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格内敛的梅德韦杰夫在担任俄联邦总统两个月后,终于撸胳膊挽袖子要来场大行动。他要向俄官僚体制内的腐败分子开火,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风潮。
7月2日,梅德韦杰夫在俄联邦委员会发表讲话时,公布了一系列反腐败措施,表示希望这些措施年内能获得议会通过并成为法律,以有力遏制俄罗斯日益严重的腐败现象。7月23日,梅德韦杰夫在一个人事会议上的发言说:“人事任命经常由人际关系左右,更令人无法容忍的是,甚至由金钱决定,也就是说,职位正在被买卖。”
“俄罗斯是一个民主政体,不是中世纪的专制政体,”梅德韦杰夫说,“我们必须打破恶性循环,吸引最优秀人才和优异专家,并激励他们。”梅德韦杰夫认为,各级官员应该“轮岗”,以减少“巨大的腐败风险”。
普京总统卸任前曾接到过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位铁匠将自己精心打造的一把巨斧送给他,寓意就是斩断一切贪腐的黑手。如今看来,梅德韦杰夫已经从普京手里继承了这把利斧。
打破“灰色生活方式”
“腐败在我们国家已经成为相当多人的生活方式,”梅德韦杰夫在联邦委员会的讲话中说,“它已经成为惯例。”以如此尖锐的语言敲响警钟,一是说明梅德韦杰夫果真深谙俄罗斯的国情,二则是体现了他对“灰色生活”的深深悲哀。
确实,虽然作为“金砖四国”的俄罗斯,这些年看起来发展得风光无限,不断高涨的油价更是为其增添了强劲动力,但是在俄国家内部,腐败问题却在逐渐滋生壮大,悄悄侵蚀着这个庞大国家的活力,而且问题也绝不仅仅是“疾在腠理”那么简单。据报道,2001年以来,俄罗斯贪污受贿案件增加了7倍,国内腐败呈不断上升趋势。在156个参加调查的国家中,俄罗斯的“清廉指数”排名仅第126位,竟然与卢旺达和洪都拉斯这样的非洲拉美国家不相上下。
在这种榜单中排名倒数自然对俄罗斯来说无异于一记大大的耳光,梅德韦杰夫也强调打击腐败对政府来说“关乎荣誉”。但经济学家却认为,这并不仅仅是“荣誉”那么简单的事,而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发展的大事。腐败正在打击投资者对俄罗斯市场的信心,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执政者担心,如果不进一步吸引投资,眼下的经济增长势头难以持续。
可是,治理腐败从来都是知易行难的,更何况这种“社会癌细胞”已经渗透到了俄罗斯人生活的很多方面。有俄媒体甚至戏称,腐败本身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没有行贿受贿,别想在俄办成任何事情。比如,交通警察借助虚构的违章记录向司机索取贿赂;家长经常向老师行贿以确保自己的孩子能得到一份“漂亮”的成绩;患者向医生行贿以获得在手术台上“特别”照料。另据俄列瓦达调查中心统计,每3个俄罗斯成年人中就有一个人曾贪污受贿,金额平均为5000卢布。
更有甚者,将本来偷偷摸摸进行的腐败行为明码标价,大摇大摆地站到了阳光底下。据称在交通管理部门,多交100美元可以在一个工作日内拿到驾驶证,200美元就可以在一小时内取,否则就要大排长龙等上好些天。如果想上一个号码比较吉利的车牌,需要奉上500美元。而为“黑车”上牌这里也有明码标价:走私的汽车上牌要塞给官员5000到6000美元,偷来的车只消花1万美元就会改头换面,拥有全套合法手续。
此外,连立法这样的国家大事也被标出了相应的价格:议员的一项提案5万美元起价,而组织并得到需要的政府认可的法案则需要10万以上,或者不少于项目总额的2%。。
官员如此行径,反腐部门自然不会坐视不管。据俄官方统计,去年俄罗斯在反腐领域提起的刑事诉讼就达1.05万件,因腐败造成的各类损失总计10.1亿卢布。这些数字虽然触目惊心,可俄检察部门官员认为,俄腐败的实际情况远严重于此,官方统计数据只是“冰山一角”,大约仅为实际犯罪数量的两千分之一。另据一家独立的“智囊团”估计,去年,俄罗斯各级政府官员大约接受的贿赂高达国家政府预算的1/3。
如此巨大的贪腐黑洞,难怪会让梅德韦杰夫坐卧不宁,上任伊始就下定决心拿这些贪官开刀。
“把那些手给砍掉!”
梅德韦杰夫对俄腐败问题的严重性和隐蔽性深感忧虑,惩治腐败是他竞选总统时向选民做出的一个重要承诺。他强调“腐败对任何国家都是严重威胁。腐败会损害商业环境、削弱国力和损伤国家形象。最重要的是,腐败会降低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我们需要采取一揽子措施,需要一个国家性的反腐计划。”
顺利当选后,梅德韦杰夫自然要履行自己的反腐承诺。其实他在这方面要做的也是沿着“导师”普京的路走下去,并进行制度上的完善。
虽然普京在两届任期中给俄罗斯打下了深厚的个人印记,也成为最受俄罗斯民众欢迎的总统,但腐败问题却似乎是他的“阿喀琉斯之踵”。今年3月的一项民调显示,32%的受访者认为,普京在总统任期内的不足就是未能有效打击腐败和受贿。普京本人也坦言:“俄罗斯目前还没有成功地克服腐败,腐败仍然是国家发展道路上的最严重障碍。”
普京一直认为,打击腐败是“国家发展道路上需要克服的最重要的障碍之一”。,他当政几年来一直在高举反腐大旗。2004年1月,普京在反腐败工作会议上指出:“俄的腐败阶层实际上已经组成了一个个黑社会,不仅官员腐败,各行各业都有腐败现象。”在普京的提议下,2004年1月俄罗斯成立了总统直属的反腐败委员会。
2006年5月10日,在普京主导下,俄政府批准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成为世界上第52个批准该公约的国家,再次表明了莫斯科打击腐败的决心。普京更是曾创下一天之内解除17名强力部门高官的“反腐纪录”,对国内各领域的腐败分子采取了一系列严惩措施。
今年3月,俄罗斯最大的反对党领袖、俄共主席久加诺夫在谈及受贿现象的严重性时说:“如果想盖个公寓楼,建筑商就得给每名对此有发言权的官员手里塞些东西。”当时普京就斩钉截铁地说:“把那些手给砍掉!这也许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普京补充说:“只要这样做,伸出去收钱的爪子就会停下来。”
虽然普京运用铁腕无情打击着腐败,但制度疏漏和法律缺陷使得政府并未取得期待中的反腐业绩,他在反腐方面的努力显然不如他在经济上的业绩那么卓有成效。虽然普京“收割”了一批又一批的腐败官员,但“春风吹又生”的腐败现象仍困扰着俄社会。
面对这个摊子,梅德韦杰夫高呼:“我们不能再等了。腐败已变成一个制度性问题。我们应该用制度性的对策来应对这个问题。很明显,腐败对任何国家都是严重威胁。腐败会损害商业环境、削弱国力和损伤国家形象。最重要的是,腐败会降低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我们需要采取一揽子措施,需要一个国家性的反腐计划。”
普京总统卸任前曾接到过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位铁匠将自己精心打造的一把巨斧送给他,寓意就是斩断一切贪腐的黑手。如今看来,梅德韦杰夫已经从普京手里继承了这把利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