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话名师:考研英语阅读疑难点解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23 18:5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如果只做阅读翻译写作,其他都放弃,这样来准备最后考试过45分的可能性大吗?

   答:如果你这样设想是不大合理的,希望不要放弃其他几项的学习,比如听力一个是占的分值比重比较大一些,比如最后一项的选择题,我觉得凭同学们的思维能力,逻辑推断都可以得到相当的分值,如果你放弃听力的话,在听力考场还要按照规定时间听录音的,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放弃听力,在听力考场你得也重视听力,为什么放弃呢?是不是已经对听力完全失望了。大家都已经通过了四级考试,六级考试,最后的选择题如果你听不太懂,单凭推断能力都可以通过理解来得分。最近两年来的考题中,有一段文章是讲离婚率的,家庭婚姻状况的,那个多选题,其实如果你有正确的逻辑思维你就知道,第一题他们离婚率下降的状况,有一个简单的句子告诉你离婚率将来要大幅度下样。第二题现在人们家庭状况最理想的状况是什么?你就可以推断,肯定是家装状况的稳定。第三个问,就问二十年前,为什么人们宁肯不离婚。说明一个事实已经存在,那就是说他们早该离婚了,而不离婚。为什么宁肯不离婚。第一个是害怕烦琐的法律程序,这不符合逻辑。第四个或者其中一个选项不离婚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害怕失去尊严,其他三个选项,不妨同学们找到真题读一下,你感觉到非常不合理,如果做好这三个题,过渡到第四题,问到几年前离婚的人在公司会得到什么样的待遇。第三题选择了人们宁肯不离婚是怕失去尊严,一个人没有尊严,没有体面在公司里面最可能得到的待遇就是得不到晋级了。所以从逻辑推理是不应该放弃,不应该放弃对听力和其他题型的练习过程。

   2. 现在来说每天应该保证多大的阅读量是合理的?

    答:大家正在准备专业课的考试,阅读量应该保证两到三篇,每篇文章做题的时间是10到15分钟,因为你需要有时间把做的题仔细考虑,加以改正,拿出半小时来做阅读是比较合理的。

   3. 我已经做了很多阅读理解的练习,但是现在感觉没有什么提高?

    答:这个同学如果已经下了一定工夫没有提高,你的阅读量应该在你的语言知识的量上是有所提高的,你感觉一点都没有提高,这应该是错觉。从量变达到质变就可以了,比如第一种中心思想题型,首先把握中心思想题型的提问方式,一种方式,第一种直接问你,第二种方式可能问作者写作的目的,第三种方式可能向你提出某篇文章应该赋有的题目,你掌握这三种题型都是中心思想题型,你就应该感觉到中心思想题型首先抓文章的开始,或者在文章的结尾,如果文章的开始在A、B、C、D你找不到同意替代,那么马上到文章的结尾里面去找中心思想,如果这两种手段还达不到效果,请同学快速每段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如果这些信号词依然找不到答案,我们采取最后一种方法那就是表示结果的词儿,尽量找这些词,这些词依然是中心思想的信号词,通过几种方式以后,你会感觉到我们做中心思想题的时候会达到得心应手的效果。再比如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细节题,把握细节题的做题方法,首先学生应该学会审题、定位,老师不断的告诉大家可以先题后文,阅读题能抓到关键点所在,能够抓住这个题的要点词汇或者要点词组,带着这个词儿在文章里面定位,要确定该重点信息所出的疑问题,答案一定在哪句话里面,你会得到有效的效果。我举了两种类型就是让同学们把握思路,各种题型解决问题起来就会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4. 现在“得阅读者得天下”这句话很流行,感觉阅读是分数最多的一块,也恰恰是考生最头疼,丢分最多的地方,考生如何在剩下的两个月中切实提高阅读能力?

    答:虽然这句话不无道理,但同学们也不要把宝都压在阅读上——同学们都有差异,有的同学擅长写作,有的同学听力很强,所以对某些同学来讲“得阅读者得天下”是适用的,有些则不然。但阅读能力的得与不得首先要考虑一点,就是我们能否从四、六级转到考研阅读:四、六级的阅读出题基本拐弯不是很远,考研就不同了,问题与文章内容相距甚远。所以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与题相关的地方,而且一定要告诉自己“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爱”——也就是说比如剩两个内容都很近,在考研中一定要选那个感觉离题远的!而且阅读首先抓的是题干,有同学问先读题还是读原文,我觉得无所谓,可以根据个人习惯,但是你读文章的时候一定要知道文章中重要的点。为什么我说真题做六遍就可以过了,六遍之后你对文章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了,一读文章的时候这几个点都出来了;第二我们的题干要抓得紧,就是说题干里的核心词汇一定要找到。以前选项其中二个原文都没有填过,现在的考试的变化是四个选项在原文中都出现过,如果抓不住题干,就等于是抓不住答案的信息来源在第几段第几行第几句了。

   5. 从阅读说起,现在时间是大量做模拟题还是应该怎么样来复习?

    答:一方面从阅读整体着手,很大部分从模拟题上着手,检测自己的知识漏洞,;另一方面就是把握好历年的出题思路,通过两方面进行调整。

    6. 阅读前面两篇做得不错,后面两篇错误率极高。应该怎么来处理这个情况?

    答:第一可能时间分配有问题,可能在前两篇花的时间太多了,后两篇花的时间少。特别是前面一篇的难度就要低于三、四篇,所以要恰当地把握总体四篇文章的分配,不能说四篇文章平均分成几分钟,容易的少花时间,难的多花时间。

    7. 阅读方面时间应该怎么来分配?

    答:第一,我们阅读需要一个背景知识,这篇文章如果是经济话题的,如果这个同学考的经济类的,即使不看文章他对背景方面的知识对他的阅读很有帮助的,如果学法律他考研考法律的阅读理解也是很容易的。如果自己熟悉相关的背景的,在处理的时候应该快刀斩乱麻式的,如果不熟悉具体的背景知识就应该慢慢地解决。第二,我们容易的篇章不要花那么多时间,难的篇章多花一点时间,不能说四篇文章时间平均分配。刚才同学提出来的三四篇难,更是要从思路上从大篇章入手,主要解决的是细节题答对的情况下怎么把大的篇章题做对了。

    8. 做阅读题的时候,策略上讲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阅读一篇文章?

    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阅读不是欣赏型阅读,出题命题是夹在读者和作者第三者,要多从题目的题干入手,尽量地把握出题老师的信息,出题的之前对这个篇章总体上是完全深思熟虑而且研究得很透的。第二,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把握好整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因为第一自然段往往能够说出这篇文章主要的话题还有作者的褒和贬的情感。第三,阅读的做题顺序,每段的前两句都要把握好,往往两句才能看出一个作者的情感和态度。第四,在选答案的时候,要注意题干里面命题里面所下的套,这里面的套可能有表示原因的,可能有主观和客观要分开,主观词我们就since,because客观,主观推理reason,客观的原因分析cause,等等这几个方面。

    再有,观点要区分清楚,看清楚他出题是作者赞成的还是反驳的观点,是立论还是驳论。还有题干部分的主要和次要。主要是占有多数的,不是考细节,而是对大的方面把握,比如一些词mainly,chief等等。要注意干扰,它询问的到底是过去的事件还是现在时。 整体的把握一定要把握好作者的情感褒贬,是立论还是驳论。
9. 阅读方面的单词障碍应该怎么处理?

  答: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单词的质量问题,主要涉及大纲的5300个单词,尤其要注意词汇里面传达的细微的区别,比如contend这是表示强词夺理的争辩,往往表示反方的观点。还有一个maintain,这个表示一种正义或者是正确的主张。单词方面我们要在这个方面着手。就出题来说,主要不是在生僻字上面做文章,还是大纲要求的词理解出题的。另一方面,单词的数量的问题,涉及到一些超纲词的问题,比如派生词book没超纲,是在大纲里面的,但是bookish是一个超纲词,它是超纲了,但是学生应该通过构词法解决这个词,他是一个贬义词,“书呆子”的问题。

    如果考一个篇章当中某一个词汇或者短语的含义的情况下,要注意考的不是这个单词的本意而是这个单词的上下文的含义。还有一点,从2000年以后到2003年的阅读分析,基本对大纲的关键词做了一个完整的覆盖,所以建议把2000—20003年的阅读题认真地过一遍,争取在词汇上有所突破。

    10. 对于篇幅比较长而且问题知识点比较分散的阅读怎么把握?

    答:首先我们说在节选文章的时候,点不会是分散的,一定是一个主题,我觉得您对这种思维有一种知识点比较分散的文章有这么一种认识的时候,我就说在刚开始答疑时候有一个展示文章,我们讲国际互联网就出现internet,第二段里面有the lately revolution,第三段in this new world在这个新世界。一个主题频频换了四五次词,这感觉知识点比较分散,但是一定要把心收回来,每一篇文章都是紧扣中心思想,所以我特别担心你把文章读散,千万要把文章凝聚起来,凝成一个核心core理解它,关键我觉得我希望你在考试近一个月里面按照刚开始展示真题的方法从2013年倒着往前做,凡是阅读都做一遍,先读题纲,然后告诉自己,这篇文章是什么中心思想,这能不能串起来一个故事story,然后回到文章当中穿梭,你通过这办法读完之后你讲讲你感觉,然后我详细讲讲你应该如何读,其实不要害怕,每年文章虽然都不一样,但是考试题目的方式一样的,一定要抓住这一点,没有抓住这一点的时候,你考试的时候,做多少文章都软弱无力的,所以考生一定要注意。

    11. 请问老师在考前是不是必须掌握一定的题型,看哪方面资料比较好?我做阅读理解题发现里面都有一些许多接触过的题型从而影响对文章的理解。

  答:我简要的举四个例子来谈,就我个人对考研文章的分析,整个考研体系尤其阅读理解的分析,我觉得最大特点第一是考察学生整篇文章一种驾御和把握能力,而不是低级层次对具体词汇的理解,比如阅读理解题当中所说的这个词具体含义,也不是考这个词的具体含义,而是考在上下文中的含义,第二对于篇章分析能力很重要,考生考取以后必须使用英文表达自己所表达的思想,考研更注重篇章的组织性,说白了就是一种宏观对于整篇文章驾御,举个例子,考研每年都两分阅读理解题,作者写这个举例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题是每年都有的,那么举例不能说明例证本身。第三点考研阅读理解最大一个特点往往是要注意文章句子之间或者段落之间所重复的一个话题;第四小点必须居高临下把握好作者这篇文章所褒扬或贬低的观点是什么,考试最怕的就是暗示、推论(infer、imply、conclude)这样的题,如果我们细致琢磨,或者一句话就是跟作者情感是有关系的,所以我想总体复习时候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第二作者情感:褒义和贬义、赞成和反对的把握,第三搞清楚文章重点段、细节段是哪些;第四要把握好作者写作思路是什么。

    12. 我以前听朋友说过夏老师在讲座中说对付阅读的八大妙处,我今天希望老师讲一下。

  答:这八个方面我想通过这样的渠道来解决:第一方面咱们考研整体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要注意整篇文章中心主题一定要把握好,因为出题都是根据中心主题来出的,比如2012年阅读理解,每个题,在题干和正确答案中都跟HUMOR,幽默这个概念有关,以及第一篇文章里和science科学有关;第二点就是刚才我所说的在选择答案和读文章时候一定要注意他设置的题项跟作者的情绪褒贬有关;第三要把每个自然段前面两句话一定要读清楚,因为前面两句话总是引导了这段话的中心。我赞成每段读前面两句话,不是每段只读前面第一句,那样看不出目的,我们讲一句话时候不能说明这句话重点或者话题是什么,如果两句就可以确定;第四咱们要复习的重点要把握情态动词,我们可以从情态动词看到作者表达的情绪,如果情态动词特别多说明,情态动词在英语上叫做modal verb, modal来自mood,mood在英语上表示不好的心绪和情绪,所以呢,如果这篇文章情态动词特别多,则是说明作者在抱怨或者批评什么东西,这样很容易把作者的情感理解到位。还有下面一点我要说的就是在选完答案以后,你要看看你选的和整个出题文章和作者表述的情绪和情感是否一致,答题时候不能把题目看成是独立的,应该把五个阅读题看成是有机整体。

    13. 阅读当中如何尽快找到中心句?

  答:很直率的说,中心句一般在第一段前面三语句,因为咱们中国思维是把重心放到后面,老外思维模式是open,中心放到前面。

    14. 阅读题中的词义题目,如果这个词是大纲词汇,那么答案一定是选那个最不熟悉最不象词的意思吗?

  答:不能那么说,如果这样说的话那么多网友就会误入歧途了,因为各人层次不同,对你不熟悉的可能对别人来讲是很熟悉的。你可以看这个单词出现这句话前面一句或者后一句,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看它到底是前后哪个词汇出现的一种浮现,因为在作者表述思路时,他总是一个话题主打的,这个同学可以试试。咱们历年所考的都是放在一个语境当中,不能说那个不会取哪个。

    15. 阅读考的经济文章是否和今年经济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有重大密切关系?如果想看看,应该看什么材料?

  答:考研阅读理解,在2001年前,每年都会有一篇和经济挂钩的文章,现在不是特别考经济,而且咱们考研阅读理解不是国内经济相当重要,而是国际大方向经济,我们整个考研咱们同学复习时候一定要注意这点,不能说中国内部发生什么事、怎么样,而是国际一种共有的一种话题。第二2003年考一篇文章讲老年人医疗保健所花的资金,这个问题很经济也有关系,但讲的是普及型的或者考生都能够读懂的共有经历,不能死抠一些专业的词汇,关于经济方面,我还告诉同学们一个绝招,作者往往所表述的观点和大众的观点大多数不一致的,是相反的,考研文章总体特点总是有一种标新立异的观点。
16. 每天用三个小时学英语,一定是考研方面的书吗,看其他的杂志作用不大吗?

    答:不是作用不大,对大家考试不是很好的把握方式,你读其他的杂志和报纸,不能否认很多的文章读起来非常的地道甚至是经典的作品,对语言学非常有好处,但是如果争取考试的时间,就要针对考研的题型,在阅读的量上和题型,未必和考研相吻合,难度也不一定吻合,考研的阅读的篇幅也不一定吻合,不利于大家把握时间,针对把握考试时间、应试时间能有效的发挥语言,有效的表现我们的长处,应该立足于考研题型,提到阅读的语言能力,当然可以学一些课后的材料可以增加大家的阅读能力,各个层次,包括科技文章、西方的政治、文化、一些法律,我们都可以做多层次的理解。

   17. 如何做阅读理解中的题目?详细解说一下,有人说一定不要找原文中的句子有的人说一定在原文中找?

    答:就是conclude结论性的题型,是从第一段或者最后一段里面得出结论,一般第一段里面讲述的时候突然出来一个bug有引导,然后是转折,然后是结论性的东西,或者出现最后一段,和中国人写作一样,提出作者的论点和方法然后写结论,结论结合中间的每一句话,中间每一段的主题句,最重要是抓住前面一段,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句子,尤其是第一段的倒数第一句和第二句,以及最后一段,抓住就可以了demonstrate。 的题型比较泛了,一个作者写文章,可以有很多的demonstrate,展现出来什么问题,这根据具体的题干的中心词,告诉你指给你是在第几段,为什么说这一点。以前考研,有一个特点,四个选项当中,有两个选项没有在题中出现,现在中国的专家是四个选项在原文当中都出现过,而且都提到过,到底哪一个是对的,就要根据具体的核心词汇,比如说第一段讲到苹果,第二段是讲鸭梨。第二个题问的是鸭梨,就要从鸭梨来讲,如果关于苹果的,上面不要去讲了。 最后还有一个imply的东西,也是原文当中说过的某句话引申的含义的东西,这样的句子和题型,一定要注意到,首先根据原文当中的每一句话,某一句话,某一个中心思想展开的,不是凭空想象,一定要把我们的题干当中的中心词,我们要抓得住,之后再结合文章的主题句和中心思想走,另外请大家注意,不偏离原文的情况下,才能找到我们的deeper meaning,它引申含义说,一定和原文的某些细节和某些观点有联系。这三个问题结合起来,我讲一点,千万不要说这三种题型,我们有一个共性的,在考研当中,就是千万不要说原文当中出现哪一个词直接选哪一个词可能是错误的。研究生考试,最典型的出题方案我们换词,原来的词我们会换掉,用不同的方法,比如说belief是名词,而原文当中是动词换成了accept,这已经发生了转变,这也是我们语言学的语法的转换生成。

    18. 在阅读理解中做猜测词义的题目时,除了看周围的句子,还有什么诀窍?

    答:猜测词义,首先要把题干,每段文章有五个题,把题干读懂,考研当中曾经考过一个Giztmo这个词,同义词是Device,表示的是一种装置,但是Giztmo这个词,如果我们背的时候,绝对背不到,大纲里也没有,这个词如果不是用心的记,就觉得一见得出来就认识,可是我们当年出题五道题,有一道问它是什么意思,其他的四道题都出现了“Robot”,就是机器人,其他的问题都是考的机器人的问题,如果得道题都围绕机器人问问题,机器人是什么,是人类社会当中发明的一种Device装置,是为我们进行劳动和工作的,在深海探险的时候,水太深,人下去很危险,我们用机器人去,如果救火的时候,消防队员救火时非常危险,我们知道衡阳大火20名消防队员献出了生命,以后那种大火用谁去,是Robot,用机器人去,机器人就是我们生活当中运用的工具和手段所以应该猜出是Device,要抓住中心词和核心词是什么。

    第二抓主题思想,中心思想,就是题干的主句。第一句说了,人类从很早以来就已经能够Device,就能够涉及设计cunning tools,设计出带有智能的工具,说明我们前面的工具是一种装置,我想说的题干不能放松,题干问的问题就告诉你黑色词是什么。第二中心思想,主题句,每段第一句告诉你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另外,我告诉同学们,你刚才通过问题,知道会抓前后的关系,上下文的关系,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我把我刚才补充的两点抓住,中心句、中心思想以及第一点,抓题干当中的核心词抓好。

    19. 读科技类的文章有什么技巧?

    答:首先大家不要害怕科技类文章,首先感觉是陌生词比较多一些,尤其是在考研中,或者平常阅读中,科技文章不是科技专业文章,一般是科普性质的,甚至一些尝试都是有科技文章的理解。所以,大家遇到科技文章,遇到生词,如果不能科普生词的话,就要学会利用get around,猜词的基本能力推测,甚至可以越过陌生词抓住含义和中心思想,文章告诉你的大体含义,如果科技文章考题的话,做科技文章和科普文章阅读题的时候,一定关注对题干的把握,就是说审题定位的能力很重要,抓住题干里面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找文章的答案,这样减少了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就是说使你的理解空间,你的思维空间扩大,不至于把陌生词灌输在思维空间中,大家要把握思路,利用已知的词汇和认识的词汇,已读懂的句子把握正内容,这样能够克服科技词汇和陌生的词汇,只要基本思路和中心思想知道,就能判断出科技文章谈的是什么,这样大家达到了理解的目的。

来源:跨考教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5-18 08:2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