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纲依据:参照南京大学付献彩等编《物理化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潘道皑等编《物质结构》。
考试目标:认知与记忆、理解与判断、掌握与应用、分析与综合 四个由低到高的层次。
考试内容: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
1、体系与环境
2、热力学性质(强度性质、容量性质)
3、状态描述、状态方程、状态函数、全微分与偏微分
4、过程与途径(等压、恒容、绝热、可逆与不可过程)、过程方程式
5、热量与功,体积功与pv图
6、内能,δu与qv;焓,δh与qp
7、热容、摩尔热容、气体摩尔热容
8、热力学第一定律及数学表达式
9、焦耳-汤姆逊效应
10、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应用
11、热力学第一定律对钢球模型气体、范德华气体等应用
12、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相变、化学反应应用
13、反应进度、化学反应热效应
14、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
15、标准态、标准燃烧热、标准生成热、键焓等与反应热计算
16、基尔霍夫定律及其计算
17、卡诺循环、热机效率与致冷机效率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
1、过程的方向与限度,自发过程与非自发过程
2、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
3、卡诺原理、克劳修斯原理、熵与热温商
4、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达式与熵增加原理
5、各类过程熵变计算与熵判据(含总熵判据)
6、熵的统计意义,热力学第三定律与标准熵及计算
7、吉布斯自由能与功函及计算,自由能判据与功函判据
8、热力学第二定律对绝热简单状态分析与应用
9、热力学第二定律对非绝热简单状态分析与应用
10、热力学第二定律对相变、化学反应过程分析与应用
11、热力学基本方程及应用
12、特征偏微商、maxwell 关系式及应用
13、吉布斯-亥姆霍兹(g-h)公式及应用
14、组成可变体系与偏摩尔量,集合公式与g-d公式
15、化学势、化学势与t、p关系,化学势判据
三、溶液
1、溶液、混合物、及其组成表示
2、偏摩尔体积与分析法计算
3、非理想混合物活度和活度系数
4、稀溶液依数性(含理想混合物)及计算
5、气体化学势与化学势标准态
7、拉乌尔定律与享利定律及计算
8、溶液各组分化学势、标准态
9、溶液各组分活度、活度系数及计算
10、理想混合物(理想溶液)特性及计算
四、化学平衡
1、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
2、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式及计算
3、化学平衡条件、标准平衡常数
4、标准生成自由能、假想标准生成自由能及计算
5、理想气体各类平衡常数关系及计算
6、实际气体的kf与kp关系
7、复相反应平衡常数及计算
8、固体分解压力与平衡常数、沸腾温度及计算
9、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与计算
10、压力、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与计算
五、相平衡
1、相数、物种数、独立组分数、自由度
2、物质稳定相与温度、压力关系
3、克来普朗方程与克劳修斯-克来普朗方程,外压对蒸气压影响及计算
4、相律、独立组分与自由度计算
5、单组分相图
6、特鲁顿规规则
7、热分析法绘画t-x相图,二组分凝聚体系分析、应用
8、相点、物系点、杠杆规则计算
9、稳定化合物、不稳定化合物、低共熔混合物、固熔体
10、步冷曲线绘画与分析
11、双液系p-x图与t-x图
12、恒沸混合物与精馏产物分析
13、液相完全不溶或部分互溶的双液系相图、水蒸气蒸馏计算
14、等边三角形坐标特点
15、部分互溶三溶系等温等压相图
16、三组分盐水体系相图分析与应用
17、分配定律与萃取计算
六、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1、反应速率与反应速率表示、反应速率测量
2、反应速率方程、动力学方程、速率常数、质量作用定律
3、反应级数及反应级数确定及计算
4、简单级数反应动力学特征与动力学计算
5、基元反应、简单反应、复杂反应、反应分子数与微观可逆性
6、反应机理、决速步骤、确定反应机理经验方法
7、简单复杂反应(对峙、平行、连串、链反应)动力学特征与动力学计算
8、平衡近似法、稳态近似法、速率方程推导
9、流动法、驰豫法对快速反应研究
10、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阿仑尼乌斯方程及计算
11、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12、基元反应活化能与复杂反应活化能关系及计算
七、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1、基元反应活化能、阈能、势能垒及其关系
2、碰撞理论基本假设、碰撞截面(σ)、碰撞角度(θ)、碰撞参数(b)
3、异种分子、同种分子碰撞次数及计算
4、活化分子比例与碰撞速率方程计算
5、林德曼单分子反应理论
6、过渡态理论基本假设、活化络合物、势能面、马鞍点
7、过渡态理论速率方程及活化能、活化焓、活化熵计算
8、液相反应特点(笼效应、偶迂对),溶剂、离子强度对反应速率影响
9、光化学反应的特点与基本定律
10、光化学动力学与量子产率计算
11、催化基本术语与催化作用基本特征,选择性计算
12、均相催化、梅催化的动力学行为及计算
13、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14、朗格谬尔吸附等温式及计算
15、bet多层吸附公式、弗兰德里希、乔姆金等温吸附式
16、气固相催化反应机理、表面反应为决速步的动力学特征与活化能计算
八、电解质溶液
1、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电导池常数
2、浓度、温度对电导率、摩尔电导率影响
3、柯尔劳希(kohlrausch)方程与离子独立移动定律
4、电导测量的应用与计算
5、离子迁移数、离子电导率、离子淌度,离子迁移速度及计算
6、希托法离子迁移数测量与计算
7、界面移动法离子迁移数测量与计算
8、 强电解质理论与离子氛模型
9、电解质活度、离子平均活度、离子平均浓度、离子平均活度系数、溶解度法测离子平均活度系数
10、离子强度i、德拜-尤格尔极限公式,盐效应对溶解度影响的计算
九、可逆电池
1、原电池、电解池、电极命名
2、可逆电池、不可逆电池、化学电池、标准电池
3、可逆电池表示与电池电动势测量
4、可逆电极分类
5、书写电极反应、电池反应,依反应设计电池
6、电池电动势与可逆电池热力学及计算
7、电化学势,电极-溶液界面电势差与标准电极电势
8、电极反应能斯特方程与电池反应能斯特方程及计算
9、浓差电池、盐桥、液体接界电势及计算
10、电池电动势测定及其应用(ph值、平均活度系数、标准电极电势、平衡常数、φ-ph图等)
十、不可逆电极过程
1、电解现象、分解电压、法拉弟电解定律及计算
2、极化现象、不同电极极化曲线、超电位
3、过电位测定方法
4、电化学极化、氢过电位产生原因、塔菲尔公式及其计算
5、浓差极化、扩散电流、极限扩散电流
6、金属电化学腐蚀与防腐蚀,阴极保护、阳极保护、钝化曲线,化学电源
7、电解时离子放电顺序,金属离子分离、共同析出及其计算
十一、表面现象
1、表面能、比表面自由能、表面功、表面张力,表面张力与温度关系
2、表面热力学函数及计算
3、弯曲液面附加压力laplace 公式
4、蒸气压与表面曲率,溶解度与颗粒大小关系及计算
5、溶液表面吸附、比表面积、吸附量、分子截面积计算,吉布斯表面吸附方程式及计算
6、表面活性物质性质与分类(表面定向排列、hlb值、cmc值等)
7、润湿、铺展、接触角、毛细现象及应用
8、乳化、加溶、起泡、去污
9、溶液中固体表面吸附
十二、胶体与大分子溶液
1、分散相、分散介质与各种分散体系
2、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基本特性
3、溶胶制备、净化,胶团结构
4、溶胶的动力性质(布朗运动、沉降平衡)
5、溶胶的光学性质(丁达尔现象、光的散射)
6、胶团的双电层结构,电泳、电渗、ξ电势及计算
7、大分子保护作用,敏化作用
8、胶体的稳定理论(dlvo)与聚沉规律
9、大分子溶液渗透压、唐南平衡及计算
10、大分子溶液几种粘度、相对平均分子量(数均、质均、粘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