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来查处农行衡南支行的造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14 14:2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谁来查处农行衡南支行的造假


  农行衡南支行的公然造假,被《湖南经视台》《第一财经日报》《中国青年报》从不同的角度向社会披露,在社会层面产生了强烈反响。但迟迟不见政府相关机构和农行总行查处和纠错行动,象这样的案件,政府相关机构和农行应该怎样作出处置呢?

  一.农行衡南支行为什么要造假

  衡南农行的造假与农行各下属单位长年所存在的问题有密切联系深究其因,可以将农行系统存在的问题的本质暴露于天下。

  2000年的债权转让过程中衡南农行的造假绝非“衡南县泉溪镇猪鬃加工厂”这一桩,据聘用的律师收集相关证据所了解的信息,就在泉溪镇也不是独家(相关债权1.43亿的资产包后很快被农行衡南支行回购)。衡南农行为什么要造假呢?用衡南农行王副行长的话:“当时的做法是为了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这事情要看主流”。

  如果真是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就去造假,客观一点还稍能说过去,但后来债务人直接要求核对贷款余额账,衡南农行先是严词拒绝后又用各种“理由”搪塞而不面对呢?

  债务人的借款合同书,债权转让确认书是债权转让过程中最重要的法律文件,按2000年国家剥离银行不良资产的相关政策,要求债务人认真确认后,才能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为什么农行衡南支行自己伪造债务人的印章,直接伪造借款合同书,债权转移确认书等相关资料经“严密包装”后,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他们的目的非常明了,就是为了农行集团或个人之私利,趁机吞侵国财资金。

  二.造假带来的严重后果

  农行衡南支行的造假,在农行下属单位中不是孤立的事件,它具有代表性,也是农行下属单位长年存在问题的冰山一角。以他们有关负责人的解释:“这些“瑕疵不是我行尽有,全国普遍存在”。似乎是司空见惯。造假对于他们的看待显得尤为轻微,可是他们的造假无论各个层面都带来了其极严重的后果。

  1.国家层面:

  农行衡南支行的造假行为,触犯了国家的政策、法规、法律,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损害了国家金融体系的“公信”形象。类似这样的造假行为不仅使国财资金“空洞化”,并且使之遭受巨大的流失。

  2.社会层面:

  农行衡南支行的造假行为,严重违背了公民的道德诚信观,危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安全,严重损害了公众利益,是与构建和谐社会相背道而驰的。

  国家的财政源于公众的纳税,2000年度国家财政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资产注入资1.4万亿人民币,事实上农行当时应得到的资金不会低于几千亿元以上。在这笔巨额资金的损耗中,除正常的不良贷款资金损耗外,农行下属各单位是否还真正存在类似农行衡南支行以造假的手段骗取国财资金呢?如果存在的话,这个数目将是相当惊人cc的!(比如:农行衡南支行与“衡南县泉溪镇猪鬃加工厂”885.433万元的借贷款中,就发现了65万元虚假数目)

  关健是农行衡南支行骗取国财资金最后是怎样消化,这个问题值不值得高度关注呢?如果真的象农行衡南支行相关负责人的所解释的那样,农行下属的单位都普遍存在这类似]情况的话,这背后是不是隐藏着某种行业腐败呢?

  3、个人利益

  “农行衡南支行的造假,为债务人合法避债创造了条件”(律师的观点)。造假直接侵害了我的合法财产权益,为维权我花费巨大的人力,财力,放失了许多难遇的商机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痛苦。如果没有他们的造假,我的家庭会多些安宁,生活会多一份开心,更不会掉入一个损财耗神的怪圈,可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事业中,为繁荣社会经济贡献一份力量。

  三.谁来查处农行衡南支行的造假行为?

  农行衡南支行的造假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产生了严重的后果。我作为一个受害者,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通过各种方式依次向农行各级,国家银行监督单位投诉,其目的,是为了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督促农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纠正错误,同时挽回由此给我造成的经济损失。可事与愿违,相关机构及农行的相关责任单位一方面熟视无睹,对本案迟迟不作处理;另一方面责任单位不但对本案不作整改,还有恃无恐地找出各种理由进行搪塞,使本案一拖近三年。无可奈何,向大家探讨:“谁来查处农行衡南行的造假行为”?

  冯卫东

  2007年9月9日

  

谁来查处农行衡南支行的造假_[点击查看原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8-10-14 14:27:4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真的象农行衡南支行相关负责人的所解释的那样,农行下属的单位都普遍存在这类似]情况的话,这背后是不是隐藏着某种行业腐败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1 01:47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