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研信息对于每一个考生来说毫无疑问都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资源,对它的占有和利用程度直接影响着备考的难易和录取机会的大小。因此,如何准确、全面、及时地收集考研信息,收集何种信息就成了我们的头等大事!
下面我特以考研阶段为序,列出对大家的报考、复习和录取有密切联系的五类重要信息及不同的信息获取方式。
考研信息的收集存在于准备考研的整个过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工作:
第一,招生专业目录。招生专业目录是报考及全部复习计划的依据,一般在每年8月底9月初由各招生单位公布,考生应及时与招生单位联系购买招生目录,或者在其网站上查阅,以最终确定自己的报考方向。(当然,学校的招生专业目录一般来说是比较稳定的。你可以参照上一年的提前复习,但不排除变动的可能性!)
第二,公共课的考试内容与题型。公共课如政治、外语、数学的考试知识点和要求在每年7月份左右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在《考试大纲》中作出详细规定。(尤其要注意政治大纲的变动!)
第三,专业课的考试内容与题型。专业课基本上没有什么书面复习大纲,而它涉及到的参考书目可能会很多,这就增加了复习备考的难度,特别是跨校、跨专业的考生,掌握对专业课的要求将会事半功倍。
第四,复试及导师情况。部分学校的复试比重很大,而复试难度的增加及其相对不确定的特点使得了解复试主要内容及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由于很少招生单位公布这方面情况,因此容易产生信息的不对称。当然如果能在备考过程特别在复试时与自己所报考的导师取得联系,知悉导师对所招学生的偏好将是极为有利的,可以让你的备考复试针对性更强。
第五,录取调剂信息。录取调剂信息对分数很高或很低的考生来说无太大意义,但对那些分数刚刚上线,处于录取边缘的人来讲,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如提前知道某个单位的调剂信息或扩招信息,可能会使你的录取机会大大增加。
那么如何有效地获取上述有关信息呢?我认为途径一定要多样化,以保证获得信息充分与准确。
第一,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特别是网络更有专门的网站将有关信息进行分类,查找起来非常方便。但在这里一定要注意辨明信息的真伪。
第二,招生单位。由于招生单位是专业命题和最终的录取者,其信息无疑是最权威的。考生可以通过研招办、报考院系及相关老师来获取资料。
第三,人际关系网。如果能找到刚考取该专业研究生的师兄师姐咨询当然是最好的,不管是熟人,还是通过别人引荐的,甚至是素不相识的!大家都是过来人,知道考研的艰辛,大都会施以援助的。
第四,权威的辅导班。权威的考研辅导班往往收集和占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并提供给其学员,选择一个好的辅导班就等于找到了一个可靠而稳定的信息来源。
第五,商业行为。目前有一些专门的考研服务组织,支付一定的会员费便可直接地获得你所需要的信息。还有就是有关的讲座和基础辅导课程,也能提供较为系统全面的信息。当然,信息来源和辅导机构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否则,可能会出现误导的情况。
选报学校时还应注意以下信息:
(1)历年推免生所占的比例。推免生比例过高的学校,由于可供考取的名额过少无形中提高了考取难度,一般不应选报。
(2)历年招生人数和报考人数的比率。应尽量选择比率大的学校报考,考取率较高。
(3)招生人数。招生人数过少的高校,考取率较低,一般不应选报。
(4)报考学校或所报专业的老师、研究生中是否有自己的同学或熟人,以便于了解各方面信息,从而更好地备考。
[ 本帖最后由 lustyfox 于 2008-2-15 14:1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