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6|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000亿美元远远不够 更多银行明年倒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7 13:17: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更多银行明年倒闭

    本报综合报道 虽然美国日前出台的7000亿美元金融救援计划将有助于稳定金融市场,但不少分析人士预计,明年美国将有更多银行倒闭。目前最大的疑问不是有没有银行倒闭,而是到底将有多少家银行、以怎样的方式倒闭。

    分析人士称,美国银行业正面临着自上世纪90年代早期以来最不景气的时期,当时在3年间共有800多家由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承保的银行倒闭,相当于让全美纳税人损失了1700亿美元~205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7 13:17:45 | 只看该作者
7000亿美元远远不够

    针对此次金融救援计划,有关人士表示,虽然可以挽救一些濒临倒闭的银行,但是对于整个银行业来说7000亿美元远远不够。

    斯坦福金融公司分析师贾里特·西伯格预测称,由于许多银行持有的建筑贷款等不良资产并不在财政部救助范围之内,因此明年全美将有超过100家银行倒闭。

    由于目前全美的银行数量要比1988年少大约8000家,因此倒闭的数量也不会超过上世纪90年代的货币危机。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当今银行的规模远远大于20年前,因此带来的损失与20年前很可能不相上下甚至更多。

    约瑟夫·梅森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供职于美国财政部,目前是路易斯安那州大学的一名经济学教授。据他估计,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在目前这场金融危机中所接管的储蓄账户总额最终将达1.1万亿美元,最终该公司的损失将在1400亿美元至2000亿美元间。

    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目前的可用资金只有大约450亿美元,这一数字是5年来的最低值,不过该公司可以通过向美国国库借款以弥补资金不足,日后再通过对运营良好的银行及相关机构提高保费来偿还这些借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7 13:17:54 | 只看该作者
在今年的前9个月,共有13家银行被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接管,这个数字比此前5年的总数都还要多。

    据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提供的资料,至6月30日,共有117家银行被列入问题名单,资产总额达780亿美元。而这之中尚不包括刚刚宣布倒闭的华盛顿互惠银行和美联银行,这两家银行的总资产超过1万亿美元。

    据独立研究机构Bauer金融公司研究显示,截至6月30日,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承保的近8500家存贷银行中,有426家面临困境,其中15%的银行规模超过10亿美元。当然,面临困境并不意味着银行会全部倒闭。

    根据Bauer公司的估计,面临困境的银行大多分布在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伊利诺伊州和明尼苏达州。该公司的总裁克伦·道威表示:“人们需要明白的是,并非所有这些上了名单的银行都会倒闭,其中的大多数会恢复元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7 13:18:01 | 只看该作者
储户不再到银行存款

    加州的一名室内设计师伯海默尔在得知华盛顿互惠银行将被摩根大通收购后,迅速取出了自己15万美元的存款,转而存入自己认为可靠的美联银行,可是就在两天后,他却收到了美联银行可能被花旗收购的消息。46岁的伯海默尔移民自伊朗,对于这样的困境,他说:“我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我原以为这个国家不会发生现在这样的事情。”

    由于不看好银行业前景,许多储户已经开始考虑不再将存款存入银行。美国迈阿密的一名小企业主昆特洛原本在美联银行有存款,但是他接受采访时表示,提前将存款取出会比现在面临一片混乱好得多。

    据报道,目前的危机也给那些原本运营良好的银行带来了扩张的机会。像摩根大通、花旗银行和美国银行这样的银行业巨头正在“争抢”那些濒危银行,以求势力变得更强大。而一些运营情况良好的小型银行更是抢到了不少竞争对手的客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7 13:33:26 | 只看该作者
自由市场主义恐失势

    诺贝尔经济学奖历年来引发很大争议,有批评者指责评审团偏重提倡新古典派经济学的学者,这派的学者坚信私营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的理性,政府最好不作干预和监管,这相当于支配现今主流经济学的自由市场主义。属于这派学说的得奖者包括在1976年获奖、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已故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他们的理论推动了一场保守主义政策革命,被指为现时的金融危机铺路。

    在过去58位经济学奖得主中,有40人为美国人,比率达到69%,当中超过七成人获奖时在美国的大学工作。芝加哥大学的经济系更孕育了以自由市场思想见称的芝加哥经济学派,产生了25位诺贝尔得主,其中10人属学系的教授。

    2001年赢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史蒂格雷茨就笑言,经济学奖曾被取笑为“斯德哥尔摩——芝加哥快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7 13:34:05 | 只看该作者
新领域学者迎来机会

    瑞典SEB银行的首席分析员弗里森称,学者们仍会对新古典派自由经济学说进行研究,但金融危机一定会对诺贝尔奖带来反响,为新领域的学者带来机会。弗里森表示学者们会重燃对稳定宏观经济问题的兴趣,会更集中钻研混沌理论,也会对“信贷市场和社会经济的互动关系”等特定范畴进行研究。

    但评审委员会主席霍尔姆隆德强调,诺贝尔经济学奖在短期内不会受金融危机影响。他反而认为现在的金融问题可能给予学者新灵感,转而研究稳定金融的方法,从而获得经济学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0-7 13:34:15 | 只看该作者
由于顾客群不断缩小,英国高级定制时装生产商哈迪·埃米斯濒临破产。

    金融危机波及到时装行业。一些分析师认为,现阶段,时装流行趋势奢华,其实是经济不景气的典型标志。

    英国著名服装设计师哈迪·埃米斯创立的同名品牌流着“蓝血”,埃米斯本人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御用裁缝长达数十年。

    1945年,埃米斯创立了这一品牌,专为上流社会女士制作高级时装。

    1951年,当年25岁的伊丽莎白公主第一次尝试埃米斯的服务,要求制作用以访问加拿大的服装。

    自此,女王穿着埃米斯服装近半世纪。为奖励埃米斯,女王授予他爵士身份,颁发王室供货许可证。

    但定制女装客户群日渐萎缩。尽管埃米斯的设计依然经典,但无力挽回大局。

    最近几年,哈迪·埃米斯公司连年亏损。埃米斯2002年退休离开公司,2003年去世。

    哈迪·埃米斯的境遇折射出金融危机对服装业的冲击。

    流光溢彩的巴黎时装周5日落下帷幕,各大品牌精彩的时装秀无法掩饰时装业的潜在危机。

    一些分析师认为,现阶段,时装业面临尴尬,受影响最大的是一些与房市联系紧密的零售商。

    金融危机波及到时装行业。一些分析师认为,现阶段,时装流行趋势奢华,其实是经济不景气的典型标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0-7 13:34:25 | 只看该作者
美国经济或减速

    不会发生大萧条

    据新华社电  新近夺回美国首富宝座的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5日在一档电视访谈节目中说,现阶段金融危机不会导致美国经济整体衰退。

    盖茨在有线电视新闻网(CN*)当天播出的节目中谈论美国政府总额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他说:“美国经济看似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速,但不会发生大衰退或大萧条。”

    盖茨认为,应借助技术创新推动全球经济找到新的增长点,尤其是旨在促进粮食增产的新技术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新能源开发,可能将推动经济发展。

    “伴随技术创新,如今的投资规模实际超过以往,”他说,“现在不仅更多美国企业聘用更多工程师和创新人才,而且中国和印度等地区也有许多人从事新药品、新软件和新一代能源开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7 13:34:35 | 只看该作者
房屋险些被没收

    九旬老妪险自杀

    据新华社电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宣布免除一名90岁老妇人的房贷欠款,准许她继续住在家中。这名老妪几天前因还贷不力、房屋险些被收走而试图自杀,幸好及时获救。

    老妪名叫娅迪·波克,自1970年便住在俄亥俄州阿克伦地区一栋住宅。因拖欠还款,当地执法部门6月把这栋房屋拍卖给房利美公司。

    代理人本月1日要求波克搬家。未料代理人走后,波克家中传出枪声。好在波克的邻居及时发现试图自杀的波克,把她送到医院抢救。波克最终保住性命,有望下周痊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10-7 14:11:45 | 只看该作者
据新华社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6 15:5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