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俄友谊背后仍是战略竞争关系(纽约时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11 18:1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周首次出访行程的第一站是莫斯科,这给人一种印象:亚洲的这两大邻国是朋友,他们致力于拓展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




然而,尽管有不少握手和文化协议,但中俄两国关系的核心依然是“战略竞争”,而且,不断崛起的中国具有明显的优势。





表面上看,中俄关系前所未有地好。边境纠纷(暂时)搁置,习近平还帮助开启了“中国旅游年”。

然而,在诸多峰会之后,两国依然未能达成正式联盟,这表明一个事实。现实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有分歧,唯一的共同点是两国都想要改变目前美国占主导地位的世界秩序,俄罗斯明确表达这个意向,而中国的崛起也暗示了这一点。




先考虑中国的利益。其西部被陆地包围而且贫穷,但俄罗斯对改变这个状况没有什么可提供的东西。中国一直在殷勤地拉拢缅甸,投资异常庞大的基础设施工程,希望能借此获得直通印度洋的途径。但中国强迫缅甸有点过头了,如今缅甸人想通过接近美国来抗衡中国的力量。




在东部,中国政府长期以来的政策是,把俄罗斯尽可能地排除在远东事务之外。北京方面在南中国海问题、或与日本在尖阁诸岛/钓鱼岛的争议上,不寻求俄罗斯的任何帮助。而俄罗斯本身则寻求与日本改善关系。




俄罗斯对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两难处境也没有什么帮助。平壤方面蔑视北京的指示而不受惩罚,是因为其认为中国非常担心朝鲜半岛会突然实现美韩保护下的统一,所以拿朝鲜没办法。

即使在氢碳化合物领域,中国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指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保险政策,因为中国可以从非洲和海湾国家获得石油,从中亚地区获得天然气,更不用提中国拥有充沛的页岩气了。




****之后,莫斯科曾为中国供应了其武器购买需求的95%,北京仍对俄罗斯的军火很感兴趣。但是莫斯科已经开始担心中国用逆向工程仿制武器。销售量锐减。

俄罗斯可能会对中国提供具有战略意义帮助的地方是水资源的供应。但是,等俄罗斯找到可行的方法,将西伯利亚的水南运,送往中国的干旱地区时,低成本/高效益的海水淡化技术或许已经达到规模化生产的水平。

中国的一些保守派人士欢迎与俄罗斯建立亲密关系,不仅仅是为了抗衡美国,也为了表达威权主义的彼此仰慕。然而,大多数中国人对俄罗斯不感兴趣。




在个人层面上,习近平和他这一代所有的中国***人一样,曾在学校里学过一点俄语。但对他来说,苏联只是令人清醒的反例,中国精英们一直在兢兢业业地研究其瓦解的原因。

对俄罗斯来说,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的注意力锁定在欧洲和美国上。在他看来,与北京的“战略伙伴关系”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满足他对华盛顿的满脑子关注。




双方对“主权”的共同肯定,的确给两国关系赋予某种感情纽带。中国和俄罗斯都把普世人权和促进民主视为美国推进其国家利益的借口,所以两国将主权解释为DIZHI普世人权、DIZHI民主。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Moscow St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主权大于一切的讲话赢得了好感。

但是对俄罗斯来说,用心理安慰弥补其失去的全球地位的代价是昂贵的。中国从这种交换中得到各种各样的好处,包括明显低于世界市场价格的石油(但俄罗斯的天然气游说团体拒绝低价出售天然气);俄罗斯对中国向中亚扩张的默许;以及俄罗斯对东亚事务的不介入。




中国大力宣扬通过这次访问延长了向俄罗斯石油行业提供的贷款,还有一份有待签署的天然气协议,然而,这只不过确认了莫斯科的真实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个原材料输出国。

当“战略伙伴关系”只是为了共同遏制美国实力时,事实上这也使俄罗斯为中国实力在欧亚大陆的不断扩大提供了便利。

莫斯科的一些官员也注意到这种不平衡,他们在私下说,中国通过迎合俄罗斯的大国怀旧心理,隐瞒了扩大自身权势的目的,俄罗斯对此付出了代价,尤其是在中亚地区。但这是俄罗斯人不能公开说的。




这两个大国还在另一个方面不同。俄罗斯是在搞假民主,而中国是在搞假共产主义,但两国都出现了“局部改革均衡”的局面,这个现象表现在,自由化改革产生赢家,他们组成强大的利益群体,阻止进一步的改革。

习近平引发了人们的期望:他表示愿意、而且能进一步改革。而普京则令人失望。






史蒂芬·科特金(Stephen Kotkin)在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任教历史,近期合作编辑了《北京的力量和中国的边界:亚洲二十个邻国》(Beijing’s Power and China’s Borders: Twenty Neighbors in Asia)。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 16:55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