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今年看了许多报纸和杂志觉得这些问题会比较热门\r<br>
<br>1、分析2005年国际反恐怖主义形势,以及中国如何应对国际反恐形式?\r<br>
<br>自“9·11”以来,基地组织基本每年都按计划实施至少一次标志性的恐怖袭击。明年全球恐怖袭击的标志性工程将是什么样呢?
<br>
<br> 即将过去的2005年是反恐斗争史上不寻常的一年,一方面全球恐怖袭击大举回潮,战略导向日趋明显,单边主义面临的反恐形势日趋严峻;另一方面,新安全观在指导地区性多边反恐合作上收效显著,给如临大敌的全球反恐形势带来一线光明。两种不同路线的反恐战略实践预示着明年的反恐形势将面临分化与转折。\r<br>
<br> 伊战后遗症扩大化引领全球恐怖袭击浪潮,恐怖袭击重心呈现将欧洲与中东连为一体的哑铃形布局
<br>
<br> 今年全球恐怖总体布局有明显变动,重大恐怖袭击的特点是从中东开始叫板,在欧洲叫响,最后仍以中东叫涨结尾。伊拉克成为新的全球恐怖主义中心,推动恐怖袭击重心发生位移。\r<br>
<br>
<br>新安全观指导上海合作组织提升多边反恐合作,中亚反恐形势稳中有进\r<br>
<br> 与中东和欧洲恐怖袭击此起彼伏的形势相反,长期作为恐怖主义重灾区的中亚今年没有发生大型恐怖事件。可以说,今年中亚的反恐形势是一枝独秀。\r<br>
<br>
<br>地区集体安全机制日益成熟
<br>
<br>
<br> 今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增加了印度、伊朗、巴基斯坦三个准成员国,这是继去年接纳蒙古成为该组织“观察员国”后该组织又一重大发展。它的意义非同一般。这是因为上海合作组织是以中国首倡的“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新安全观为宗旨的第一个区域性合作组织,它的成长透视着新安全观与旧安全观的剧烈冲突,透视着区域性国际经济新秩序从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中破土而出的艰难历程。\r<br>
<br> 冷战结束以来,中亚各国就一直受到恐怖主义侵害,在反恐实践中最终形成了一个共识:依靠外部力量来反恐是没有出路的,只会增加地区形势的复杂性,加强地区合作建立集体安全机制是正确的选择,新安全观符合大家共同的反恐利益需要。\r<br>
<br> 鉴于该地区恐怖活动大多具有跨境特点,扩编后的上海合作组织扩大到中亚、南亚、西亚广大地区,覆盖了基地组织和“三股势力”在该地区的巢穴以及它们的交通走廊,使地区性联合打击恐怖活动形成整体,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集体安全机制。这使长于跨境袭击的“三股势力”失去了安全屏障,这本身就对恐怖势力构成强大的震慑威力。\r<br>
<br>
<br>地区稳定削弱了恐怖活动的基础
<br>
<br>
<br> 不稳定是恐怖活动的前提,同样,稳定则是遏制恐怖活动的基础。上海合作组织加强新安全观与振兴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的结合,推进亚洲政治经济新秩序,将对亚洲的稳定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r<br>
<br> 标本兼治作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宗旨,从反恐合作扩大到全面合作,将极大地促进地区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其结果将使地区稳定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今年,刚刚结束的哈萨克斯坦大选之所以能平静地举行,得益于GDP10%的高增长率。这一切离不开上海合作组织的纽带作用。\r<br>
<br> 上海合作组织的优势是地缘优势,成员国之间拥有共同的天然经济纽带。自古以来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大陆,中国与欧洲、印度三大经济体由这条漫长的交通线经济连接起来,从而建立起璀璨的大陆文明。上海合作组织的兴起正是传统地缘政治、经济和文化纽带复兴的必然要求。顺应这一历史要求,加快建设贯穿其间的欧亚大陆桥,实现亚洲大陆国家经济结构性调整,将从根本上改善反恐斗争的战略态势。☆
<br>
<br>展望未来,南北矛盾激化加快恐怖主义全球化进程,2006年将是国际反恐斗争大起伏、大分化、大转折的关键年头\r<br>
<br> 回顾2005年,可谓天灾人祸集于一身。印度洋海啸、美国新奥尔良飓风袭击、全球禽流感等自然灾害频仍,而巴黎骚*则又掀开了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内部冲突的序幕。这些看似与恐怖主义毫不相干的事情,正在成为孕育恐怖主义的新沃土。\r<br>
<br>
<br>南北矛盾恶果回流
<br>
<br>
<br> 席卷FaGuo300个城镇,波及欧盟多个国家的大骚*,将西方国家内部抑郁30多年的移民问题猛烈地释放出来,深刻地揭示了发达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r<br>
<br> 冷战结束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是以将经济危机转嫁给发展中国家为代价的。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发达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输入的廉价劳动力快速增长,以及作为慈善家接收发展中国家难民,出现了大量移民,他们在改变发达国家人口结构的同时,也沦为一个新的处于最底层的社会群体。他们至今被排挤在发达国家主流社会和主流文化之外,客观上促成了穷人阶层与富人阶层的对立。这种对立恰恰为恐怖主义的滋生提供了土壤。\r<br>
<br> 巴黎骚*的爆发恰好说明,南北差距日益加大激发的社会矛盾从第三世界国家回流到发达国家,发达国家逃避南北矛盾恶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而恐怖主义正在发达国家的肌体中降生。欧洲这个传统的恐怖主义大本营,将不仅面临基地组织渗透的威胁,而且面临自身恐怖主义的复燃。\r<br>
<br>
<br>反恐布局加快变动
<br>
<br>
<br> 恐怖主义与地区冲突、环境变迁加快融合。全球恐怖主义布局加快变动,基地组织在全球范围加快本土化,欧洲肌体内部产生的恐怖主义将重新抬头,亚洲“三股势力”寻机待动,非洲将成为新的恐怖分子训练基地。\r<br>
<br> 从全球反恐布局看,美国反恐联盟在西半球与基地组织此消彼长,陷入长期消耗战之中。同时,产生于欧美国家内部的恐怖主义势力加入角逐,将成为新的政治黑手。而上海合作组织主导下的东半球反恐斗争将面临处理跨地区宗教、民族矛盾的长期性问题,重点从合作打击“三股势力”转入合作预防期,进一步削弱“三股势力”的社会基础,巩固反恐形势。东西方两种不同的反恐战略实践将出现不同的局面和结果。\r<br>
<br>
<br>小心灾难性恐怖事件\r<br>
<br>
<br> 自“9·11”以来,基地组织基本每年都按计划实施至少一次标志性的恐怖袭击,从撞击美国纽约的世贸大厦,到印尼巴厘岛酒店爆炸,到西班牙马德里火车站连环爆炸,再到今年伦敦的地铁大爆炸。明年全球恐怖袭击的标志性工程将是什么样呢?种种迹象表明,随着核生化材料的扩散形势严峻,恐怖活动热点地区已经接近脏弹威胁的临界区。近日美国前情报人员称恐怖分子已盯上美国国内的核电站,美国成为面临灾难性恐怖袭击的国家之一。\r<br>
<br> 事实上,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危险品的扩散,世界各国都在接近灾难性恐怖袭击威胁的边缘。这使反恐斗争面临重大转折。对此,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我们必须采取行动,确保灾难性主义永远不会成为现实。这就必须要有新的全球战略”。\r<br>
<br> 但问题在于,只要国际上关于单边主义、双重标准和将人权凌驾于主权之上诸问题的国际分歧不解决,那么全球反恐战略就仍然难以形成共同对敌的局面。前路漫漫,坎坷不平,我们拭目以待。★
<br>
<b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