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汗水耕耘后的收获
作者:海文考研
“考研是一种经历。”
这一句话在我们这些经历过考研的人品位起来,其中的含义溢于言表……回首考研的辛路历程,有太多的记忆值得总结。
漫漫复习征途
我的本科专业并不是我所期待的类型,而且我的性格较为内向也注定了我不会合适从事这个方向的工作,所以从我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经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考研。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真正开始为考研奔波也是从大三开始的。我所在学校是一个外语院校,而我的专业——市场营销,又是和外语格格不入的,在校学习的时间大部分都花到了英语上面。虽然大一时由于专业需要也曾经开设过数学课,但是可想而知,我们的数学会学到什么样的程度。所以,考研加给我的第一大难题便是数学。毫不夸张,我准备考研的大部分时间都贡献给了数学。因为准备得比较早,我根据前辈的经验,开始的阶段我极具耐心地钻研数学课本,心中一直有个强烈的信念——只有基础打得牢,才能有能力提高。所以虽然看到有其他的同学直接按照资料的逻辑复习,速度确实挺快,但是我依然按照自己的进度坚持了下来。(后来证实,我们的这样的基底,还是要从基础抓起的。)
之后,我也购买了大家一致推崇的《数学复习指南》,这本书的编排和题目的质量真的很不错,它的题型分类很科学,循着这样的逻辑,可以很轻松地总结出经典题型的一般解题思路,不至于让人毫无思路。当然,刚开始接触这些提高的题型时,基本上是可以用“崩溃”二字来形容心情。幸好,有我学工科的男朋友在身边不时为我排解难点、给我支持和鼓励。现在细细想来,那本复习指南我从头到尾看了整整五遍,由之前的畏惧到后来的欣然接受,这样的感觉转变也一直在昭示着我在数学方面的成长。
当然,不管哪一科的复习准备都少不了真题的演练,相信不论是考研辅导老师还是经历过考研的人至少在这一方面的意见是一致的。根据标准时间设定自己的答题的时间,我个人还以为要对自己稍微严格一些,可以在三个小时的基础上减去一些作为自己的模拟时间,比如说两个半小时,这样可以相应地给自己一些紧迫感,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提高答题的速度。
说,“再穷不能穷政治”。这句话对我来说如同真理。我从初中开始接触政治开始,就从来没有对它感过一点兴趣,尤其考研政治中又有很大一部分都靠记忆,对我就更如梦魇一般。于是在前辈的介绍下,听完海文的宣讲之后,我就下定决心报了海文学校的政治暑期强化班。我的学校里上课地点很远,但是非常庆幸有海文人性化地为学员考虑,每天早上乘上我们的“班车”,还能在车上稳当地睡上回笼觉,最终才保证了上课时听课的效率。
授课老师的水平真的没得说,张锦峰老师、岳华亭老师、辛逸老师……他们声情并茂的讲解方式和系统逻辑的理论梳理让我这个对政治头痛万分的学生,都可以聚精会神地听讲,更关键的是,课后根据课上记录下来的重点和理论逻辑图,复习起来确实比自己当初硬着头皮看得轻松很多,节省了很多无用功,效率大大提升了。所以,我非常建议报名参加这样的学习。当然,并不是说听完老师的课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政治对于整个考研而言,更多是像是一份“体力活”,需要一遍遍的强化记忆,无论是单选还是多选,细节题都是必考的,这一部分的分数是不能丢的,说到底就萞鲇诳词榭吹霉徊还磺凇⒐徊还幌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