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7|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IBM郁闷:服务器市场遭两大劲敌纷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1 23:2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IBM郁闷:服务器市场遭两大劲敌纷争  
  尽管美国IT支出低迷,但国际市场的服务器需求仍在增长。“蓝色巨人”IBM继续领跑全球服务器市场,但其身后追赶者的步伐正越来越快。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her8月22日发布的第二季度统计数据显示,IBM继续保持全球服务器市场排名第一的位置。据悉,IBM第二季度的全球服务器市场份额从2007年的29.6%提高到了31.2%。IBM第二季度的服务器业务营收为4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1.5%。值得注意的是,就发货量而言,惠普第二季度以706000台依然保持着领先地位。在销售收入增长方面,戴尔更为强劲,其15%的同比增长率使其市场份额从12%提高到了13%。

  IBM冲出经济低迷困局

  在经历过痛苦转型期后,IBM正在享受着整合成果带来的喜悦。在过去的三年间,IBM经历了全球范围内的公司内部整合。目前,IBM仍继续凭借全球整合的模式将资源转化为竞争力。据了解,IBM全球采购中心从过去的300个缩减到现在的3个,这在过去的几年中为IBM节省了约250亿美元的成本,每年大概节省75亿美元。

  与此同时,一场IBM企业历史上工程最大的创新变革也在悄然进行——打破原有的企业模式,进行全球整合,创建全新的企业模式,为企业搭建一个适合长足发展的平台,使IBM的创新能力在这个新平台上找准推动企业向前的奔跑方向。

  技术创新引导服务器市场的形势是当前服务器业界最为显著的特征,而IBM在这方面显然尤为出色。据统计,每年IBM投资在新技术研发上的资金就在10亿美元以上,这样的巨大经济投入使得IBM稳坐服务器市场头把交椅,充分显示了“技术引导市场”的特征。对于IBM来说,创新已经深入骨髓。根据数据统计,以2007年为例,IBM就以平均每天推出10项专利的速度,以总数3125项专利领跑美国专利授权榜,将微软、英特尔、索尼、佳能等企业远远甩在了身后。事实已经证明,新战略的实施,为IBM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聪明的大象”

  IBM不仅是只“会起舞的大象”而且无疑还是一只“聪明的大象”。IBM在2001年和2002年遭遇到了少有的连续两年业绩下滑的困境,一直不断向前奔跑的IBM,开始放慢脚步,思考这背后的症结。在过去的5年里,IBM分流了很多日常性的业务,比如出售PC业务。但在关键的高价值领域,如咨询服务、信息服务、服务资产等方面则进行了投资。

  在去除“臃肿”,增强主攻业务实力的同时,IBM持续不断地进行并购,执着地向其公司体系注入全新的血液。回顾IBM近年来的历程可以发现,其并购行为一直都未停止。2006年2月,IBM宣布以8.65亿美元收购Micromuse Inc;同年8月,IBM以约16亿美元现金收购内容管理软件厂商FileNet;2007年6月,IBM宣布收购安全审核软件厂商Watchfire;今年年初,IBM更是斥资5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业务智能软件厂商Cognos,这些收购都使得IBM收入大幅增加。

  回顾这5年来的转型之路,成功架构了IBM的全球整合企业模式。IBM正通过努力向人们证明,这只是其另一种创新的开始。

  IBM会被超越吗?

  竞争对手正在崛起,IBM与身后追赶者的距离正越来越小。根据Garther发布的数据显示,若按销售量计算,惠普公司在第二季度以706000台排在第一位;戴尔公司以577000台排在第二位。其中,戴尔公司的销售量同比增长了24.2%,在四大服务器厂商中为最高。

  IBM会被超越吗?IBM现在身处一个高价值的服务领域,“高人一等”决定了它必须比别人更专业,付出更多。和很多企业的一次性变革不同,IBM好像已经习惯了这种不停顿的、渐进式的变革,以至于外部和内部的感觉都不明显了。其实,IBM的最大挑战来自于它自己,不断转型的背后是高成本的压力。为此,IBM对其战略思路进行了调整。

  IBM最早提出了“随需应变”战略,这一思路在初期得到了很好的反响,但如今却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权威调查表明,企业变化的速度比其IT系统更新速度快7倍,传统的“随需应变”战略遭遇挑战。同时,IBM这样的咨询服务方式目标过于宏大,业务线被拉得很长。比尔·盖茨曾经对此评论说:“如果你将研究与产品捆得太紧,你就可能面临对研发‘过度管理’的风险,因此将潜在的创新扼杀。”而与IBM相比,惠普则更加现实,其“动成长企业战略”就是对惠普优势产品线的“优化组合”。

  现在,显然还不是下结论判断专注的IBM和其身后的竞争者谁将最笑到最后。然而可以肯定的是,IBM的整合之路正逐渐告别市场培育期,开始进入短兵相接的实质性阶段。从这一点上来看,2008年对于IBM而言显然是关键的一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8-9-2 22:32:00 | 只看该作者
总应该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9-3 08:46:52 | 只看该作者
zzzzzzz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9-3 08:46:58 | 只看该作者
ddddddddd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9-3 08:47:03 | 只看该作者
sssssssss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9-3 08:47:08 | 只看该作者
ddddddddddddddddddddd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9-3 08:47:13 | 只看该作者
wwwwwwwwwwww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9-3 08:47:18 | 只看该作者
lllllllllll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9-3 08:47:22 | 只看该作者
tttttttttttttt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9-3 08:47:27 | 只看该作者
jjjjjjjjjjjjjj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03:3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