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子对撞机遇“熄火”故障 将“冬眠”半年(图)
--------------------------------------------------------------------------------
2008-09-25 08:24 来源:广州日报
本报综合报道 前所未有的实验或许也将意味着前所未有的困难,继早前的黑客侵入事件与电力故障后,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9月19日因氦泄漏导致的“熄火”故障问题又超出了科学家原先的估计。当地时间23日晚,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原本预计停工两个月的强子对撞机将最少“冬眠”至明年3月底或4月初。
泄漏一吨液态氦
19日,大型强子对撞机加速隧道的第三段至第四段,即介乎“大型离子撞击实验探测器”(ALICE)与“紧凑介子线圈探测器”(CMS)之间,在尝试进行达到5万亿电子伏特的运行时发生氦泄漏,导致对撞机“熄火”。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初步调查显示,氦泄漏故障极可能因为两块磁铁之间的电连接部件出现故障而引起的。
按照对撞机的工作原理,对撞机在操作时的内部温度仅为零下271.3摄氏度,以达到无电阻状态,方便质子以接近音速的速度通行。但故障发生后,对撞机的冷却系统泄漏出大约1吨液态氦,致使对撞器末端的近100枚磁铁温度迅速上升到100摄氏度,导致对撞机发生严重“熄火”故障。
冬季例行保养
事故发生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原本预计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修复并重启对撞机。但经过进一步讨论后,该中心宣布,对撞机最少要“冬眠”半年。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专家指出,为了排查故障,工作人员必须升高机器的温度,这个步骤最少需要3至4星期的时间;修理故障后,要将机器降温至工作必须的冷冻温度,同样需要4周的时间。而到了12月,对撞机因“安全原因”需要关机进行冬季保养,专家说,这个步骤是“必须的”。因此,“没有必要”在两个月以后马上重启对撞机。
保养期过后,对撞机要恢复到此前的工作状态,还将需要好几个星期的时间,所以,对撞机将最少到明年3月底或4月初才能重开。
故障发生时机“令人遗憾”
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强子对撞机,位于日内瓦附近瑞士和FaGuo交界地区地下100米、总长约27公里的环形隧道内,前后花了12年时间建造,建造费用高达37.6亿欧元。
9月10日,科学家将第一束质子注入大型强子对撞机,成功完成首次贯穿测试。按原计划,对撞机本周将实现质子束的首次对撞。科学家预计,两个强子束(质子或者铅离子)在高能状态下以接近光的速度和力量正面相撞时,将产生巨大的反应能量,堪比宇宙大爆炸。
但故障的发生将科学家期待“宇宙形成之谜”的解开日期最少又推迟了半年之久。对此,不少科学家表示失望。“在我们准备进行高速试验前的最后一次实验的时候,故障发生了。从完成首次贯穿的喜悦到现在,落差来得太快,实在是太遗憾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发言人詹姆斯·吉利斯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