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盛发:俄罗斯和德国在历史反思问题上的分歧与争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9 10:3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内容提要】俄罗斯和德国历史上都有让人震惊的“黑色”篇章,它们既有各自所属的单独篇章,也有紧密相缠的共同部分。俄罗斯(含苏联)和德国战后对待“黑色”篇章的态度差别很大:苏联对历史上的“黑暗”现象基本上是讳莫如深,苏联的继承国俄罗斯则要一分为二地对待苏联及其领导人斯大林;德国完全否定和严厉批判第三帝国及其领导人希特勒。在如二战这些共同的历史问题上,俄罗斯和德国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争论。造成俄德两国对待“黑色”历史不同态度和引起它们在共同历史问题上分歧与争论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各不相同的社会制度、价值体系和民族性格。

  【关键词】俄罗斯;德国;历史反思

  【作者简介】张盛发,1957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100007)

  德国和俄罗斯是欧洲和世界历史上的两个传统大国。近现代以来,它们都曾拥有一段不仅改变自己国家命运而且影响欧洲和世界发展进程的显赫历史。1871年,普鲁士通过与法兰西的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一个统一的德国改变了欧洲传统的政治版图。进入20世纪后不久,德意志帝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肇事国,而30年代初建立的纳粹德国很快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到1939年中,在短短的1/4世纪的时间里,主要是德国人让世界两次尝到了国际大战的滋味,让许多国家受到战争铁蹄的蹂躏。德国历史上这些让人恐惧的“黑暗”时期是众所周知的。

  沙皇俄国在1875年废除了农奴制以后缓慢地迈进了工业化社会的行列,这个相对落后的欧洲大国在世界地缘政治利益的争夺上并不逊于其他大国,作为英法俄协约国之一,沙皇俄国是一战的重要参与者。不过,在一战战胜国的名单上已不见沙俄的踪影。一战末期爆发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20世纪30年代,在建立了斯大林模式的苏联大地上,发生了俄罗斯官方所称的“政治镇压”和一些史学家所言的“大恐怖”。在战争幽灵不断显现和风云变幻莫测的复杂局势下,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和纳粹头目希特勒走到了一起,苏联和纳粹德国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旋即德国放手进攻波兰,世界再次陷入战争灾难。所以,俄国历史上同样有着一些令人震惊的“黑色”篇章。

  俄罗斯和德国的“黑色”历史中既有各自所属的单独篇章,也有紧密相缠的共同部分,前者基本影响本国的社会发展和演变,后者则主要产生严重的地缘政治后果。无论是各自的过去还是共同的历史,它们都对20世纪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变产生过消极负面的影响,都需要认真分析和深刻反省,以便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在国内坚持民主和法制的发展道路,在国外恪守和平与正义的行为准则。但是,俄罗斯(含苏联)和德国战后对待本国“黑色”历史的态度和立场差别很大:苏联对历史上的“黑暗”现象基本上是讳莫如深,苏联的继承国俄罗斯则要一分为二地对待苏联及其领导人斯大林;德国完全否定和严厉批判第三帝国及其领导人希特勒。在一些共同和相关的历史问题上,两国也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和争论。造成它们不同态度和引起它们分歧与争论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各不相同的社会制度、价值体系和民族性格,

  一 俄罗斯和德国对待自己历史上“黑色”篇章的不同态度

  俄罗斯和德国历史上的统治者都给自己的后代留下了一段不堪回首的“黑色”历史,前者如俄罗斯官方所称的苏联时期的“政治镇压”,后者则是纳粹德国的屠杀和侵略。历史上的“黑色”篇章是无法更改的,但是,后代们如何看待和如何处理这段历史则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在这方面,俄德两国的态度是有很大差别的。

  德国对纳粹时期的历史采取全面否定、严厉批判和深刻反思的态度。纳粹历史是一部充满着血腥和罪恶的历史。1933年1月,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领袖希特勒上台执政,建立纳粹独*统治,实行对内镇压和对外侵略的政策。1939年9月,纳粹德国进攻波兰,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并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战后,根据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决议和1945年10月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决定,开始对德国实行清算纳粹罪行和摆脱纳粹统治后果的非纳粹化措施。非纳粹化的主要内容是:废除民族社会主义党及其分支机构;解散所有的纳粹机构并确保其不能以任何形式复活;禁止任何纳粹活动和宣传;起诉犯有战争罪、反和平和****罪的人以及纳粹积极分子;解除纳粹分子担任的重要职务;废除法西斯法律;从国民教育体系中剔除纳粹理论[1]。

  德国的非纳粹化首先是由战胜国开始的,它在西方占领区和苏联占领区是以不同方式实施的。1945年11月至1946年10月,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德国纳粹分子和纳粹组织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公审,不仅严惩了罪犯,同时也全面揭露了德国纳粹政权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1948~1949年,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和苏联占领区分别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德国——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东德)。东德自认为是一个已经实现反希特勒抵抗运动战士愿望的反法西斯国家。当时官方的说法是:纳粹分子也是复仇主义者,他们受到美帝国主义鼓励,盘踞在西德(正因如此柏林墙被官方称为“反法西斯保护墙”),而东德已经永远地告别了纳粹的过去,以前的纳粹分子已经从东德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完全被清除[2]。这样一来,批判和反思纳粹历史的任务基本上落在自视为德国历史继承者的联邦德国身上。

  联邦德国首先通过立法形式采取了禁止纳粹活动的严厉措施。1953年8月颁布、1998年11月修订的德国刑法第86条规定,任何人在国内外传播、生产和使用与民族社会主义党意识形态直接有关的宣传材料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剥夺自由三年或被罚款。任何人传播或在公开场合使用包括纳粹在内的非法组织的标记,将被剥夺自由三年或被罚款。第130条规定,任何人公开或在聚会中赞成和否认纳粹统治时期行为或者认为其无害,将被处以不超过一年的监禁或罚款[3]。

  对于纳粹的受害者和受害国,联邦德国领导人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道歉。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前往波兰华沙参加纪念1943年华沙犹太区起义牺牲者的活动。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勃兰特作出了令人震惊的异常举动。他突然双膝下跪,沉默凝视,神情肃穆,以此代表德国向战争年代遭到纳粹屠杀的波兰犹太人表示真诚的忏悔,让世人看到了战后德国对纳粹历史的悔罪和认罪。后来,勃兰特在描述当时情景时写道,“异常的负担一直伴随着我的华沙之路。没有任何地方的人民象波兰人民那样遭受苦难。在我前往华沙的路途上,我一直想着华沙犹太人区拼死战斗的情景。”[4]他觉得,“必须做些什么事情以表达出在犹太区纪念碑前悼念的特点。在德国历史的深渊里背负着被杀害的几百万人的重担,我做了当人们在言辞不济的时候所做的事情。”[5]

  30年以后,2000年12月6日,德国总理格哈特·施罗德在华沙勃兰特广场致辞时称赞了当年勃兰特的英勇举动。他说:“在这里德国政治领导人、代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人民的政府领导人怀着同情和勇气以表达不管多么精心的措辞都无法表达的事情:我们犯过罪行,我们承认这些罪行。”[6]

  又是10年之后,2010年12月7日,德国总统武尔夫也来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敬献花环。他回忆说,当年勃兰特作出这一非凡举动时他只是一个11岁男孩,但他知道并且一直记着它。他说:“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凡的人道姿态。在面对德国人给东欧制造的悲伤和暴行时的一种谦卑和伤心。”他还保证说,虽然他是在战后出生的,但他对德国历史负有责任[7]。

  德国领导人还公开表示,德国应当正确看待纳粹历史。198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40周年纪念日,联邦德国总统魏茨泽克在联邦议会的讲话中阐述了“5月8日”对德国的含义。他要求国人正视和反思历史:“我们必须并且我们也有力量用眼睛直面真相——不要美化和不要歪曲。”“对于我们来说,5月8日首先是一个记住人民被迫遭受苦难的日子。它也是一个反思我们历史进程的日子。我们越是诚实地纪念这个日子,我们就越能自由地以应有的责任感面对结果。”他指出:“5月8日是解放日。它把我们所有人从民族社会主义政权的野蛮和暴政下解放出来。”他认为,5月8日投降日既是纳粹执政的结果,也是纳粹历史的结束和美好未来的种子:“没有谁会因为这种解放而忘记巨大的苦难,对于许多人来说5月8日只是刚刚开始。但是我们不能认为战争的结束是逃离、驱逐和失去自由的原因。这种原因要追溯到暴政的开始,是它引起了这场战争。我们不能把1945年5月8日同1933年1月30日分割开来。今天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没有理由要参加胜利的庆祝。但是我们却有一切理由要把1945年5月8日理解为德国历史上歧途的结束,这种结束包含着憧憬美好未来的希望的种子。”[8]魏茨泽克的讲话深刻反映了德国对纳粹历史的反思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为了让德国人永远铭记历史,1996年,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51周年之际,根据德国前总统赫尔佐克的倡议,每年的1月27日被设定为“纳粹受害者纪念日”。

  德国对于自己“黑暗”历史的认识、反省和批判可以说是与时俱进的。2005年1月25日,德国总理施罗德在纪念波兰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讲话中对纳粹德国的罪恶进行了更为深刻的解剖和反思。他表示,德国人民对于当时的大屠杀负有责任,仅仅谴责“恶魔希特勒”是无法解释集中营那种恐怖的,因为,“纳粹意识形态的邪恶并非突然产生。思想上的野蛮残忍和缺乏道德上的自抑是有其历史的。事情十分清楚:纳粹意识形态是人民自愿接受并且予以执行的。”他指出:对种族屠杀的记忆是德国民族认同的一部分,“记住民族社会主义时代及其罪行是一种道义责任……确实存在着忘掉和压制它(记忆)的邪念,但是我们不会屈从它”。他认为,“DIZHI新纳粹分子的攻击性煽动和持续进行的缩减纳粹罪行的试图,是所有民主党人的共同义务。”[9]

  2013年1月27日,这个纳粹受害者纪念日,恰好与1月30日希特勒就任总理80周年纪念日相遇。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在她的每周播客中承诺,德国将继续为纳粹所犯罪行承担责任。她说:“我们当然对民族社会主义罪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尤其是大屠杀的受害者承担永久的责任。”她坦诚地表示:“我们承认历史,我们不隐瞒任何事情,我们不压制任何事情。我们必须正视它,以确保我们在未来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好伙伴……”[10]

  1月30日,默克尔为《柏林1933——走向专制之路》展览揭幕并发表深刻的反思演讲。她指出,希特勒上台对于德国人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警告,独*者只用了六个月就消灭了德国社会的“多样性”。同时,她直率地强调当时德国社会的责任:“纳粹崛起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德国社会精英同他们在一起,但是至关重要的是,德国大多数人至少容忍这种崛起。”[11]

  同年8月20日,默克尔前往纳粹历史上第一座集中营——达豪集中营,这是德国历史上首位造访该座集中营的总理。她在随后发表的简短讲话中说,悼念集中营囚徒使她内心感到“悲伤和羞愧”,达豪集中营应当成为德国公民的永久警示。她强调,对受害者苦难的记忆必须一代一代传下去,年轻人应当知道德国所造成的苦难[12]。

  数月后,11月9日,在柏林勃兰登堡门前举行了“水晶之夜”75周年纪念活动。德国其他许多城市和城镇举行了烛光守夜活动,倾听犹太人幸存者的回忆,悼念水晶之夜的牺牲者。默克尔总理表示,水晶之夜“是对犹太人进行的难以置信的侮辱……是德国历史上的一个最低点”。她指出:“不幸的是,后来德国历史的发展更具戏剧性,最终以大屠杀结束。”她号召德国人永远不要忘记过去[13]。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8 17:00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