投资促进论坛”上表示,商务部将采取积极审慎的态度鼓励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今后,商务部将给企业“走出去”创造合适的条件,为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国际股权投资和跨国企业并购。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复旦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治东教授指出,现阶段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存在三大风险。首先是政治风险,企业难以抗拒。如2007年4月1日开始,俄罗斯全面禁止外国人在露天市场从事零售贸易的法律正式生效,致使近20万华商受到影响。第二是环境风险。长期以来,部分国内企业环保意识较为淡漠,如果在海外仍不注意,容易在所在国家引起环境纠纷。第三是劳工问题。近年来,在海外的中国企业中,劳资纠纷问题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一方面我方企业劳工权益保护意识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当劳资纠纷发生时,当地政府往往更多从工人利益出发,给企业处理此类问题带来了难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10-24 09:06:49 | 只看该作者
小样的 不好好上班开发布会 发什么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10-25 00:12:50 | 只看该作者
老生常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7 21:51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