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神七今晚择机发射 有七大看点五大挑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25 09:0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神七今晚择机发射 有七大看点五大挑战

--------------------------------------------------------------------------------

2008-09-25 07:21  来源:京华时报
昨天下午4时,火箭推进剂加注程序正式启动。为确保特燃运输安全,现场坚持人防、技防、物防、制度防。 本报通讯员秦宪安摄   京华时报9月25日报道 昨天下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王兆耀宣布,“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决定,“神舟七号”飞船将于9月25日21时07分至22时27分择机发射,进行载人航天飞行。


  王兆耀称,此次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实施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


  此外,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召开会议决定,火箭推进剂加注程序于昨天16时正式启动。火箭燃料加注,标志着发射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程序。担负此次任务的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和着陆场系统已完成综合演练。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神七七大看点


  >>看点1·火箭


  攻克两大技术难关


  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升空时,火箭曾经出现频率约为8Hz的纵向单频振动,航天员感觉不太舒适。研究人员已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发射神舟六号飞船时,火箭飞行至415秒附近时出现异常现象,一些参数出现较大幅度跳变。科技人员将火箭二级增压管路由铝合金管更换为钢管,提高了火箭的可靠性。


  >>看点2·飞船


  返回舱变身气闸舱


  由于航天员将首次出舱活动,飞船需要具备像船闸一样的过渡功能,在航天员出舱和进舱时起到压力调节的作用。科研人员把神舟六号飞船的轨道舱改建成了既能让航天员生活、又能当气闸舱使用的两用舱,真正做到了一物多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9-25 09:08:21 | 只看该作者
  >>看点3·乘组


  从1人、2人到3人


  神舟七号将搭载3名航天员在太空飞行3至5天,将首次实现满负荷状态下的考核。与神舟六号飞船相比,在多增加一人的情况下,飞船要提供满足多增加一人的座椅、食品、饮用水、环境控制功能等多种资源支持。


  >>看点4·出舱


  国人足迹留在太空


  神五航天员只是跟地面通话,神六只进行穿舱,此次开展出舱活动是神七飞行任务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航天员不仅要进行航天服的拆包、组装、测试、穿脱等操作,还要出舱取实验材料、进行太空行走。首次真正把中国人的足迹留在太空。


  >>看点5·舱外航天服


  航天员的“生命盾牌”


  航天员出舱活动能否顺利完成,舱外航天服是关键。这次任务中,我国研制的舱外航天服将首次公开亮相。


  舱外航天服是世界上结构最复杂、技术最先进、价格最昂贵的“服装”。这次的“飞天”舱外服,从设计到组装都是我国自主独立完成。服装造价约3000万元人民币。身高160厘米至180厘米的人,都能通过调节服装大小穿着。


  >>看点6·在轨试验


  最大限度提升效益


  神七飞船将进行我国第一次中继卫星用户终端试验。试验成功后将大大提高我国中低轨道航天器的测控覆盖能力。


  >>看点7·着陆场


  搜救方式发生变化


  神五、神六的返回搜救,都是采取空中搜救为主、地面搜救为辅的方式进行。神七任务中,为提高应急搜救效率,搜救模式转变为空中救治航天员、地面处置返回舱。据新华社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9-25 09:08:29 | 只看该作者
飞行面临五大挑战


  王兆耀称,这次飞行任务和前两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相比,挑战性是前所未有的。


  1.技术跨度大


  航天员由舱内活动转向舱外活动,这是载人航天技术的一个重大跨越。在只进行了两次载人航天飞行之后,我们就实施航天员的出舱活动,这在技术上的跨度是很大的。


  2.任务风险大


  这次任务除了存在发射和回收两个风险高度集中的时段外,还增加了航天员出舱这个高风险的时段。此外,这次也是我们神舟飞船第一次载3个人的满负荷飞行,这些都增加了我们飞行任务的风险。


  3.航天员自主工作能力强这次飞行任务当中,航天员要在轨对舱外航天服进行组装测试等一系列操作。在失重环境中,操作时间长、强度大、自主性强,这与前两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航天员操作相比有质的差别。可以说,航天员的操作质量直接关系到这次任务的成败。


  4.实施难度大


  为了满足航天员出舱活动要求,飞行产品技术状态发生较大变化,飞船进行了227项变化,火箭进行了36项。这些对航天员的素质,对我们的飞行产品,对地面支持保障和飞行任务的组织、指挥、控制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5.参试系统庞大


  这次任务是历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当中规模最庞大的一次。为了保证航天员出舱活动阶段测控的连续,我们增加了测量船和境外地面测控站,并首次进行了中继卫星的天基测控试验,构成陆、海、空、天的立体参试体系。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刘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0 05:08 , Processed in 0.3906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