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诺奖得主警示全球衰退 为次贷"支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5 08:57: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诺奖得主警示全球衰退 为次贷"支招"
本周在德国南部举行年会的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纷纷指出,全球经济正面临进入衰退的风险。以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学者指出,信贷紧缩未来还将进一步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全球面临衰退风险
    “全球经济可能陷入衰退。”1997年诺贝尔奖得主斯科尔斯当地时间21日在一个论坛上说。当天,有14位诺奖得主出席了这一活动。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则预计,全球经济未来一段时间将继续位于潜在趋势增长水平以下。
    诺奖得主们普遍认为,金融部门的问题将继续拖累全球经济,这场危机的影响不仅限于美国。预计未来一段时间,金融机构破产数量会激增,投资及消费者信心也会持续滑落。
    巧合的是,多家投行本周也纷纷发布报告,警示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高盛集团经济学家帕特尔21日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称,次贷危机爆发一年来,全球半数经济体面临经济衰退。报告认为,美国、日本、欧元区15国和英国“不是已陷入衰退,就是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面临巨大衰退风险”。
    瑞银集团经济专家本周已将明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3.1%下调到2.9%,接近被认为是全球性经济衰退的2.5%的目标线。摩根大通分析师则预计,第三季度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为1%,是2001年年中以来最低水平。
    哈佛大学知名经济学家费尔德斯坦本周表示,房价下跌,加上外销需求下滑,美国经济衰退可能有加深的危险。费尔德斯坦是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委员,该组织是美国唯一有资格判定经济衰退的官方机构。
国际关系论坛http://bbs.newslist.com.cn
    费尔德斯坦曾表示,美国的衰退已在去年12月或是今年1月开始。他认为,尽管美联储持续降息且美国推出经济刺激计划,但美国经济仍会持续走下坡路。
    不过也有分析师相对乐观一些,主要考虑到新兴经济体的巨大潜能。帕特尔指出,发生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不超过20%,因为中国和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仍保持着高速增长。他认为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可达3.9%,明年略降至3.6%。
    给次贷危机“支招”
    在警示全球经济风险的同时,诺奖得主们还不忘给当前的次贷危机支招。他们中的多数人都认为,造成当前金融系统动荡的根源在于:过于冒险、管理松懈以及难以理解的复杂状况。
    对于各国的“救市”行为,斯科尔斯表示,急于动用监管力量来解决危机可能带来可怕的后果。他举出了金融系统的一些基本职能,比如为大型项目提供资金、促进储蓄以及为资产定价等等,斯科尔斯认为,以往数十年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令金融机构更有效地履行这些职能的创新。
    作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创始人之一的斯科尔斯还说,有时,监管的成本可能远远大于其带来的好处,比如本世纪初安然公司破产后实施的萨奥法案就是一例。
    斯蒂格利茨则认为,导致当前危机的是误入歧途的创新。他强调说,房屋所有者最重要的风险评估就是他们在市场动荡的情况下保留自己住房的可能性,他表示,这些正是金融市场应当创造产品去应对的问题,但金融市场却创造了风险,现在我们正承受着这种所谓的创新造成的后果。
    专家们建议,为了防范金融风险,监管部门可以成立一个机构,在金融产品发布前对之进行审查,类似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药品投放市场前进行审查。因重点研究个人决策过程模型而获得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麦克法登说,我们可能需要一个金融工具管理机构,对金融工具进行评估,只同意它们不会造成损害的用途。
    次贷危机爆发一年多来,全球各大银行和券商累计减记相关资产总金额超5000亿美元,与此同时,各大经济体都受困于借贷成本上升及商品价格屡创新高的双重压力。
     3.6%
    高盛集团经济学家帕特尔指出,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不超过20%,因为中国和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仍保持着高速增长,明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略降至3.6%。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7 14:29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