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勒斯坦第二次立法委员会选举2月25日举行。巴勒斯坦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哈南·纳赛尔26日晚宣布,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赢得新一届立法委132个席位中的76席,巴勒斯坦解放运动(法塔赫)获得43席,另外13个席位由其他4个竞选阵营和独立人士获得。
<br>
<br> 27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宣布,他将要求赢得巴立法委员会选举的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负责组建新一届自治政府。在选举期间,阿巴斯多次表示无论结果如何,大家都必须尊重选举结果。在哈马斯赢得选举后,阿巴斯接受了巴自治政府总理库赖26日递交的辞呈,但要求库赖行使看守内阁的职权。
<br>
<br> 巴立法委选举这一震憾性结果,多少出乎了观察家的意料,加上这一选举结果对巴勒斯坦的政局变化和政治生态乃至未来的中东和平都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关切和国际舆论热烈关注。
<br>
<br> 显而易见,被美、以等国视为“恐怖组织”的哈马斯赢得巴立法委员的选举,而且还获得单独组阁的席位,无疑对脆弱的中东和平增添了更多的可能和变数。尽管国际社会对这一选举结果大多都表态谨慎,但其中不乏忧虑和悲观的论调。不少舆论分析更指出,哈马斯的崛起不但会严重影响巴政局的演变,还可能导致巴以和平进程的倒退,甚至引发巴以之间更为严重的武装冲突和全面对抗。
<br>
<br>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毕竟激进组织哈马斯,带给人们的一向是“人肉炸弹”、自杀袭击等带有悲壮而恐怖的色彩,而且在其行动纲领之中至今仍保留着“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不承认以色列的存在等内容。但是从另一角度观之,哈马斯在巴勒斯坦政局中的迅速崛起,对目前几乎陷入僵局、停滞不前的巴以和平进程未必不是一次“转机”。不过,这种“转机”却很可能是在巴、以政局的剧变而带来的“和平机遇”。
<br>
<br> 首先,哈马斯赢得巴立法委选举直接昭示了巴勒斯坦民意的新变化。这一点尤其值得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时事观察家的研判。在论及哈马斯胜出的原因时,媒体分析指出了几点:一是美、以“帮倒忙”,即美国推行的“中东民主计划”以及以色列的强硬政策,反而使激进的哈马斯赢得选举胜利;二是法塔赫高层的腐败丑闻和管理无能,执政有年,却始终未能解决巴勒斯坦人民的民生问题;三是国际社会对巴的困境漠不关心,没有给予巴温和派更多的支持。这些分析都有道理。
<br>
<br> 然而,更值得注意的还是,哈马斯获胜直接反映的,就是巴勒斯坦内部民意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民众对法塔赫的腐败丑闻和未能解决民主问题的不满;久处领导地位的法塔赫逐渐脱离了民众,失去了民众支持,民意基础不再牢固,终被民众抛弃;更显重要的是,多年来,由法塔赫领导的巴自治政府及由其主导和推动的中东和平,不但没能使中东和平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且法塔赫温和的和平主张,在与以色列博弃的过程中,在争取巴人切身利益方面态度软弱,使得巴人权益不断被强势的以色列侵蚀。可以说,巴勒斯坦在法塔赫的领导下,不但内政乏善可陈,而且在巴以和平进程上也没有多少建树,并未获得巴人所希望获得的利益和权利。相反,一向以激进著称的的哈马斯却被巴民众认为是捍卫巴勒斯坦利益的力量,而获得了巴民众特别是基层民众的广泛的支持和认可。哈马斯的胜出,正是这种民意变化的结果。巴民众试图借此改变目前的现实窘况。当然这种求变的民意,也不排除基于这样的想法:哈马斯上台即使不能在和平进程上取得进展,也能够在民生和社会福利(学校教育、医院、社会保障等)等议题上比现政府做得更好——哈马斯近年来在加沙地带兴建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机构,既解决了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也给民众带来了社会救济和福利的保障。
<br>
<br> 与此同时,巴勒斯坦这种民意的变化,也将促使国际社会对哈马斯这个激进组织进行重新的审视。应当说,国际社会对哈马斯的认识可能是不够全面的,只见其血腥的一面,却未能认识到其在巴勒斯坦人当中的民意基础及其存在的“合理性”。通过此次立法委的选举胜利,国际社会可能对哈马斯的这一方面会加以正视。
<br>
<br> 其次,激进的哈马斯也在不断变化、转型之中,而且是趋向于政党化与民主进程的轨道上。哈马斯在其精神领袖亚辛和高级领导人兰堤西被以“定点清除”之后,这种变化已日趋明显。哈马斯核心成员相继被以“定点清除”,促使其面临何去何从的抉择,再加上国际社会对其武装抵抗的谴责日益严厉,这些清晰的信号都在表明:武装抵抗或者以恐怖袭击手段争取巴勒斯坦独立建国的路子将会愈走愈窄。尽管哈马斯一直不承认《奥斯陆协议》,也一直未放弃暴力抵抗,但与此同时,一方面因其发动袭击的能力遭到了以色列的削弱以及巴自治政府的限制,使其发动暴力的次数有所减少,另一方面在哈马斯内部寻求武装组织政党化转型的思路也在不断孕育之中。其标志是,逐步地、有限度地参加巴勒斯坦的政治进程,如参加一些社区的选举等。此次全面参加立法委员的选举,本身就是哈马斯的重大“转变”。或许可以将其理解为:哈马斯已由先前的武装抵抗“单轨制”向武装抵抗和参与民主进程的“双轨制”转变。事实上,巴立法委的选举本身就是《奥斯陆协议》的产物。可以说,哈马斯已经间接地或者局部地承认了《奥斯陆协议》的合法性、正当性。这种转变对于哈马斯来说,几近是破天荒的。
<br>
<br> 而在此次立法委选举获胜后,哈马斯高级领导人也立即表示说,哈马斯准备合作,特别是阿巴斯,并宣称有意与法塔赫联合执政。据路透社27日报道,“哈马斯”高级官员伊斯梅尔·哈尼耶对记者说:“我已经给阿巴斯总统打了电话,我们同意在大概两天后他到加沙时举行会谈。”这似表明了哈马斯与阿巴斯合作的意向。在现实层面上,哈马斯要组阁上台执政,有赖法塔赫的支持。因为巴**部队大都由法塔赫高级成员控制,倘不能获得法塔赫的支持,哈马斯执政将面临巨大困难。虽然法塔赫此前称不会加入哈马斯的联合政府,但这种说法并未得到阿巴斯的证实。因而并不排除哈马斯与法塔赫联合执政的可能性,似尚有转圜的余地和空间。既然有意合作,自然要在各自分歧的理念上相互妥协。否则,合作便无从谈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