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们所需不多,仅是公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9 16:1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杨耕身 2008-09-08
如果说,早期农村地区代课教师群体的出现,是因为中国整体的师资力量难以满足广泛的教育需求,而被迫采取的过渡策略。那么,今天中国师资力量培育的充分,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我们已无法用这些来解释“代课教师”存在的合理性。

中国教师节将至,随着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关注,广东代课教师成为舆论焦点。媒体报道显示,南方报网“给汪洋书记捎句话”专栏开通后,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热点,而在留言板中,代课教师的留言让人触目惊心。在不久前的一次会议上,汪洋表示:我看了网上那些代课教师给我的留言,那真是“血淋淋”啊!为此,汪洋连续四次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几乎被社会所遗忘的代课教师”问题。

“血淋淋”的留言背后,有着代课教师这个特殊群体真实的生存状态。“为什么代课教师工资这么低(450元一个月),而且上级有关部门又不给予办理社保等?”“我们来这里已经十五六年了,由原来血气方刚的青年迈入了中年,为这里的教育事业苦干了十几年,可是我们的‘政治待遇'——‘以工代教'的身份却始终得不到‘正名'。”“为什么这座发达城市也有如此多的代课教师?!”这些泣血之问,无不令人动容。而当这个群体在广东省竟然多达5.2万人,“总数创下全国第一”之时,我所确信的是,“代课教师”已成为足以令这个经济强省蒙羞的代名词。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16:19:0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早期农村地区代课教师群体的出现,是因为国家整体的师资力量难以满足广泛的教育需求,而被迫采取的过渡策略。那么,今天国家师资力量培育的充分,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我们已无法用这些来解释“代课教师”存在的合理性。深圳多达上万名的代课教师,即为佐证。而且事实上,与5.2万代课教师相对应的一个数据却是,广东全省中小学教师空编6万人,其总数同样为“全国第一”。何以如此,广东省副省长宋海一语道破:个别地区为了挤占教育经费或减少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宁愿空编而聘请代课教师。今天代课教师的存在,正是以地方挤占与减少教育经费为前提,换言之,以透支一个民族的未来为前提。

这是多么辛酸而又奇异的风景:代课教师仿佛一群生长于沙漠中的植物,他们拼尽心血地活着,却又在无助中坚韧地为社会奉献才智,坚定地为民族守望着未来。如果说,如何对待对待教育,关系着一个民族对未来的寄予,那么如何对待教师,则关系国家的良心。给代课教师公正的社会待遇,变得这么重要。其实,他们要的不多,仅仅是公正。这是每一个公民权利的底线。正像一位教师在留言板写道的:“背井离乡的代课教师,只想争取自己的一点点尊严,多少双眼睛的期盼,却如石沉大海,问语苍天,希望在哪里?”这些“血淋淋”的留言,正是今天师道尊严不能承受之重,也是经济社会高度发展时代的负疚与欠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9-9 16:19:40 | 只看该作者
事实上,对于广东这个代表着中国经济奇迹的省份来说,代课教师血淋淋的生存状态并不只是教育领域的特有风景。一个代课教师群体,更是一个以农民工、外来打工者为主的巨大群体的缩影。一方面,很多代课教师也正是一些“外来工”。如在深圳,多年来从中国各地招考、挑选了大量的教师来任教,但因为户籍关系,他们不得不沦为代课教师。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广东“宁愿空编而聘请代课教师”表明,它与视外来工为廉价劳动力资源、无情盘剥其应有政治经济权利的依赖性思维,以及其所表达的对“人”的价值的贬损与消耗,如出一辙,并无二致。广东省是劳务输入第一大省,外来工人数超过3000万。和代课教师们一样,外来工在成为广东经济发展与腾飞默默奉献者的同时,在经济、权利及社会地位上却是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成为“血汗工厂”的受害者。如果说“血淋淋”,这是更大面积的“血淋淋”。如果说是负疚与欠债,这是更不能承受之负疚与欠债。

在中国特色行政体系下,有了来自汪洋的关注,相信“代课教师”问题会及时得到解决。这将成为五万多名代课教师收到的最好的教师节礼物。但真正重要的,是如何以平等、公平、正义的方式,保证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与尊严。仅仅是“代课教师”,没有普惠的阳光,发展的红利仍无法被所有人所共享,则经济的发达所带来的可能仍将是“血淋淋”的,则中国仍将难以成为一个具有普适价值的大国。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5 22:5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