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交学系教授。曾任中国对外关系教研室主任、外交学系教学副主任和代理系主任。现为东亚研究中心副
主任兼秘书长。学术及社会兼职有: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亚太学会理事、中国军控与裁
军学会理事、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理事、中国东盟协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学士和国际关系史
硕士,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博士。 1993 年至 1995 年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进修, 2000 年在美国蒙特雷
国际关系学院培训, 2001 年至 2002 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战争与和平研究所和伯克利加州大学东亚研究所
任富布莱特高级访问学者, 2004 年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和平与冲突研究系客座教授。曾到FaGuo、挪威、丹麦、
印度、斯里兰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和香港、台湾等地进行学术访问。在外交学院讲授“中国近现代
外交史”、“亚太地区政治与经济”、“战略与国际安全”和“外交战略与国家安全”等课程;研究领域包括
中国外交政策、战略与国际安全、军控与裁军、亚太地区国际关系、东亚区域合作。发表的论著所涉及的领域
包括中国外交政策、战略与国际安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等方面。
近期主要科研成果 :
论文 :
-“亚太经济圈中的中国”,《新视野》 , 1996年第2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 《历史教学》, 1996年第4期。
-“面沙揭开了 -- 谈中日钓鱼岛问题争端”, 《青岛日报》, 1996年9月16日地四版。
- “ The Basic China ' s Foreign Policy ” , China Currents , ( Philippine ),vol. 8, no.1,January-March 1997.
-“五十年代中国睦邻友好政策”,《中国外交新论》,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8年版。
-“美日同盟的加强对亚太安全形势的影响”,《外交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
-“美日安保关系的调整与亚太安全问题”,《美国研究》, 1998年第1期。
-“文明在国际关系中的冲突与合作”,《世界历史》, 1998年第3期。
-“中国外交战略的新着眼点”,《世界经济调研》, 1998年第38期(8月13日)
-“中国:跨世纪外交迈出新步伐”,香港《文汇报-国庆特刊》, 1998年10月。
-“机遇与挑战下的中国外交”,《世界经济与政治》, 1999年第1期。
- “ Nucleus of the Regional Security Framework: Levels Analysis of Security Relations Among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 in Peter Koehn and Josegh Y.S. Cheng eds., The Outlook for U.S.-China Relations Following the 1997-1998 Summits: Chinese and American Perspectives on Security, Trade and Cultural Exchan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Hong Kong, 1999.
-“冷战后亚太地区的安全结构与中国”, 郑宇硕 等著《后冷战时期的中国外交》,(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 1999年版。
-“亚太地区安全合作的发展趋势”,《和平与发展》, 1999年第1期。
-“微妙的南亚形势及对中国的影响”,《亚非发展动态》, 1999年第19期
-(大型爱国主义电视教育片)《新中国外交风云录》(中国教育电视台与外交学院联合摄制) ,出版光盘和录像带,1999年版,(节目策划人和三集撰稿)
-“中国外交的‘伙伴关系'框架”,《世界知识》, 2000年第5期。
-“ 90年代中国外交中的伙伴关系”,《跨世纪的中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2月版。
-“面向新世纪的亚太地区”,《外交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
-“军控问题与中美关系”,《和平与发展》, 2000年第3期。
-“安全合作:东盟地区论坛方兴未艾”,《聚焦中国外交》,**党史出版社, 2000年12月版。
-特邀编辑和部分词条撰写,《中国外交大词典》,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0年版
-部分词条,刘华秋主编《军控与裁军手册》,国防科技出版社 2001年版。
-“东亚区域合作与朝鲜半岛的统一进程”,《外交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
-“东亚区域合作的新进程”,《和平与发展》, 2001年第2期。
-“ 911事件对中美两国安全合作的影响”,(美国)《侨报》,2002年9月4日B1,9月5日B1。
-“只要中美都想避免,冲突就能够避免”,《世界知识》, 2002年第21期。
-“冷战后中国外交发展的脉络”,《胡Jintao时代的挑战》,(台湾)新新闻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12月版。
-“地区主义与东亚区域合作机制”,《外交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
-“政治上不对抗,硬力量就不会转化威胁”,《世界知识》 2003年第4期。
-“美国著名学者对‘ 9 · 11 '事件的看法”,《英语沙龙》, 2003 年第 9 、 10 期。
-“东亚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及其对地区国际关系的影响”,袁鹤龄主编《全球化 VS 区域化:亚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契机与挑战》,(台湾)鼎茂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3 年 10 月版。
-“台海危机模拟演习全程记录:今天是 2006 年 12 月 8 日”,《国际先驱导报》, 2003 年 11 月 28 日,第二版。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外交学院学报》, 2003 年第 4 。
- “Interaction of Global Politics and Higher Education” in Peter Manicas ed., Globalization and the Higher Education , Hawaii University Press, 2004.
-“东盟:热情促进东亚携手”,《人民日报》 2004 年 3 月 26 日第七版。
-“地缘重心与世界政治的支点”,《现代国际关系》 2004 年第 4 期。
-“东亚区域合作的机制化安排”,《外交学院学报》 2004 年第 4 期。
合著专著 :
1. 《中国外交史, 1979-1994》, 合著, 1995年7月, 河南人民出版社。
2. 《当代中国外交史, 1949-1995》, 合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9月版,2002年再版
3、《中国面临的紧要问题》,合著,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2月版
4、《解决:中国再度面临的紧要问题》,合著,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1月版
6、《百年中国大事要览-外交卷》,主编,党建读物出版社,2002年9月版
7、《从哑铃到橄榄:亚太合作安全研究》,独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5月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