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的新边疆在哪里?——美国一直盯着中国西藏究竟想干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27 17:35: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的新边疆在哪里?——美国一直盯着中国西藏究竟想干什么?
美国的新边疆在哪里呢?
美国的新边疆在美国统治者的心里。美国是世界霸主,称霸世界是美国统治者可持续的野心和具有连续性的国策。希特勒曾经想称霸世界,美国人也想称霸世界。与希特勒过分依赖军队发动侵略战争不同的是,美国统治者更多的是设计和运用多种手段,包括武力的侵略战争、精神的价值观推广、和平演变等。在称霸世界上,美国出的是组合拳。
关于美国的新边疆,也可以作出具体的描述,就是依赖本土,盘踞太平洋岛屿,击败苏联,和演中国,进入中东,占领伊拉克,威胁伊朗,虎视非洲,登上月球,探索火星,活捉本•拉登,取得反恐胜利,在世界范围推广****主义,征服社会主义,消灭共产主义。
美国人的味口是不是太大了?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人性的这一特点推动个体的人不停地奋斗——学习,劳动,投机,害人或帮助别人;促使人类形成一个与自然界既对立又统一的社会体系,以集群的合力创造财富,应对来自内部的矛盾,应对因分割成不同集群而必然产生的冲突,应对经常地来自自然界的挑战和威胁,构筑一个富裕、稳定、繁荣的社会,以利于个体和群体更好地享受、生存与发展。
个子高大的美国人的欲望似乎比别的民族的欲望更大:逃避英格兰教会****的几十名清教徒乘着“五月花号”邮船来到美洲这片荒原,不是旅游,而是要建立一个新的国家、一种新的文明、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此后,美国人口迅猛增加,如有神助,于是美国人就把跨越大西洋、开发北美大陆看成是上帝赐予的使命。最初的梦想像插上了翅膀,不停地向远方飞,似乎美国文明是最优越的文明,美国文明不应该有边界。
美国人极度爱国,只反对具体政客,只怀疑具体政客的执政能力、领导方式和处事风格,从来不对自己的制度和政体的合法性产生任何质疑。反思美国历史的声音是极其微弱的。
最早在美洲这块土地上生存的是印第安人,有不少人认为印第安人是中国人的后裔,是从白令海峡踏上美洲的。1620年9月23日,在牧师布莱斯特率领下,102名“为了国王的荣耀,基督教的进步”的清教徒、工匠 、渔民、贫苦农民及14名契约奴,怀着急迫、无奈的心情,乘坐“五月花号”邮船奔向美洲大陆。当这些美洲的新移民从船上走下来后,只用了388年人口就增长到了如今的3亿。国土面积也神奇地拓展,从阿巴拉契亚山脉一直西进,第一次使美国的西部边界延伸到了密西西比河。这个美国就够大了吧?可拓荒者还不满足,美国的建国之父们也不愿意美国的西进就此止步。杰弗逊出人意料地以1500万美元的低价从FaGuo买得路易斯安那,美国的领土向西扩张到了落基山脉。之后美国人又看上了太平洋沿岸的港口,于是找借口跟墨西哥开战,几个晚上就把西部边陲推到了太平洋。
1854年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沙皇政府害怕阿拉斯加殖民地被英国夺走,于是提议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最后在1867年4月9日,美俄双方同意以720万美金成交。尽管当时很多美国人觉得这并不值钱,并揶揄这是“西华德的蠢事”或“西华德的冰箱”,可时任美国国务卿威廉•西华德觉得这是一个好生意。他说:“现在我把它买下来,也许多少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因为买到这块地而得到好处。”土地合约的生效日期就在1867年10月18日,为了庆祝这一天,阿拉斯加人将这一天定为阿拉斯加纪念日。这笔土地交易是迄今为止世界土地交易史上面积最大的一笔交易,且平均单价每英亩才二分钱。1959年,将阿拉斯加升格为美国的第49个州。
夏威夷原是一个王国,1898年被美国吞并,1959年夏威夷归入美国版图,成为星条旗上的第50颗星,而夏威夷群岛上住着众多中国人。
同时,美国人的生活也得到了迅速改善,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这种富裕生活除了个别时期因经济危机引发短暂的波动外,基本可以得到维持。
这些事实,使美国人的优越感保持只升不降的态势,而且上去就下不来了。美国人认为。美国有上帝保佑,美利坚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美国的制度是最好的制度。这种错觉就像鸦片一样麻醉着美国人,使美国人长期生活在美国梦中不愿醒来。
刘亚伟认为,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没有新边疆就没有新市场,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就难以为继;没有新边疆就不能说服更多的海外人口接受****主义,美国的政治制度就会是孤立无援的;没有新边疆就不能让更多的人皈依上帝,而赋予他们征服穷山、恶水和贱民的使命的上帝就会不高兴。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没有新边疆就没有廉价的土地,就没有社会流动,就没有人往高处走的成就感,就没有从乞丐到富翁的神话和传奇。
那么,美国与盟友相勾结持续针对中国玩了一系列阴谋,有武装挑衅,如“误炸”我南斯拉夫大使馆、撞机事件、太平洋舰队在台海游弋等;更多的是采取不显山露水的和平演变手段,特别是利用国内的**反政府势力、国外的反华**势力,煽动民族独力,破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企图将中国引向***,引向资本主义道路。具体地说,美、英、印等国支持以****为首的民族***势力,叫嚷要建立大西藏共和国。大西藏包括青海、甘肃、四川等地藏族聚居区。他们表面上是帮助**图谋西****立,实际上是企图***中国、削弱中国、瓦解中国,最终达到摧毁中国的目的。
美国的新边疆远不止于西藏,他们还支持民族***主义、民族分离主义、恐怖主义势力,图谋新****立。美国支持逃往国外的**精英、李宏志的法oGONG组织等,反华******主义,为他们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服务。
美国与英国是弟兄俩,可当哥的英国人太霸道,经常对小弟美国人指手画脚,征收重税,欺负小弟。1775年4月19日清晨,波士顿人民在列克星顿上空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诞生。这就是说,英国人欺人太甚,美国人闹独立另过了。尽管分了家,可还是穿着一条连裆裤,在对外时弟兄俩往往站在同一个立场上。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英美的立场始终是一致的,就是采取和平演变的手段消灭中国***,消灭社会主义,消灭共产主义。在对外扩张上,英美的立场也是基本相同的,而且英国老大哥老了,主要依靠正当盛年的小弟美国人来侵略扩张。
总之,心有多大,美国人的边疆就有多大。美国人在开疆拓土的同时,大量豢养狗腿子,针对中国西藏、新疆等地频繁出招,就是要***中国、削弱中国、瓦解中国,最终达到摧毁中国的目的;就是要采取和平演变的手段消灭中国***,消灭社会主义,消灭共产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美国式的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建立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在美国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而且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每个利益集团内部的矛盾斗争有时也是很激烈的,但是在对外时又达成了一致,形成了一个统一体。克林顿与小布什的执政能力、领导方式和处事风格是有区别的,但在***中国、和演中国和消灭共产主义的问题上立场却是相同的。这就是受傲慢与偏见主宰的美国,承载着上帝的使命的美国。
美国人还能这样过多久
没有新边疆就没有美国梦
  凡是讲美国历史的都要讲到从新英格兰殖民期间开始的所谓“进入荒原的使命”,即这些逃避英格兰教会****的清教徒到美洲这片荒原是要建立一个新的城市,一个新的文明,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个使命后来逐渐演变成“天命”,既美国人口增加之快和他们跨越和开发北美大陆的使命是上帝赐予的,势不可挡。此外,在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跨越过程中,美国人还会一路播撒政治民主、市场经济和基督教义。
  独立之前,殖民者先到了阿巴拉契亚山脉,当时的宗主国英国下令他们停止西进。这样的禁令是促成美国独立革命战争的原因之一。战胜英国后,美国的西部边界延伸到了密西西比河。拓荒者自然不满足,美国的建国之父们也不愿美国的西进就此而止。杰弗逊出人意料地以1500万美元的低价从FaGuo买得路易斯安那领土,美国的领土向西扩张到了落基山脉。但是美国人又看上了太平洋沿岸的港口,于是找借口跟墨西哥开战,一夜之间把西部边陲推到了太平洋。
  到这个时候,“天命”变成了美国的生活方式或美国梦想。1893年,美国人口普查局宣布美国的边疆已经消逝,引发了很多学者的悲哀,一位叫弗雷德利克•特纳的历史学者提出美国边疆命题,指出美国的生活方式和美国性格的形成依赖于大片的处女地的存在和美国人对这些土地的开发。从此之后,美国的新边疆就是扎根太平洋岛屿、进入中国、击败苏联、登上月球和取得反恐胜利。
  从国家的角度去讲,没有新的边疆就没有新的市场,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就难以为继;没有新的边疆就不能说服更多的海外人口接受****主义,美国的政治制度就会是孤立无援的;没有新边疆就不能让更多的人皈依上帝,而赋予他们征服穷山、恶水和贱民的使命的上帝就会不高兴。从个人的角度去讲,没有新边疆就没有廉价的土地,就没有社会流动,就没有人往高处走的成就感,就没有从乞丐到富翁的神话和传奇。
  美国人的这种征服荒原和传播文明的生活方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历了极为严峻的考验。随着柏林墙被推翻,美国人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宣布历史结束了,他们的好日子将从此绵绵不断,他们的超级大国地位从此不可抗拒,他们优越的政治制度会逐渐取代其他政治体制,成为全世界各国最后的样板。
  美国能拖垮苏联的原因之一是它的生活水平的居高不下。因为生活水平能够得到不断改善,再加上每四年总统竞选时,候选人还要承诺更多的福利保障和改善生活的新措施,美国人极度爱国,只反对具体政客的执政能力、领导方式和处事风格,从不对自己的制度和政体的合法性有任何质疑。
  借钱消费、开车上班成了美国梦的基础
  虽然美国因为其外交政策和国内发展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和社会动荡(比如内战、平民主义运动、劳工运动、进步主义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和越战),也曾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开展过你死我活的较量,但是美国人和来美国的移民对提高生活水平的要求和对所谓美国生活方式的向往却没有因为这些动荡而产生太多的变化,而且每一次动荡的结束都意味着一次新的消费方式的起飞。
  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随着经济的增长进入所谓“醉生梦死”的20年代,直到1929年的大萧条才使得美国如脱缰野马的投机和剥削告一段落,让百姓突然意识到在股市投机和借钱消费并非一条康庄大道。罗斯福“新政”的根本基石就是逼使企业和事业单位承担美国人的生活保障的一部分费用,让普通人有房住,农民有田耕,工人有活干,老人退休后有钱花,病人可以找医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开启了美国大众消费的闸门,购物中心呈几何数字增长,信用卡进入普通消费者的钱包,中产阶级开始比吃穿的好坏、车型的新旧和房屋的大小。上世纪20年代启动的汽车文化由于“郊区化”在50年代的扩张,而变成了美国生活方式一个巨大组成部分。住大房、开新车,有房有车就是美国梦的实现,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折射了国家实力的增长,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大概就是在冷战最为激烈的年头,美国生活方式中的两个最重要的基础逐渐形成:一是借钱消费(借钱买车、借钱买房,借钱上学),二是汽车依赖(在美国很多地方,没有车就不能上班,不能采购,不能正常地生活)。
  如果我们以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去解读美国的崛起和可能的衰败,我们也许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美国的崛起在起初主要是靠对土地的攫取、对原住民的欺压、对弱小邻国的欺压;在之后,是对海外市场的渗透、对自由贸易和投资的保护、对境外似乎无穷无尽的自然资源的盘剥,对可能对美国生活方式构成威胁的国家既毫不留情又有策略地遏制、挤压和封锁。美国这样的外交和军事动作是在民主和自由的大旗下启动和实施的,但是它们真正的目的是维护美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和保持他们的幸福感,让他们安稳而自由并受到国家保护地追求和实现自己的美国梦。
  美国生活方式正导致美国实力的下降
  如今,美国已经初见衰落的迹象,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哈斯所说的“无极世界”的出现和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也和美国的生活方式有关。比如,美国人对私人汽车的依赖可能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这一依赖导致对石油的依赖;对石油的依赖又迫使美国必须在中东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为了维护这一优势地位,它必须不计后果地支持以色列,并剔除任何敢于挑战它霸主地位的中东国家。于是,上世纪50年代有艾森豪威尔主义,90年代有第一次海湾战争,进入21世纪又有第二次海湾战争,而已经历时5年,这场战争至今还没有结束的征兆。
  美国在海湾打仗是为了让本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幸福感得以永驻,结果却引发世界性的反感和反对,造成原油供应的不稳定,成为造成目前全球性原油价格上扬的主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美国的金融机构为了让更多的美国人实现美国梦,开始挖空心思让百姓更容易地购得房屋,结果引起次贷危机。由于战争引起的赤字和美国投机次级信贷金融机构的濒临破产,美国不得不向日本、阿联酋、中国和新加坡等国抛售国债。因单边主义和侵入中东,美国在全球的威信下降,因不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速战速决并生擒本•拉登,而变得债台高筑。对外国政府控制的国债的依赖,正逐渐使美国从一个说一不二的超级大国变成一个慢慢开始注重“协商民主”的国家。
  虽然美国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走向衰落,但是2008年的大选可能又是它复苏的开始。虽然美国人还没有放弃他们对美国梦的追求和对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向往,他们多多少少也开始意识到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就可能被撼动,而国家地位的式微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自尊,也会阻碍他们的生活水平的继续提高。
  在前不久进行的印第安纳州和北卡罗莱纳州的预选中,希拉里提出实施“燃油税假日”的建议。她告诉选民一旦当选总统,她将宣布冻结燃油税,并让“鱼肉”美国人民的跨国石油公司支付燃油联邦税。这样的建议不仅被美国学者和专家斥为可笑和于事无补,也没有为她赢得多少选票。
  竞选中一贯可以“哄”选票的平民主义的政策主张被忽略,这可能意味着美国人对自己生活方式的重新审视和认识。只有痛定思痛才能重整旗鼓,避免眼下看来跟“天命”一样不可避免的式微。美国衰落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人是否愿意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9 05:22 , Processed in 0.9375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