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中国的外汇存底不断暴增,光是 4月和 5月就共计增加了1150亿美元,目前总外汇储备金额达到 1兆8000亿美元。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最新的文章中指出,虽然政府已经不断地加大控管力度,但面临空前规模的外资疯狗浪,最后将会吞噬这个亚洲地区崛起的巨人。
巨亨网引述《经济学人》文章指出,外汇储备以空前的速度疾步成长,在五月之前的总外汇储备增加了269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足足成长了 20%,但多数的外汇收益是来自国际热钱的流入,而非经常帐盈余。
不过国际研究机构SMRA(Stone & McCarthy Research Associates) 的驻中国分析师Logan Wright则有另外更惊人的估计,他认为今年1-5月外汇资产应该有3930亿美元的涨幅,比去年同期成长了将近 2倍,如此庞大的流入资金,已经不是用中国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 (FDI)的金额就可以单纯解释的。
以中国 4月底的外汇储备金额来分析,扣除掉投资收益、非美元外汇储备和美元缴存准备金等因素,还有大约2140亿美元无法解释的资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这就代表了流入中国的热钱,不过这当中可能有一些是企业间的借贷交易,并不是所谓的投机性热钱。
“在今年1-5月的全球新兴市场中,国际热钱流入最多的地区就是中国。”Logan Wright表示。
北京大学金融教授Michael Pettis也认为,上半年涌进中国的投机资金可能远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约有一半是以外商直接投资 (FDI)的途径进入中国市场,数量远超过官方的限制,剩下的则想办法透过各式各样的管道进入,例如通过无执照的外汇兑换商等。
然而,要推算出有多少热钱是一回事,而追踪这一大笔资金的后续动向又是另外一回事。在中国严格的资本管制下却仍然流入的庞大资金,最后到底去了哪里?
不用多说,投资者都知道今年中国股市的惨况。
中银全球金融部门资深分析师谭雅玲就警告,目前潜藏在中国的热钱规模庞大,中国股市近日来非理性的下跌,有这些投机资金做手的影子。现在,热钱显然已经对股市失去了兴趣。
《经济学人》指出,有些资金已经转向房地产市场,多数却待在银行的帐户里,因为目前中国的存款利率为 4.14%,和美国的2%相比的确诱人许多,而且加上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高度预期,提供给热钱一个看似毫无风险的高利润天堂。
中国政府也早就注意到这一现象,国家外汇管理局近日来就宣布了一连串的政策,包括加强国际收支管理、非本地居民的人民币帐户呈报,和提升外汇业务之间的网路资料交换机制,也尚未开放资本帐项目。
不过《经济学人》指出,这种打击方式将会助长黑市交易,而且若北京当局开始干涉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和贸易的控管,最后可能将会损害实质的经济。中国此时应从根本做起,想办法减少诱因以降低这些不稳定资金的兴趣,而不是只有把所有管道堵死。
热钱疯狗浪席卷中国,带来相当程度的危险。如果它们某天决定开始撤离市场,将造成中国经济重伤,越南的悲剧和几十年前的亚洲金融风暴将会在中国重新上演,或是膨胀的银行体系瞬间被抽空,造成市场哀鸿遍野的局面。
而且更急迫的是资本流入将刺激通膨的恶化。因为越多的外资进来,中国央行就必须买更多的美元以压住人民币,结果央行俨然变成一台超大印钞机,之后再用发行票据或提高银行存准率的方式来解决资本流动过剩的问题。
于是这造成了一个两难的局面,中国目前通膨率高涨,但是央行担忧升息将会吸引更多热钱,又会让通膨情形的恶化,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所以央行只好选择透过加速人民币升值来抑制通膨,由汇改以来已经升值18.16%的幅度可见一斑。
但是成果呢?赌上人民币会持续升值的投机者反而增加,最后又加速了外资流入。
其实,有些经济学家认为热钱的问题有点被外界过度夸大了。毕竟 5月份7.7%的通货膨胀数据已出现放缓的迹象,外汇储备也减少了一些,除了跟国际资本动向有关之外,显示中国人民银行加强控管外资的政策已奏效。
《经济学人》认为,要阻挡热钱流入有一个办法,就是让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升值,彻底消除投资人的预期心理,也让央行有了升息的空间。问题是要达到这个目的,央行得要一次升值15-20%才会让投机客认为顶部已出现,但是全球需求随着经济低迷渐渐放缓,在中国出口商获利遭受挤压而处于危急存亡之秋时,北京当局恐怕不会轻易允许这种涨幅。
“这意味着未来中国货币政策将持续保持宽松。国际热钱待在这里时间的越久,利率又一直偏低,潜在的通膨危机将如滚雪球般逐日增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