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楼主 |
发表于 2008-8-26 10:15:42
|
只看该作者
低碳经济建设在中国
根据分解的Kaya排放公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中国而言,应该依赖于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为实现整体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中国目前的举措,主要体现在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效率的提升。
对于能源消费结构,中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20年间曾经有一个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使能源消耗强度几乎减少一半。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许多低效率的国有企业经过大幅修整并已改造成规模小但效率高的乡镇企业。
新千年以来,中国侧重于对重工业改革, 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国家强调加强自主创新和知识财产,鼓励重工业向先进设备产业方向发展,大力支持服务行业,借以减少经济对于高耗能的生产工业的依赖。但是, 在实践中,结构转型已在很大程度上被第二产业急剧增长需要抵消了。
在能源供应方面,结构调整主要依赖于能源生产配额政策的激励。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充分体现了通过政策过程使能源结构的调整直接作用于公司的运作。这一政策规定在第十一五规划期间,可再生能源在地方一级,以及发电工厂达到应一个既定供应量 ;可以并且电力公司之间也可以交易可再生能源配额,以满足既定的配额要求。此外,随着清洁发展机制风能项目的技术扩散,一些大型风机生产商已风机生产商自主研制风力发电机组传授风电技术。
提高具体设备的能源效率是降低整体能源消耗强度的另一途径。在战略上,国家十一五能源规划提出了远景规划:十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减少20%。为此, 国家指定了十大具体项目以确保目标实现。从项目层面上,国家发改委首先启动了"千家高能耗企业"项目,提高企业能源效率。这一千家企业消耗了64%的工业能源,33%的能源消费总量。该项目把定量节约能源的目标分配到每个具体的企业,从能源密集型的化学工艺,采煤到服务行业纺织工业。
同时,终端能源使用管理也是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求侧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匹配的能源供应端与能源利用终端的策略,在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纳入电力供应管理的范畴。2004年,一个有效的电力需求侧管理计划,解决了70%的电力缺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