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楼主 |
发表于 2008-6-25 09:32:15
|
只看该作者
正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在对这个处于待死状态的斯大林模式的制度进行了一番挽救后,最终把它送进了坟墓。他在国内进行的政治改革瓦解了党在社会中领导地位和官方的意识形态,使在制度内部进行的修补变成了对制度本身的变革,从而挖掉了苏联赖以存在的根基。他在对外方面,采取了结束冷战的决定性步骤,剥夺了以外部紧张局势作为维持国内制度和压制人民的理由和借口。
当现存制度瓦解时,以这个制度为基础而建立的多民族联盟国家也就分崩离析了。
当然,如果制度本身是牢固的,如果制度本身不产生危机,那么,即便十个戈尔巴乔夫也无法撼动它以及建立在它基础上的联盟。另一方面,虽然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并且陷入危机,但是如果没有戈尔巴乔夫自上而下的改革,制度还不至于立即崩溃并导致苏联解体。
所以,制度性因素和领导人因素的结合,加上民族分离运动的高涨和阿富汗战争的影响,使苏联在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走向瓦解和解体。
《俄罗斯研究》,2001年第6期
--------------------------------------------------------------------------------
[1] 具体可参见江流、徐葵、单天伦主编:《苏联剧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郝时远等主编:《民族危机与联盟解体》,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年;宫达非主编:《中国著名学者苏联剧变新探》,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陆南泉、姜长斌主编:《苏联剧变深层次原因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2] Moshe Lewin, Russia/USSR/Russia: The Drive and Drift of A Superstate, New York , The New Press,1995,p.272.
[3] Ibid,p320.
[4] Helene Carrere d’Encausse, The End of the Soviet Empire: The Triumph of Nations,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3; Miller, ‘Realizing Perestroika’; Daniel Klenbort, ‘On Soviet Communism’, The National Interests, 32(Summer, 1993), p.107.
[5] Bunce, ‘The Soviet Union under Gorbachev’, pp.224-225, Bialer, ‘ Gorbachev’s Reforms’, pp. 34-35, Miller, ‘Realizing Perestroika’, pp.242-243, Franzke, J., ‘An Empire Under the Red Banner: Considerations About the End of the Soviet USSR’, Welt Trends, 6(1995), pp.55-75.
[6] Rafael Reuveny and Aseem Prakash, The Afghanistan war and breakdown of the Soviet Union, i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25, Number 4, October 1999, p.693-708.
[7] 具体可参见:中央编译局俄罗斯研究中心编译,《俄罗斯关于苏联剧变原因的各种观点综述》,2001年10月。
[8] 博尔金:《戈尔巴乔夫沉浮录》,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第1-2页。
[9] 雷日科夫:《大动荡的十年》,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第197页。
[10] Геллер М. и Некрич История России 1917--1995. М, 1998.Т.3,с.413-414.
[11] Кара-Мурза С. После перестройки. Интеллигенция на пепелище родной страны. М, 1995. с.68.
[12] 到1941年,苏联已经能够生产飞机、火炮和战术火箭。到七、八十年代,尽管苏联无法生产质优的消费品,但它却制造出包括战略核武器在内的先进的武器装备。
[13] 《斯大林全集》,中文版,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1卷,第149~150页。
[14] См.: М.С.Горбачев,Размышления о прошлом и будущем, М., 1998,c.36.
[15] Tам же, c. 39-40.
[16] Tам же, c. 6、11.
[17]Tам же, c.16-17.
[18] Tам же, c.19.
[19] Tам же.
[20] Tам же, c.75.
[21] Tам же, c.23、26.
[22] Tам же, c.32、76-77.
[23] Tам же, c.26-27.
[24] Tам же, c.35.
[25] Tам же, c.86.
[26] 戈尔巴乔夫承认:“当然不能说,在改革开始时,我们已经有看清了一切和理解了一切,所有的东西都已经思考好了。”Tам же, c.62.
[27] Tам же, c.66.
[28] Tам же, c.37、39.
[29] Tам же.
[30] Tам ж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