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07|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功夫熊猫》:自己没创意,莫怪人家“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1 23:58: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08年06月30日 08:44:19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谁偷了我们的“熊猫”

  《功夫熊猫》反衬

    中国动漫产业创意危机

    好莱坞的商业头脑确实精明,在中国奥运年推出以“功夫”和“熊猫”为主要创意元素的动画片,深得天时、地利与人和之便。仅仅《功夫熊猫》这个片名,就足以引起国内动漫产业界的深刻反思:“熊猫”是中国国宝,“功夫”是中国招牌,何以电影诞生一百多年,国内动漫产业就从来没有开发过“熊猫”这一经典创意?反倒让好莱坞抢先推出了熊猫的三维动漫形象,还顺便利用了中国电影“打出来的天下”为“熊猫”铺路?

    三维动画形象的创造,尤其是对有机生命活体的模仿(其中尤以带毛皮的哺乳动物为甚),需要高科技技术支持,即便是依靠好莱坞工业基础创造出来的《功夫熊猫》,三维动画形象依然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在中国动漫产业中,竟然连平面二维熊猫动画形象也缺席,就值得深究了。中国经典动画片多改编自文学原著或民间故事,比如《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宝莲灯》、《九色鹿》等等,充分利用故事原型已经具备的观众缘,为影片发行打下深厚基础。这固然是成功经验,然而,这种近似翻拍的改编行为,本身就是国产动漫创意产业并不十分完善的表现,产业链薄弱,缺乏鼓励新创意的物质基础与勇气,翻拍改编才会成为保守的风尚。日本动漫在中国风靡十余年,樱桃小丸子、名侦探柯南、圣斗士星矢等等全新原创动漫形象的出现,应该能反衬出我国动漫产业存在的创意危机与问题。“熊猫”的缺席,就是佐证。

    小人物的梦想、顿悟与幽默

    如何为“熊猫”这一独特形象寻找合适的故事? “国宝”熊猫的创意特征——憨、胖、可爱,引发的只可能是喜剧性联想,然而,又要搞笑又不能有损“国宝”形象,大约是使国内动漫作者裹足不前的重要原因。《功夫熊猫》,相对成功地创造出了一个既搞笑又不乏英雄气概的大熊猫形象。





    影片的主创,以导演为首,多数迷恋中国文化与中国功夫。在创作这部影片的时候,他们观看上世纪70年代以来大量港产功夫片,还请了武术指导训练工作人员,往往遍体鳞伤地进行影片中的动作设计,并邀请成龙把好动作关。片中的中国建筑、中式服装、中式卷轴书法、中国食物、山巅绝顶一树桃花所呈现出的山水画意境、甚至惟妙惟肖的中国龙雕刻……形象而颇具质感地再现了一个西方视野中的传奇中国。影片的故事框架,是从民国时期《蜀山剑侠传》时代就长盛不衰的少年学艺成长主题,超重大熊猫“阿宝”当之无愧成为主人公。他的同门名声赫赫——蛟虎、灵蛇、金猴、螳螂、仙鹤,来源于中国武术中的“五禽戏”。不过,他的师父功夫大师“浣熊”,却没有什么辉煌的中国文化前史,这颌下一绺白胡子的小个子,跟熊猫站在一起,令人联想起巨人阿诺·施瓦辛格跟小个子丹尼·德维托的滑稽搭配,这大约是好莱坞喜欢高矮胖瘦对比效果的传统思维在起作用。

    故事的危机来自大龙越狱,那是一只彪悍的豹子,身怀功夫大师授予的绝技,却被欲望驱使而堕落,这种思路,跟李连杰的《太极张三丰》、金庸的《书剑恩仇录》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大熊猫阿宝乘坐鞭炮上天,猛然掉到乌龟大师面前,意外地被选为神龙大侠对抗大龙,师傅跟五禽都认为是意外,乌龟大师却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意外。”这句被重复多次的经典台词,达观而颇有知天命的意味。

    一点功夫都不会的大熊猫阿宝,如何成为真正的神龙大侠并战胜大龙?影片采用艰苦训练与“顿悟”相结合的手法,有些禅宗味道。这在日本武士片(时代剧)中常见,也是好莱坞十分喜爱的方式。在《黑客帝国》等影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主人公尼奥通过“顿悟”而明心见性,直指本心。《功夫熊猫》中,浣熊师傅发现阿宝极其嘴馋,于是以食物为诱饵,激发大熊猫的潜能;阿宝得到神龙秘笈,却发现是本无字天书,上面只映出了自己那副胖胖的熊猫面孔。他的父亲鹅,血液里流淌着汤汁的面条师傅,告诉阿宝,他家祖传的汤汁没有任何特别调料,只是清汤,但当你认为它很特殊的时候,滋味就出来了。阿宝于是顿悟,发掘了自身的潜力,战胜大龙。影片中的大熊猫阿宝,一开始并不是个“宝贝”,相反,它因超重肥胖而自卑,以至于矫健凶悍的大龙初次见他,竟然也产生了幽默感,问他:“你打算怎么办?胖胖?坐死我?”但大熊猫有梦想和善于自我解嘲的幽默天性,以及不失本心的天赋智慧,这是影片赋予平凡小人物的独特气质、梦想和价值观。

不过,这部创意很好、有中国文化质感、也颇符合主流价值观念的影片却受到了DIZHI:在《功夫熊猫》公映前,国内一位先锋艺术家来到广电总局抗议,声称“好莱坞,它的气质和价值观会产生大量莎朗·斯通这样的人物,这样的好莱坞,还要在劫后余生的中国捞金”;他还认为,《功夫熊猫》“盗窃”中国的国宝和功夫,编织美式励志故事。同时,他也承认,他并没有看过这部影片——也正因如此,他才会把象征着普通人梦想的大熊猫阿宝跟莎朗·斯通画上约等号。

    没有看过影片发表评论,这种态度是否足够严谨,这里姑且不论。然而,这些狭隘、偏执的论调本身令人疑惑。此前,还从未听说过有什么论调反对文化和大自然的珍贵遗产成为艺术作品的创意元素。这样的话,敦煌的壁画大约通通应该还给印度;荷兰的高罗佩竟然敢写《狄公案》,实在大逆不道;好莱坞拍摄了近一百年的《埃及艳后》、《十诫》、《角斗士》、《特洛伊》……无人认领,就还给历史吧!对了,还应该禁止正月十五舞狮子,来自印度的舞蹈怎么能成为我国经典的社火戏?最可怜的要算赌城拉斯维加斯,那根本就是威尼斯的水城、罗马建筑、埃及金字塔的大杂烩,据说马上要有中国的长城了,且通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赌场,是不是该一把火烧掉?

    这种以艺术和爱国为旗号的偏见,是无知,还是一场“秀”?这位艺术家一直在做与熊猫形象相关的创意,且正全力推出2008熊猫吉祥物,并且在博客上发出雄心勃勃的言论:“此时,玩具厂的工人们正日夜兼程。看来,由一个中国人向中国和世界推出吉祥物的行动已势不可挡。”祝福这位艺术家的熊猫吉祥物成功推向世界并构筑其自身的时尚商业帝国,那对于大熊猫国宝形象的推广一定有其益处。可是,关于《功夫熊猫》,这位艺术家所发表的言论,如果没有自身潜在的商业炒作目的(那起码还有益于艺术家自己的推广宣传),而是如其所言,单纯为了保护民族文化和本土观众,反倒对观众和这位艺术家都有害无益:言论自身传达出的只是无知与偏见,因此言论,影片甚至没有能够在大熊猫的故乡、正在进行灾后重建的四川如期上映,使得最需要励志与安慰的灾区观众反倒延迟了获得娱乐与移情的可能。这是爱国的本能?还是艺术的初衷?这位艺术家若是搞不清楚,还是问问观众吧! (田卉群)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8-7-4 15:03:29 | 只看该作者
觉得那个熊猫一点也不好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7-4 19:54:05 | 只看该作者
虽然不好看,但是故事很可爱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7-5 20:47:43 | 只看该作者

理性爱国

我们中华文化不应该是封闭的  应该发扬光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7-5 22:14:5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电影要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7-6 10:00:19 | 只看该作者
很搞笑的片子,乐乐无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7-6 17:04:00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电影人被美国功夫打成了熊猫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7-7 00:39: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高贵的懒猫. 的帖子

嗯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7-7 00:54:18 | 只看该作者

灌水

中国动画产业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7-7 00:55:05 | 只看该作者

灌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6 09:21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