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学硕士技校学焊工是无奈还是勇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8-15 12:2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年34岁的李强,拥有青岛大学文学硕士学历,因工作不满意,为生计频转行,迫于生活的重压,他渐渐接受了转行的大胆构想。7月30日,他来到莱芜技师学院报到,将在这里开始两年的焊工技术学习。(《三湘都市报》)
  “不做苍白领,要做金蓝领”,这是李强在毕业5年之后,经过种种挫折与挣扎做出的选择。放下骄傲,重头再来,李强的选择勇气可嘉,但却不是个例,早在几年前就有大学生纷纷“回炉”职校的新闻。高校崇拜已经渐渐过时,大学生就业难也给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微博]热”泼了一盆冷水,硕士回炉技校学焊工是一种理性回归,也显示了职校已经成为新的选择,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为李强的勇气叫好时,我们也应看到了李强所付出的代价,从专升本,再到硕士,再到职校,李强的求学之路是曲折的,所造成的时间、精力、金钱浪费都是无法忽视的。这不仅是青春的浪费,更是教育资源的浪费,不能总是等到大学生等高学历人才碰了壁才想起来改进,才想起职业教育的好,这不仅是个人的损失,也是教育乃至社会的损失,这不只是个人的悲哀,更是整个教育系统和社会的悲哀。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对自己有用,能够实现生活的目标。让学生不再像李强一样多走弯路无奈“回炉”,这需要教育思维和体制的多方改革。
  首先,老师应改变思维,不再只是刻板的传授知识,也要给学生生活的指导和未来的指引。其次,高教也应改革。如李强的导师徐鹏绪教授说的,现在学术人才很多,做学术的路不好走。专业的学术人才其实到社会上并不吃香,而关于学术的岗位又少之又少,因此学术类专业就业难的现象也最为严重。既然如此,高校相关学术的专业是否应少招学生,让位给更容易就业的专业。再者,改变观念,提高职业教育地位。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让更多的人能够一开始就选择技校,少走弯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9 07:12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