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地震催生了新中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17 20:36: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地震催生了新中国
 昨天是汶川大地震发生一个月。虽然中国各地没有举行纪念仪式,但一个月来的抗震救灾对中国政治和社会的深刻影响已经显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中国呼之欲出。

  1949年10月,击败老对手国民党的**宣布建立了一个新中国。几十年来,中国饱受种种政治运动的折腾,在**时还一度走到崩溃的边缘,直到1978 年底才开始在改革开放旗帜下向现代国家过渡。这次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恰好是对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检验。检验表明,中国30年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不仅巨大,而且全面。

  这个成就包括: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救灾提供了物质保证,这是大难后灾区乃至全社会能保持稳定的基础;长期以来因腐败、专制而形象受损的中国官方,通过积极救灾和开放舆论迅速改善了国际社会对它的观感;捐助、爱心、哀悼、加油、志愿者、心理干预、重建等名词成为人们关注的内容;差距不断拉大的社会各界展示出前所未有的团结和宽容——股市暴跌并没有引起社会大众的不满,甚至被讥讽为“范跑跑”的逃跑教师也能在电视上为自己辩护。

  灾区对人力、金钱和物质的巨大需求让中国充分展示了它的人员投放能力、财政实力和物质生产能力。大量资金、设备、食品和药品源源不断地输入灾区,有效解决了数以千万计灾民的吃喝问题。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相比,尽管这次救灾的自然环境差得多、救助的难度大得多,但由于经济实力今非昔比,救灾效果远胜于当年的唐山救灾。

  30年来民众生活的大幅提高不仅让这次救灾更加有效、也更有人情味,并使中国民众重新认识慈善事业。各地民众纷纷自愿解囊,捐款捐物。截至昨天12时,中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448亿5100万元人民币(约91亿新元)。1949年以后对慈善已经陌生的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平民慈善高潮。而唐山大地震时,大量中国民众连温饱都难以满足,即使有心帮助灾区,也根本没有捐助的能力。

  在热情捐赠之后,中国民众开始睁大眼睛监督善款是否真正能够用于灾区和灾民。网络热炒红十字会“买高价帐篷”、“虚开发票”等话题,迫使官方誓言将公开善款以及整个救灾款物的去向,并欢迎社会监督。鉴于救灾款物数量巨大,重建时间漫长,官方如果真能在这些问题上做到公开透明,将开辟一条有效监督公共权力的新路,对治理中国的腐败顽疾具有重要意义。


  地震造成近10万人死亡和失踪、摧毁了几十个市县乡镇的建筑,却给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中国出现了一般在民主制度下才能产生的公民社会的雏形。如何把握救灾契机,并通过北京AOYUNHUI继续推进中国社会的进步,是官方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的新课题。

  以胡Jintao、温Jiabao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在这次救灾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不仅极大改善了中国高级官员刻板僵化的形象,更展示了他们非同一般的学习能力。从五年前沙斯(SARS)疫情爆发时的保守迟钝,到这次地震后迅速有效的应对,中国领导人的进步令人惊讶。这说明,**已部分恢复了它1949年以前的学习能力,当年正是这种能力让它赢得了天下。

  但**执政后养成的种种弊端和陋习并不是一个事件,一段时间就能消除的。灾后重建还任重道远,**的一些老毛病似乎又在卷土重来。例如,宣传部门开始组建各类抗震救灾“英模报告团”,让本来十分感人的英勇行为变成倒人胃口的歌颂执政党的工具;阻挠对地震中造成大量师生伤亡的豆腐渣工程的调查和报道;不认可救灾中表现积极的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等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08-6-17 20:36:52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6-17 20:36:57 | 只看该作者
多难兴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6-17 20:37:02 | 只看该作者
国难磨练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6-17 20:37:07 | 只看该作者
多难也稳党,党内的人不然没事干都想着怎么玩女人捞钱捞官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4 09:42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