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师范大学传播学历年试卷2003-年
(传播史论,理论部分)
传播史论试卷
单项选择(1*12)
1.世界广播的成熟期是( )
A.1950年代 B.1960年代 C.1920年代 D.1940年代
2.广播在1970年代以后再次振兴的一个表现是( ).
全国性联网 B.成为地方性媒介 C.登上互联网 D.点对点传播
3.世界上第一座注册的正式广播电台诞生于( )
A.1936 B.1906 C.1920 D.1895
4.广播实验成功在技术上的直接标志是( )
A.有线电报发送信息 B.无线电报传送语音 C.电话发明 D.留声机发明
5.ENG是指( )
A.电子新闻采集 B.演播室制作 C.电子现场制作 D.后期加工编辑
6."真实电影"的开山之作是( )
A.《夏日纪事》 B.《我是一个黑人》 C.《带摄影机的人》 D.《美丽的五月》
7.著名的"炉边谈话"演说者是( )
A.赫伯特.胡佛 B.哈里.布彻 C.埃里克.巴尔诺 D.罗斯福
8.美国广播的黄金时期是( )
A.20世纪20年代 B.20.30 C.20.40 D.20.50
9.在电视发展史上,被称为"电视之父"的是( )
A.马可尼 B.波波夫 C.布劳恩 D.贝尔德
10.1936.11.2,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建立于( )
A.美国 B.FaGuo C.英国 D.德国
11.下列作品由弗拉哈迪制作的是( )
A.《北方的纳努克》 B.《意志的胜利》 C.《漂网渔船》 D.《锡兰之歌》
12.中国未来广播听众增加的一个原因可能是( )
A.电视观众的减少 B.个人汽车的发展 C.一部分人收入水平的提高 D.国家加大投入
二.名词解释(3*5)
1. 约翰.格里尔逊
2. 克朗凯特
3. 温芙蕾
4. 〈〈望长城〉〉
5. 〈〈这里是伦敦〉〉
三.简答(6*3)
1.早期纪录电影的衰落对当代电视的启示
2.美国杂志型新闻节目的兴起
3.电讯科技与广播电视产生,发展的关系
四.论述(10*3)
1.计算机互联网成熟背景下的广播电视
2.当今中国电视节目形态之我见
3.广播的历史对当代电子传播的启示
理论部分试卷
一.填空(1*15)
1.美国传播学者A.哈特将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系统分为( ),( ),( )三类。
2.使"信息社会"这个概念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普遍影响的两部著作是( )国社会和未来学者D.贝尔的《 》以及A..托夫勒的《 》。
3.1997年,我国提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方针:统筹规划,( );统一标准,( ),( )。
4.传播过程具有如下特性,即:( ),( ),( )。
5.从传播效果的性质上,可以分成( )效果,( )效果,( )效果。
二.名词解释(5*5)
1. 信息社会
2. 符号的基本功能
3. 人内传播
4. 人际环境
5. 信息环境
三.问答(10*2)
1.为什么说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
2.请介绍"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要点及其特点。
四.论述(15)
试分析并评价"沉默的螺旋"理论
(传播实务)
名词解释(5*6)
1. 大众
2. 深度报道
3. 整合传播
4. 不
5. 定型写作
6. 商品生命周期
7. 声画对位
简答题(10*5)
6. 简述形式逻辑论证的局限性
7. 简述电视纪录片的思维品格
8. 广告传播如何准确地选用传播媒介?
9. 如何理解新闻报道中的发散思维?
10. 电视娱乐类节目的模式化有何利弊?
论述题(20*2)
11. 试析中央电视台〈〈对话〉〉与〈〈实话实说〉〉的异同12. 。
13. 谈谈你对中国电视节目生产"本土化"的理解。
14. 当代媒介才能工业人员为何应具备15. 经营意识?
写作(任选一题 30)
请联系新闻事实,就下面的内容写评论文章,可以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16. 知识参与财富分配现象解析
17. 媒介传播负面效应探源
03复试
1. 名词解释(5*3)
公众
社会组织
公共关系学
3. 论述(10*6)
请介绍信息科学对于传播学的主要贡献
请试评"知沟理论"及"上限效果",并以实例论证你的观点
简评民主参与理论产生的原因,作用,局限性。
试举例说明纪录片与专题片的异同
作为一名电视工作者,如何理解电视观众参与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简述公共关系形成的历史条件
4. 公共实践(25)
N大学建校一百年,位了扩大,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学校准备隆重举行建校一百周年庆典,请为该校设计一份公共实施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