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洪桥:乌克兰局势或将引发各国亚太战略大博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7 14:1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期以来乌克兰局势波谲云诡,这场原本只是乌克兰被赶下台的亚努科维奇政府放弃与欧盟签署自由贸易协议,改为接受俄罗斯援助引发的国内危机,却发展成了俄罗斯与美欧之间的国际纠纷。虽然大部分媒体报导和评论仍将注意力的焦点置于乌东部一隅,但万里之外的亚太战略形势也势必会随着这场危机的升级而发生变化,这才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最应注意的。

  部分评论在谈及目前的克里米亚危机的时候,往往把它与1853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联系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么做是可以理解的。在那场持续近三年的战争中,俄军败于英、法及土耳其联军之手,战争大大加深了俄国农奴制的危机和国内民族矛盾,最终导致沙皇尼古拉一世服毒自尽。其继任者随后将注意力转移至亚洲,对国力处于急剧衰退中的中国进行了大肆侵略。但今时不同往日,虽然美欧欲联合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但欧洲很多国家与俄罗斯经济高度依存,特别是在能源领域,欧盟超过四分之一的天然气供应依靠的是俄罗斯。多年来,欧盟一直试图减少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但进展不大。因此制裁是把双刃剑,难免造成两败俱伤。至于普京本人的国内领导地位,反因这次制裁大为加强,支持率创下5年来新高。据俄罗斯民调显示,普京的支持率达到75.7%。当然最大的不同,还是今日的中国早已从衰落状态中走了出来,正处于伟大复兴当中。

  毋庸置疑,中国的崛起是近二十年来亚太地缘政治中最重大的事件。美国前总统小布什二〇〇〇年上台时,注意到了中国崛起对亚太和全球战略格局的影响,因此改变克林顿政府对华政策,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者”,当美国着手思考如何制约中国的影响力时,“九一一”事件发生、美国相继投入阿富汗及伊拉克战争,导致其战略转向全球反恐。十年反恐,让美国无暇顾及中国崛起导致的亚太局势变化,直到奥巴马政府上台,逐步结束阿、伊两场战争,美国才重新将注意力转回亚洲。二〇〇九年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东盟论坛会议上宣示美国“重返亚洲”,吹响了美国战略转向亚太的号角;二〇一二年奥巴马总统在澳大利亚议会发表演讲,确定了美国重返亚太的再平衡战略。

  美国不是唯一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的国家,这次乌克兰危机主角之一的俄罗斯,实际上也早就悄悄将它的战略重心转向了亚太。二〇一二年普京再次当选总统后,史无前例地设立远东地区发展部,展现了东进亚太的雄心。具体途径包括在经济方面开发亚洲能源市场,降低对欧洲的依赖。安全方面,一方面大幅强化远东地区及太平洋舰队的实力,另一方面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安全关系,例如向越南出售飞机和战舰,以及重返金兰湾等。普京的更深层考虑,在于推动建立“欧亚联盟”,这个联盟最主要目的,就是抗衡西方,这也是俄罗斯不能容忍乌克兰转投西方的原因之一。

  当主要大国都在或高调或低调地向亚太发力之时,突如其来的乌克兰事件打乱了整个棋局。美国原本想集中力量稳住亚太局势及巩固自身地位,最不愿其它地区出事。乌克兰事件发生后,美国大西洋委员会副主席威尔森指出,美国可能必须放弃转向亚洲的政策,重新聚焦于俄罗斯的威胁。这也意味着奥巴马可能重复小布什当年不得不将主力投入反恐,而无法兼顾亚洲的历史。俄罗斯也是如此,它可能不得不将大部分资源,用于维持它已有的势力范围的稳定,而无余力拓展其对亚洲影响力。

  这个趋势也使亚太国家、特别是中国,处于一个较为有利的位置。中国势必会成为各方争相拉拢的对象。一方面,中乌两国有非常密切的军事合作关系,乌克兰在中国开拓欧洲市场的丝绸之路计划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但另一方面,中国也是俄罗斯长期以来的战略伙伴,俄罗斯在与美欧的这场较量中若遭遇失败,将会使中国有唇亡齿寒之感。至少短期之内,由于俄罗斯因素将使美国“备多力分”,中国在亚太受到的来自美国的战略压力将有所减轻。当然更重要的,是中国国内也面临着相类似的问题,这大概也正是中国的态度迄今并不十分明确的原因所在。

  另一个亚洲大国日本的态度也值得观察。日本是西方国家中唯一的亚洲国家,当其它西方国家都高分贝谴责俄罗斯,并纷纷提出制裁方案时,日本只在口头上附和,没有实际的作为。乌克兰危机让日本的角色陷入尴尬,因为目前日本把中国当作了“头号对手”,而俄罗斯正是其抗衡中国的重要筹码。日本若与美欧同一阵线对俄,将刺激俄罗斯进一步靠近中国;但若日不与西方其他国家联手对付俄罗斯,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就会间接削弱美国对其抗衡中国的支持。

  乌克兰局势发展的结果未尽可知,但其影响已波及到全球每个角落。有评论认为俄罗斯与美欧的对峙,已使历史时钟倒转回东西方对抗的冷战时代。但俄罗斯毕竟不是当时主导华约组织的苏联,国际间也不再存在强烈的意识形态对抗,因此,冷战时期的两极对抗局面应不致重现。不过话又说回来,中国成功利用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维护国家利益的那段往事,还是值得今天的我们借鉴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7 11:21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