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坝监狱面临泥石流吞噬 1900名重刑犯紧急转移2008-06-24 07:56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为全国惟一关押藏、羌等少数民族罪犯为主的阿坝监狱,刚从地震“孤岛”困境中解脱出来,又很快陷入地震次生灾害的危机中。监舍毁坏,300余名干警与2000余名重刑犯在帐篷内同吃同住,干警一旦不能控制局势,后果不堪设想。更要命的是,由于监狱地处四面环生的山坡上,受地震影响形成400万方泥石流,若遇暴雨可能会把整座监狱一口“吞”下。与此同时,狂风、冰雹、剧烈温差等天气接踵而至。
我国有史以来一次使用汽车最远距离转移服刑人员行动,于6月14日在阿坝监狱拉开帷幕。
四川省监狱管理局、武警总队、公安厅、交通厅、气象局及地震局等紧急联动,经过10天10夜,出动警力7718人次,车辆1580台次,途径23个市(县)接力行军,累计行程13500公里。截至今天,1900余名重刑犯被成功转移至其他监狱。
监狱面临泥石流吞噬
6月14日,记者随四川省监狱管理局干警从成都出发。在历经塌方、山体滑坡等重重险阻后,于次日抵达阿坝监狱。记者注意到,始建于1962年的阿坝监狱,地处茂县一座山坡上。监狱四面环山,地势呈漏斗形。地震后,这座监狱变得满目满目疮痍,即便没有倒塌的监舍,墙体上也露出了大量裂缝,大的裂缝有10厘米,小的也有两三厘米宽。
监狱长刘国民站在一排监舍前忧心忡忡。他说,整座监狱已丧失了关押能力。目前,300多名干警和所有服刑人员在帐篷内同吃同住。刘国民担心,干警与服刑人员近距离相处,又不能佩戴枪支,面对10倍于干警人数的重刑犯,一旦失控,后果难以想象。
三监区监区长罗强壮一直在观察监区四周的险情。他说,从1931年来,茂县已经历了4次大地震。监狱原本就建造在泥石流堆积成的山坡上。地震前,距监狱两公里左右的白梨沟已形成40多万方泥石流,威胁着监狱的安危。地震后,附近山体又出现多处裂痕。这些由沙石结构形成的山体一遇暴雨,能形成400多万方的泥石流,足以将整座监狱一口“吞”下。另外,距监狱5公里左右的龙洞沟悬湖内,又储存数万方湖水。地震后,水面升高2.84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