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49|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回忆录(上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29 17:3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声明:这篇文章不仅是写给自己看的,更希望能为打算加入考研大军的同学们些许鼓励,以及经验的分享。说是经验,其实教训更多,大家的具体情况不同,学习备考的经验自然因人而异,因此,有些地方,主观之处也难免,仅供参考!至于教训,很多方面,我并不是一个个案,因而,我把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之处讲出来,望读者能避免重蹈覆辙,谢谢!
因为写给自己看,所以带有回忆的因素,故命名为“回忆录”。文中,除去学习的部分,自然包含自己的一些心路历程和成长感想(读者可略过不看),这点,请读者原谅我的任性!
另外,文中的内容,与其说是我写的,不如说是编的。因为,在备考过程中,我也咨询了不少前辈,看过不少前辈写的经验贴,很多对我帮助极大的内容我都记下来了。当出现在此文时,知道作者的,自然要点出来;已经难以求证的,望见谅!

一、前言

既然我们所有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自然没有什么普世的学习真理,哪怕看起来很非主流的书和方法,只要于你有益,那也是100%的好;同样,对你无益的方法如果盲目搬照,无异于自毁前程。但是看来很多小盆友都没有加以思考就做了这样的事,自己还茫然不知。所以我不希望读者把我或者别人的具体复习过程当作一个完整模板,因为一旦如此,会有误导之嫌,认为只要完全copy过来做标杆就一定能成功。
我打算把自己考研的经历和心得写下来,原因有三:
1、给自己一个纪念。
我愿意展示自己的经历,因为我喜欢高调做事;但我不愿展示自己的心情,因为我喜欢低调做人。考研拖拖拉拉有一年多的时间,我的文笔几乎没有涉及到这段经历(其实,这一年基本上也没怎么写博客),因为日子过得很平淡,整日三点一线,而我不怎么擅长从平淡的生活去挖掘些什么无痛呻吟的青春情愫,平淡就是平淡;但心里会有很多的起伏,再回首确实也发生了些事情,遇到了不少的贵人,写下来让青春不要褪色。
2、感谢。喜欢这样一句话:忘记你帮助过的人,记住帮助过你的人。我会在文章当中不停地感谢许多人,再回首真的会发现自己很幸运,也很幸福。或许会漏掉一些名字,但我真的想对支持过我鼓励过我的人,表示我的感谢。
3、给出一点自己的考研心得,希望能够帮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遇到不少同学叫我写篇心得给他参考下,为了履行我答应同学的诺言,为了纪念那段难忘的考研岁月,也为了献给各位曾经考研以及将欲考研的朋友们。过程是艰辛的,结果是圆满的,如此而已。

二、简介

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本人姓李,就读于广东潮州韩山师范学院,在我看来,是一所平凡而不普通的本科学院。韩师总是被诟病为一所衰落中的大学,臃肿的规模、不充裕的资金还有本地落后的经济,都成了它头上摘不掉的帽子。韩师没有饱经沧桑的历史建筑,也没有精心规划的古典园林,但它干净朴素,绿树成荫,春夏秋冬都透着潮汕平原那种简单的美。既然被人取笑为落后,韩师也就悠然自得地享受着“落后”的幸福,远离功名的喧嚣,甘居粤东偏僻的一隅,在静美的校园里默默地教育着它的学子。朴实做人,踏实做事,是我在韩师的四年中得到的最宝贵的教育。
我本科阶段学习的是历史(但高中是理科)。我在2013年1月参加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属于传说中的三跨考生),初试不利,距离北大复试线还差11分。调剂中,几经波折,最后顺利安家落户于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不管结果如何,我还是幸运的,姑且还算是成功的。这一年,没有白付出,无论是精力还是财力。
是在细雨蒙蒙的晚春接到广西民大东盟学院拟录取通知的,雨后校园里的花香还是沁人心扉,不觉忆起一年前曾对自己说过的话:期望明年待到花开时,我能梦想成真。是啊,一年了,当一年成为回忆时,成功也悄然而至,虽然还只是一小步的成功。
有人说,每个考研人,都是有故事的。看过许多仁兄历时长久、披星戴月地奋战北大的故事,我很惭愧,与你们的毅力与勇气相比,我肯定在懒人的行列。还在备考奋战的时候,就下定决心待考研之后,一定要写点心得记下这平静但不平凡的一年。同时也答应了几位后辈所谓的经验帖,但无奈最近事儿较多,一直耽搁住了。每每念及考研,我总是思绪万千,尝试写下这篇文章,以记往事,以慰我心,以赠后人。

三、我为什么考研?

和身边的同学一样,在大学的时光渐渐消逝完的前夕,我也有着对陌生前方的不安和选择未来的恐惧。在工作、公务员还是考研亦或是其他种种的面前,我也茫然;在学习、感情、社会实践等等不甚满意乃至甚不满意的现状面前,我也困惑。我睁大着眼睛,在每天单调无趣的生活中寻找那改变一切的一缕光明。不安分的心还是和对考研的执著攀上了亲。
为什么考研?总会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就像事先已经准备好发言稿一样,不断地重复地给出我的答案:我不想给自己的青春留下什么遗憾,我想读一个发育健全的大学。(提问:你的大学不好吗?回答:不是不好,是不够好。)我想这种遗憾绝不仅仅是在我的身上,我的大学总会让我觉得很荒凉,我想说的荒凉绝不是因为没有气派的教学楼、先进的实验室、浪漫的林荫道(这些,我们学校还是不错的),而是一种教学上的疲软,思想上的空虚,人文氛围上的惨淡。
我真的不想上演这样的戏码:多年之后,我孩子高考前夜,我把他\她叫到跟前,喋喋不休地说出心中的遗憾,然后再满含深情地说出“希望你能实现爸爸夙愿、弥补爸爸遗憾”这样很不帅气的话。为了让自己以后不要上演这样的戏码,我决定要改变。
考研当然也有现实的因素。我发现自己除了考研以外找不到什么有希望的事情可做,我发现什么都离我很遥远,这种遥远既有空间层面的也有心理层面的。我承认这里面有这一点逃避。
身边考研的人很多,学弟学妹中考研的更多,我觉得考研一定要想好,为什么而考?给自己找到一如既往的动力。自己能一路走下来,动力始终盖过了压力,我不需要去证明什么,只是为了一个单纯的梦想,所以当我在努力实现它的时候,我无怨无悔,学得很累但活得轻松。
考研绝不意味是成功,只能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平台。不用太去纠结考研的价值是什么,研究生的价值是什么,太多争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多去想想自己的价值、自己的理想。有很多人很好心地劝过我,有劝我换个学校的,也有劝我换个专业的,我很清楚,他们的理由都在为我考虑,也都是某个层面上的现实。但是,我愿意赌一把,因为人活得太现实,人生很容易在低位徘徊。
在这里我要隆重感谢两位前辈。一位是沈初雪学姐。我能考研完全是因为和沈学姐的一通电话,本来是已经把考研删除出了我人生的选项,但学姐的几句话让我重新思考自己及其所处的环境。人生关键处就那么几步,关键的那么几步能有人点拨你一下,实在是种幸运,谢谢学姐。另一位是林昊强学长。学长你的鼓励给我了最大的信心,让我相信自己可以去实现这个梦想。我能如此坚定地考这个研,很大程度上是你给我注入了坚定下去的希望和勇气,打消了我许多的杞人忧天。你叫我如何谢谢你,呵呵。
人都说:“保研人过着猪一般的生活,找工作的人过着狗一般的生活,考研人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还有一句话“如果你爱一个人,叫他去考研,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叫他去考研,因为那里是地狱。”当然了,这是对考研生活调侃式的表述,但是从话语中自然地流露出了考研生活中的艰辛与付出艰辛之后的快乐。作为过来人,我知道考研人的酸甜苦辣,所以在考研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四、关于专业和学校的选择:我为什么考北大国政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这里再现我选择学校和专业的过程,以供参考。
1、先确定自己要考的专业,首先要自己喜欢,其次要适合自己。
我本科学的是历史,刚开始是按照历史来备考的,但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学习过去与对当代一无所知的矛盾中,虽然我还是喜欢历史,但却想学点现今的情况。我考虑过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最终选择了政治学下的二级学科:国际政治。
2、挑选院校。
由于大三第一学期时间比较充足,我用了最笨的方法,上研招网把所有设有国关、国政、外交的专业的大学全查出来,挑几个感兴趣的,把招生简章下载下来,仔细对比,再在里面选择自己喜欢并且有能力考上的大学。
(此段来自某位前辈经验贴)挑选院校,也应坚持两个原则:第一是看招生单位的实力与名气,现实中学校的名气与实力基本上成正比,选择名气大实力强的院校对我们以后成才与就业有莫大关联,建议有实力的研友尽量选择211工程以上的院校(全国约100所,约40所的985院校同时也是211),因为如今硕士毕业生越来越多,现实中许多招聘单位都要求“毕业于211工程以上的院校”,(就连我调剂时也是这么规定);第二是尽量选择大城市的高校,这对我们开阔视野、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与方便毕业就业有很大的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拼命地往那里挤,非大城市不读,现实告诉我们退一步海阔天空,小城的天空也是一样蓝,何况我们在那读书毕业后可以选择去留。
我觉得,挑选专业和学校早点决定更好,最迟在9月份之前确定,因为每年9月开始报名,也有利于我们及早备考。
如果我说我是一觉醒来就决定考北大的,你信吗?(我听见你说瞎扯吧。)
中国的国际关系学教育几乎与共和国同龄,它始于硝烟退去阳光普照的50年代,紧承狼烟四起刀光剑影的60年代,中经沉疴泛起动荡不堪的70年代,后接国门洞开西学东渐的80年代,再经国力飙升风云激荡的90年代,到新世纪朝霞辉映时已经形成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格局。但是,有这类专业的大学不多,基本上都是重点大学和高级研究机构。例如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外交学院社科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等等。当时,我考虑过不少学校,一直无法下决定,可时间不等人,后来干脆不挑了,直接选择最牛的学校——北大。环视国内,国关领域,北大雄踞于帝都,大师云集,论天时、地利、人和,无可匹及,非此莫属。应了那句话——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北大梦。
大抵上,我从来都不是一个真正用功的少年,也从来没立志要上北大清华。小学成绩平平,且重理轻文,严重偏科,这个不平衡的趋势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拉大。但是,为了能更好地追求知识,也为了证明自己学习的能力和价值,我决定一试,考不上,很正常,确实起点太低了;假如真的人品大爆发考上了,那我。。。(呃,还真没想过)。北大有多难呢?一般情况下,初试期间,同一专业,一省考场一共有大约几十人报考北大,但是到了复试阶段,有时只有一人甚至无人得幸杀出重围,由此可见竞争惨烈程度。既然我选择了一条离经叛道充满坎坷的路,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三跨旅程的艰辛让我感慨万千。当我第一次和人说起我要考北大的时候,面对的要么是茫然的脸,要么是讥讽的笑。印象较深的,辅导员说,“我们学校建校以来还没人考上北大,也没听说有谁报北大啊!”和我一起参加初试的一同学,是我们专业老师的孩子,老师说,“你这一去凶多吉少呀!”我无力反击,因为我还没有实力和成绩;我也不愿意解释,毕竟人各有志无需多言。
先说说考北大的难度。恕我直言,我觉得这是个伪问题。因为对于考上的人这个难度概率就是0%,反之当然100%。真正的挑战在于这是一项平地起高楼式的任务。我不是这个专业的,不是这个学校的,离北京有千里地,我是彻彻底底的零基础,连这个专业的门都不知道在哪儿,更别提制定学习方案了。我只能自己在网上摸索寻找一切相关的信息,试图跟每一个看起来沾点边的人搭讪,在这过程中的进步,也正是这样慢慢成长起来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自己的摸索和好心前辈的指点下,我开始一点一点为这栋高楼打地基、建框架,逐渐找到了这个学科的“门”在哪儿。我深知这是我实现自己理想的最后一次机会,不允许自己有丝毫的懈怠,没有人能为我的未来负责,除了我自己。如果我在毕业的时候还一事无成,没有哪个大佬会出来为我排忧解难。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相信很多新手和我去年一样,下定了决心考研却不知从何下手。下面我将从“己”和“彼”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就是“知己”。在下定决心考研之前,你应当知道你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我适不适合考研?我可以凭借自己的哪一点从人群中脱颖而出?我的弱点在哪里?”如果外语基础不好,大学期间又忙于各种实践活动,如果真想凭着半年或一年的时间成功考上的话,那可能要付出比一般人更加艰辛的努力。
我在作出决定时就开始问过自己我的优势是什么,思来想去我逐渐总结出我有如下的优势:1.我英语的阅读和写作基础还不错,可以加强形成自己优势;2.我本科学文科,备考公共政治应该不是太伤脑筋的问题;3.本科学习历史,这对专业课多多少少也有些许帮助;4.大学里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静下心来看书;5.家人尊重我的选择,自己年纪也不大,即使二战也没有压力。6.有一帮好研友,可以一起讨论复习时遇到的问题。
其实要问我这些条件会多大程度帮助我考上,我心里也在犯嘀咕。但是列出的这些优势至少给了我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让我在复习的后期在面对各种压力的情况下能够不断这样安慰自己,并最终挺过来。
我的劣势就是非国政专业出生,基础知识欠缺,尤其是政治学、政治思想史、国关理论等知识,一切都得从头来。不过我相信时间和技巧可以弥补我的劣势。
其次是“知彼”,也就是“北大国政好考吗,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正如前文所述,这部分是个伪问题。但客观的说,北大的录取率还是很低的,很容易让人在复习的后期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其实我在复习的后期心理上就很煎熬)。报考的考生组成来看,二战三战的人较多,且实力强劲。单从国政专业来看,近两年录取的多为二战甚至三战的考生。
另外,考过北大的人都说北大阅卷压分很厉害(专业课100以上算是优秀,110以上可以跨入尖子行列了),相对于清华人大的130+,考北大如果没进复试,连调剂都不好联系,甚至达不到部分院校的复试分数线!我猜测北大老师倒不至于有意“压分”为难学生,可能是老师的作风比较严谨---没答对的话,不给分就是不给分,字写得多也不给辛苦分。考虑到北大国关的超高淘汰率,在做出决定前一定要谨慎,一旦下定决心考北大就要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

五、缓慢历程:备考的回顾

我的大学前两年是部纵欲史,后两年是部禁欲史。是句玩笑话,但多少也是我大学生活的折射吧。大一大二,活蹦乱跳在各种场合,我的生活远离学习,很难找出哪个全天是在学习的。说自己无忧无虑有点夸张,但是确实过得很有滋有味,而且什么事儿都遇到点。我从大三开始决定考研,用一个学期去调整自己。渐渐地开始淡出那些莺歌燕舞的舞台,渐渐地开始放手一些工作(在这里,很感谢系队接班的人儿们),渐渐地开始安静地坐一天(反正先练习坐得住),渐渐开始拾起我有点陌生的英语。不过,因为什么都是“渐渐”的,所以整个大三上学期我的进度很缓慢,也没做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所幸的是把英语重新捡起来了。最大的收获是能静下心看书了。
正式备考前:这段时间,主要是信息的收集和资料的准备。有关考研的信息,进而具体到有关考北大国政的信息,其实都是可以从公开渠道打探到的。信息对于考研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很多人会自己动手获取这些很容易得到的信息,也有些手懒的一定要等着明白人和过来人给他讲,这样的人会输在起跑线上。但是鉴于最近不少同学都在问这些(群里还有人问北大专业课考什么),我就费些篇幅详细说下,也省了大家百度的时间。
考研和高考在制度上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高考是部分全国统一命题,其它是全省统一,区区几门科目罢了,而考研则要针对成千上万个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命题。就考北大而言,需要准备的科目就是以下四门:公共政治(满分100)、英语(或日、法、德、俄等其他语种,满分100)、专业课一即政治学概论(国关院全院统考,满分150)、专业课二(根据不同专业而定,比如国政是战后国际关系与新中国外交,国关是国际关系史,中外政治制度则是政治思想史,满分150)。其中前两门公共课是全国统一命题,后两门专业课则是北大自行命题。各科目具体内容,详见下篇文章。
紧接着,就是各科参考书目的准备,同时继续关注相关信息,开始学习。我在2011年3月开始正式备考,除去6月下旬准备期末考试、暑假回家和十一假期堕落的时间,满打满算应该是复习了九个月。
这里我说的复习时间的安排是指应届生的,往届生怎么安排,我真不知道。而且,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条件也不同,具体怎么安排没有标准答案,我只把我自己的时间安排向大家介绍一下(具体各科的情况,详见下篇文章)。
3-6月:这阶段我做的主要是打基础,有以下几件事情是在这阶段完成的:
1、收集齐历届专业课试题,大致了解下出题风格,这件事如果顺利的话,一天就可以完成了;2、有机会的话,联系考上的学长学姐咨询相关事宜;3、基本上收集齐考研用的资料,包括参考书目、老师的PPT、学长学姐的笔记、考研机构的辅导资料等;4、这阶段的另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加强英语学习,英语是投入时间多,但收效慢,又不得不投入时间的这样一种"鸡肋"东西;5、开始看专业课书籍。
由于这阶段主要是打基础的起步阶段,加上大三下半学期还有学业,基本上是不用指望能在,这阶段进行大规模的复习的。但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我想大家不会不明白吧.
这时已慢慢习惯了什么是考研,每天悠哉着上课、看书。这种日子过得很慢,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很悠闲,一天天的看着季节的转换,等待着那个日子的来临。我不知道别的战友们的心理状态,我是整天盼望着出点事情的,盼望着辅导员找我有事,盼望着自己大病一场,盼望着书本都被偷走……结果,“梦想成真”了。6月下旬,刚好是大三期末考前夕,我大病了一场,感冒发烧,足足躺了一星期。
7-9月:这绝对是复习的关键阶段之一。这个阶段主要做的事:英语继续,保证一定的学习量;政治可以继续放在一边;专业课方面,争取每本参考书大致过了一遍,之后开始做笔记。这是一个非常长的阶段,也是非常累的阶段,但是又是收获很大的阶段,看着自己做完的笔记不仅很有成就感,在做笔记的过程中本身就加深学习了,一般自己详细作过笔记的地方,基本上能记个八九不离十。
暑假期间我没留校,是在家学习的。一直习惯于一个人,所以在家跟在学校也没什么区别。但是,针对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同学,还是建议留校学习更好。广东的夏季是流火的季节,而且相当漫长,在家里还是比较舒适的,傍晚六七点时分,阳光不再炽烈,有晚风习习,总爱出去走走坐坐,看夕阳西坠,想些各样的事,感觉是很好的放松方式。那段时间难得的静心,每天安静的看书、做题,做了不少笔记,整天懒得说句话。当然,也并不是每天都那么认真,如经常看看电影、看奥运、买东西之类的。
大概9月底到10月时就可以在研招网上报名,报名的时候不但要确定学校和专业,还要选择去哪里考,一般都会选自己所在的城市。公共课的卷子要送回报考院校所在地的阅卷单位判分,专业课试卷则直接送回报考院校。
10月-11月:全面提高强化阶段,也是很枯燥的阶段,因为每天要看那些已经看过的东西,自己会觉得没有新鲜感。但是文科这种东西真的要好好记忆的,特别是北大这种特别注重基础的学校。没有良好的基本功,再好的理解能力也是白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阶段的另一件事就是政治这门公共课必须要动起来了,再拖就没时间了。
冲刺阶段的那种煎熬和折磨让我终身难忘。尽管准备了这么久,我还是有一种仓促慌乱的感觉。要学习的东西写满了整整一张A4纸,我在较晚开始的公共政治、永远记不住的国关史名词和无穷无尽的补充材料之间疲于奔命,从打印店拎回一摞又一摞的救命稻草。每天走在路上嘴里都在念叨着名词解释。身体健康也开始出现问题,因为长期坐着,身体会吃不消的。
同时,11月份的时候,需要进行现场确认、缴费和照相,这个做完之后才算正式报名成功。
12月:考前一个月,这是最后冲刺阶段,做好以下几件事:
1、要有良好的复习心情,这阶段很容易自暴自弃的,看的东西越多,反而觉得越慌张;而且背了的东西很容易忘记,这时很容易产生绝望心情,必须要设法解决,很多同学是在这个阶段放弃考研的,非常可惜,其实他只要咬咬牙就可以挺过去了;2、拿出专业课历年真题来,自己再好好分析分析试题,基本上要做到每道题都心里有数;北大的考题,名词重复率是很高的,历年真题不仅是复习的指南,还是考试的题库;3、要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进行模拟考试(特别是英语),弄清楚考试答题的具体时间安排,以及自己的写字速度等等。
众研友也一致认为,冬天里,起床实在是件最让人生不如死的事儿,深以为然。我还是毅力不够,容易赖床,没办法,我太喜欢睡觉了。后来干脆想了个法子,每天晚上学晚一点,上午睡晚一点,总的学习时间不变。每天觉得,浪费一点点时间便是罪过。虽然如此,圣诞节,还是参加班里同学的活动,31号那天,祝福短信蜂拥而至,感动近无语。路上尽是研友,互道新年祝福。
注意:大概在考试之前半个月左右(12月中下旬)研招网上会放出准考证下载,自行打印即可(建议多打几张,以备不测,而且查初试成绩和复试还要用)。
考前一周:没固定安排,风吹哪页看哪页。
考试一般在1月上旬进行,时间为两天,今年是1月5日和6日。考试前夜,我还在酒店学习到12点。第二天早上候场的时候,我默默对自己说,就算是重在参与了。
这两日怎一个累字了得,不堪回首。


全文请参见:
http://user.qzone.qq.com/7215279 ... &pos=1367167043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3-4-30 12:36:55 | 只看该作者
受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3-4-30 20:50:59 | 只看该作者
顶~谢谢来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3-5-1 22:15:0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受益良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0-19 18:55:11 | 只看该作者
北大真是很远的。。。如果不是报送,考试真的是竞争惨烈,而且即使考上如果本科院校不是名校也压力很大,必须很用功才赶得上与别人的差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0-25 16:51:52 | 只看该作者
祝前辈一路顺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1-3 12:36:27 | 只看该作者
ddddddddd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11-3 12:36:42 | 只看该作者
ddddddd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11-3 12:36:52 | 只看该作者
ddddddddddddddddddddd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11-3 12:36:59 | 只看该作者
dddddddddddddddddddd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4 18:16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