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浙江财经学院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0-6 10:44: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浙江财经学院200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浙江财经学院概况


浙江财经学院地处经济发达、风景优美的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教学严谨、管理规范、学风良好的高等学府。学校始建于1974年,1991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顺利通过国家教委组织的教学评价,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经、管、文、法、理、工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特色明显,教育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省属财经院校。为浙江省培养与输送的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总数居全省高校首位,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点覆盖面居浙江省属高校前茅。
学校占地1430余亩,分下沙和文华两个校区。其中,下沙新校区东临钱塘江,占地1230余亩,总建筑面积30万余平方米,校园内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可容纳15000人就学。学校下设10个二级学院、一个教学部、一个独立学院和一个成人教育学院,拥有31个本科专业,1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具有正高职称教师100余人(兼职博士生导师7人),副高职称教师240余人,66%的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现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8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2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人员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人员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1人,有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致力于学术水平的提高,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近年来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近40项,省部级项目200余项。先后有4人次获得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著作奖或论文奖,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哲学研究》等国内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近40项,为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2001年荣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浙江财经学院政府管制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和“产业经济学学科”分别被确立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浙江省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编辑出版的学报《财经论丛》是全国中文类和经济类核心期刊。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德国、爱尔兰、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和校际协作关系,并已获得招收留学生资格,开展了留学生教育。
浙江财经学院是一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兴高等学府。学校恪守“进德修业、与时偕行”之校训,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依法治校、民主决策、尊重人才、教授治学,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改革求创新,以特色求发展,立足浙江,面向社会,辐射全国,正朝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迈进。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层次、综合型、创新型人才。
二、学习年限
2.5年

三、招生专业及招生名额
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四、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 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 9 月 1 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 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3.年龄一般不超过 40 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卫生部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报名方式
1.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将继续采用网上报名方式,考生首先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www.chinayz.com.cn)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报名系统”,然后点击“进入网上报名”,并按要求完成网上报名操作。考生必须认真阅读教育部、省(市、自治区)教育考试院和我校发布的相关公告。网上报名后考生本人还必须到报名点进行现场电子摄像与本人签字确认网报信息。
2.具体的网上报名时间和现场确认时间以教育部通知为准。报名点由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考试院确定。
六、初试
1.时间:初试日期由教育部规定。
2.地点:由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教育考试院确定。
3.科目:政治理论、外国语和两门业务课(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七、复试
1.复试时间、地点、科目、方式由我校确定。
2.为全面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择优录取,我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实行差额复试,具体办法以浙江财经学院研究生部网站上2007年复试公告为准。
3.复试环节各专业均需笔试一门专业课(详见招生专业目录),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在复试时还需加试一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八、体格检查
考生根据复试的通知,到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体格检查。
九、录取
根据“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录取。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可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硕士生或国家计划外硕士生。其中,国家计划内招生分定向或非定向两类,国家计划外招生分委托培养与自筹经费两类。招收定向、委托、自筹经费培养的硕士生,均须签订培养协议书。
十、学习期间待遇
按教育部和财政部有关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试行办法,非定向和自筹经费硕士生在学期间可享受普通奖学金和研究生“三助”补贴。同时,我校还为表彰优秀研究生设立了多种奖学金。
此外,正泰集团和浙江东方中汇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分别在我校研究生中设立了正泰奖学金和东方中汇奖学金,用于奖励在专业领域的学习与实践中表现突出、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的优秀研究生。
十一、就业
定向或委托培养硕士生毕业后,必须回定向或委托单位工作。非定向、自筹经费硕士生毕业后,采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学校可按政策予以推荐。
十二、其它
1.现役军人报考硕士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2.招收港、澳、台人士和外国来华留学硕士生的具体办法另订。
3.详细情况可查询浙江财经学院研究生部网站,也可来函索要招生简章。
地    址: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18号
邮    编:310018
招生热线:0571-86754519  0571-86754513  0571-86754626(传真)
电子邮箱:yjszs@zufe.edu.cn
网    址:http://yjs.zufe.edu.cn




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介绍

财政学专业
财政学是浙江省a类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财政学》课程和《中国税制》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该学科研究方向特色鲜明,在政府间财政关系、地方财政、地方税体系、所得税理论与政策研究等领域居国内先进水平,在全国同类财经院校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12人,博士和在读博士13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等科研项目30余项。近年来先后在《经济研究》、《财政研究》、《税务研究》等国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5部,教材13部,多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其中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并有多项科研成果被采用。

行政管理专业
行政管理学为校级重点学科,注重学科前沿理论,融合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财政学等多学科知识,力求视野开阔、理论深厚、基础扎实。在垄断性行业管制问题研究和行政文化建设研究领域形成了特色和优势,设有政府管制、行政文化、行政管理理论与政策三个研究方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1人,博士3人。近年来,承担《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的研究》等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8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

社会保障专业
社会保障学为校级a类重点学科,致力于培养系统掌握当代社会保障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运用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社会保障理论和政策、从事社会保障管理、设计社会保障政策和方案,并且能够把握国际国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前沿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下设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农村社会保障研究、劳动安全与工伤保险三个研究方向,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研究成果。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博士5人。近年来先后完成或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


会计学专业  
会计学科是浙江省唯一的会计学a类重点学科,会计学专业为浙江省重点专业,在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成本管理会计、税务会计、审计理论与方法、公司理财等研究方向已形成特色,尤其在各国会计准则比较研究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现有教授15人、副教授34人,博士与在读博士22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等科研项目30余项。近年来先后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和会计学系列教材20余部。

金融学专业
金融学是浙江省重点学科,金融学专业是浙江省重点专业,货币银行学是省级精品课程。学院在资本市场运营、商业银行管理、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在省内有较大影响,其中政府投融资、金融组织与金融结构、民营企业融资等研究取得较大进展,部分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22人,博士16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近年来先后在《管理世界》、《金融研究》、《财贸经济》、《投资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论著8部,部分优秀成果被国际istp、ei检索收录。

企业管理专业
企业管理学科是浙江省重点学科,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为研究平台,侧重对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绿色营销、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城乡规划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快乐理论、人本经济理论研究居于国内领先地位。该学科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23人,博士和在读博士40人。目前承担科研项目42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11项,成果转让10项,被采纳成果16项。近年来先后在《哲学研究》、《管理世界》、《新华文摘》、《中国工业经济》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3篇,出版专著9部、教材6部,获省部级奖8项。




产业经济学专业
产业经济学是浙江省a类重点学科和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产业经济学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本学科在垄断性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3人,博士20人。承担科研项目4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课题17项。近年来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50余篇,出版著作23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项。


西方经济学专业
西方经济学是校级重点学科,西方经济学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该学科在转型经济理论的研究中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企业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已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9人,博士10人。承担科研项目22项。近年来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经济学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12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


区域经济学专业
区域经济学是校级重点学科,近年来在学科与学位点建设、专业建设、梯队培养和科研成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成效。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7人,其中大多具有博士学位,并有博士后出站人员。该专业特色明显,近三年来围绕城市群经济、区域现代化和区域土地管理等研究领域,完成了国家社科规划、科技部和教育部等项目的研究课题,承担了一批跨区域的招标课题和省部级项目。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家》等高层次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经济史专业
经济史学科结合时代特性研究中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在中国近代经济史、浙江民营经济史、近现代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5人,博士3人。承担科研项目1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近年来先后在《中国经济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

伦理学专业
伦理学学科为校级a类重点学科,现有中西伦理思想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公共伦理、经济伦理三个研究方向,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本学科已形成一个由中青年学者为主体的、融贯中西古今、结构合理、各具特色和专长的学术群体与学科梯队,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6人,博士5人,在读博士生3人。近三年来共出版专著8部,教材2部,译著2部,在《哲学研究》、《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这一问题,现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问题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研究三个研究方向,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研究成果。该学科已形成一个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体的、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学术群体与学科梯队,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4人。目前承担科研项目1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6项。近年来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浙江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汉语言文字学是校级a类重点学科,设有浙江财经学院语言研究所。该学科点特色鲜明,在近代汉语、汉语方言、语言接触与比较等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其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该学科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在读博士1人。承担科研项目3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1项。近年在《中国语文》、《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4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获省厅级奖励6项。

经济法学专业
经济法学为校级重点学科,以市场规制法、财税金融法和经济法基础理论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水平已达到省内领先。该专业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6 人,博士与在读博士各4人。获得省部级等各项科研成果奖21项,完成和在研国家级、省部级项目6项,其他项目30项,完成的科研项目有12项成果被采用。近年来先后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现代法学》、《法学》、《税务研究》等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97篇,出版学术著作16 部、教材8 部,其中《经济法学》是省级重点规划教材,“经济法”是省级精品课程。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为校级重点学科,在英语教学理论、文学评论、应用语言学、修辞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等主要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该专业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1人,博士和在读博士各3人。近三年来先后在《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国翻译》、《外语学刊》、《外语教学》、《外语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等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译著10部,专著5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1 11:49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