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1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国持有美国国债首破5000亿美元 连续两月增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18 15:2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国持有美国国债首破5000亿美元 连续两月增持

--------------------------------------------------------------------------------

2008-06-18 13:44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连续两月增持 我国持有美国债首破5000亿美元


  但有为 朱周良


  经过连续两个月的增持,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余额再创新高。美国财政部网站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余额达到5020亿美元,首次站上5000亿美元关口。虽然4月底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余额创下历史新高,但分析数据可以发现,美国国债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正在下降。


  持有美国国债绝对额上升


  数据同时显示,截至3月底,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余额为4906亿美元,这意味着4月份我国净增持美国国债114亿美元。


  这也是我国连续第二个月对美国国债进行增持。今年3月份,我国刚刚增持了37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使得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余额达到历史次高水平。


  市场人士认为,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的绝对额之所以上升,主要和外汇储备总规模的迅速膨胀有关。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我国外储余额为16822亿美元,同比增长39.94%。一季度国家外储增加1539亿美元,同比多增182亿美元。


  有助于美元持续企稳


  数据还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所有海外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余额为26018亿美元。中国仍是其第二大持有国,占比为19.29%,较3月底的19.47%略有下降。日本仍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者。截至4月底,日本持有美国国债5922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显示,4月份英国对美国国债进行了大量增持,单月的净增持数达到了485亿美元,使得4月底英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达到2514亿美元,这已是英国连续第四个月增持美国国债。目前,英国仍为美国国债第三大持有者。


  有分析认为,在美国政府开始明确表态支持美元的背景下,中方这样的举动会有助于美元持续企稳。在美国遭遇次贷危机、美联储连续大幅降息刺激下,美元今年以来加速下跌并创出新低。美元贬值引发了不少持有大量美元储备国家的担忧,同时也推高了通胀水平。有人担心,一旦许多国家同时大量实施外汇储备多元化,可能引发美元的崩溃。白宫方面近期在美元问题上出现了态度转变。布什、保尔森和伯南克都公开表示支持美元,并声称从不排除干预汇市的可能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6-18 15:21:46 | 只看该作者
 美国债占我国外储比例下降


  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底我国外储余额已经高达17566亿美元。这意味着,截至4月末,美国国债占我国外储之比仅为28.58%。而截至3月底,美国国债占外储余额之比刚刚跌破30%,为29.16%。这已是这一指标连续几年出现明显下降。按照我国的外储和持有美国国债数量,美国国债在中国外储的比重于2000年、2003年、2005年和2007年底的数据分别为46%、39%、31%和31.25%。


  业内人士认为,数据显示,虽然我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然而其与外储之比却持续下降,说明越来越多的外储正被投向其他领域。外汇局原副局长魏本华曾表示,随着外储规模的增长,收益性目标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尚不清楚具体投向,但毫无疑问,外储的投资方向正在多元化。这一点可以从前不久传出的外汇局旗下基金先后入股澳新银行、BP可以初见端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6-18 15:32:44 | 只看该作者
美国不就是靠这些赖掉债务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6-18 16:05:26 | 只看该作者
拿着贬值的债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6-19 16:07:01 | 只看该作者
就是就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6 14:52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