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9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考研专业综合面试 决定录取的关键环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3 12:18: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前,2013年考研也已经展开复试工作,跨考教育考研复试指导专家王老师表示,在当下,考生一定要沉下心来拿出初试的状态来,专业综合素质面试是复试的“重头戏”,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是决定你能否被录取的关键环节。王老师提醒考生要记住:竞争的关键在于谁能够在今天过得更充实和掌握的更多。

  考研复试面试一般可以分为单独面试与集体面试。单独面试的优点是能提供一个面对面的机会,让面试双方较深入地交流。单独面试又有两种类型。一是只有一个主考官负责整个面试过程。二是有多位主考官参加整个面试过程,但每次均只与一位应试者交谈。后者广泛被院校复试面试采用,有利于避免某一位考官看问题的片面性,但是对考生造成的压力很大,毕竟一个人要面对好几位学界的专家。

  集体面试又称作小组面试,指多位应试者同时面对考官的情况。在集体面试中,通常要求应试者进行小组讨论,相互协作解决某一问题,或者让应试者轮流担任领导主持会议、发表演讲等。这种面试方法主要用于考查应试者的人际沟通能力、洞察力、把握环境的能力和领导能力等。国外较多的商学院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面试。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学术型人才,对于分工协作能力或是领导能力很少作为考查内容,所以国内院校很少采用这种讨论型的面试方式。

  研究生考试以选拔具有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学生为目的,面试时导师组着重考查的是考生的专业知识与思维能力。各招生单位的面试流程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取抽题的形式。考生的进场顺序按照初试成绩排列或抽签决定,考生进场后当场抽取试题,经过一两分钟的思考后,面向复试小组导师作答。另一种则是由复试老师直接向考生提问。如果招生单位规定在报名时选定导师,那么该导师是主要提问者。如果没有规定预先选定导师,则由复试小组成员轮流提问。

  如果将上述几种面试考核方式的实质部分提取出来,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学校有这样三个步骤:

  首先是口语介绍,然后是老师进行提问,最后会提问一些专业课方面的知识。考生在准备专业面试时,除了复习最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多查阅本专业的核心期刊,充分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情况。对于跨专业考生来说,这一部分的准备尤为重要,因为备考初试时可能只是针对一个研究方向着重复习,对整个学科体系缺乏全局性的了解。建议考生多阅读一些专业基础的教材,在自己心中给学科体系画一个轮廓图。此外,考生对自己报考的导师和学校也应该做详细的了解,比如哪些方面的研究是学校的特色方向,近期有哪些最新的科研成果等。

  除了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良好的个人综合素养,我们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修养和能力,掌握一定的面试方法和技巧也是非常必要的:

  1.心态平和,实事求是

  自我介绍时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表现出年轻人应有的朝气和热情,在面试过程中始终保持微笑会让考官产生一种舒适、温和的感觉。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那些受大家欢迎的人都是经常面带微笑、性情温和的人,考官同样也喜欢善良、温和、友善的学生。其次,考生在介绍中要清晰地传达出自己的相关信息,语速要平稳、缓和,发音要清晰、有力。再次,必要的眼神交流是赢得考官好感的重要筹码。眼神的交流要贯穿于整个面试过程中,从自我介绍到抽题答问再到与导师的自由沟通,都需要加以一定的眼神交流。考生眼神一定要正视考官的眼睛,表现出一定的专注、认真,同时充满自信,切不可飘忽不定,飘忽不定是一种典型的缺乏自信的表现。如果考生实在不敢正视考官的眼睛,可以正视考官的鼻子,当然,在自我介绍的过程中,不必始终正视考官,可以在言谈过程中环视一下其他老师,眼神从主考官自然地移动到其他老师身上,再从其他老师移动到主考官身上,要时刻保持一种镇定自若、自信冷静的心理状态。

  在整个面试过程中,考官问得最多的莫过于考生对本专业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考生在这个时候要始终保持一种谦虚、谨慎、从容的心态,不要心态失衡、过度紧张。入围的考生彼此之间的实力差距并不是很大,所以此时比拼的就是考生的心理素质。当考生抽到难以回答的题目时,切不可不懂装懂。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再正常不过,只要谦虚、认真、虚心请教,老师都会给予认同的。在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考生先要认真思考,一般老师提出问题之后都会留一到两分钟的时间供考生思考作答的,如果实在没有思路,可以主动承认以前对这个问题关注不够,希望老师能够帮忙指点。如果有一些思路或者影响,不妨说出来与在场的老师分享,老师会认为该考生是一个诚实、可靠的学生,切不可胡编乱造、异想天开。

  2.要知道,知识是难以穷尽的

  但这并不能阻止我们追求知识的步伐,在研究生复试的面试过程中,我们所面对的都是国内的专家学者,我们的专业功底在他们面前是非常薄弱的,但同样我们可以通过广博的知识面获得他们的好感。例如,在讨论到某个专业知识的时候,可以适度地联系一些其它学科门类的知识,从其它角度谈一些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有时候一个比较新颖、独特的观点可以赢得老师的好感。

  每个人都具有各自特有的涉猎领域,你学习计算机,平时可能关注体育;你研究历史,平时可能关注时政;你喜欢化学,平时可能关注商业。在面试的过程中,不妨将这些爱好与专业知识联系起来,在与导师的交谈过程中,让导师了解到你的另一半。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关键是我们能有一颗时刻追求知识的心,不管是在哪个领域,只要你热爱知识,你都能够挖掘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导师看重的与其说是你在这四年当中所学的专业知识,不如说是你在这四年学习生活中所培养的求学热情和所练就的求学能力。

  3.如何获得导师好感

  在面试当中,老师往往会询问你对哪个方面感兴趣,考生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提前掌握老师的研究偏好和学术专长。不鼓励考生为了投师所好违背自己的初衷说违心的话,但最起码可以不至于与导师发生正面冲突。例如,提问老师的学术专长为近现代西方哲学,而考生在话语间却流露出了明显的对近现代西方哲学的排斥情绪,这就与导师发生了鲜明的冲突。如果考生提前了解了该导师的研究偏好,就可以在面试的过程中避免谈及自己对近现代西方哲学不感兴趣之类的想法。

  面试的考官可能还会问你类似这样的问题:请你谈一谈你所报考的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进展。所以考生事先一定要对自己所报考导师的研究成果有所了解和掌握,仔细研读导师的相关学术论文,对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成果进行必要的思考和把握。与此同时,考生同样也要关注所报考专业的发展情况,一个对自己所报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漠不关心的考生是不会博得老师好感的。

  最后,跨考教育考研复试指导专家王老师提示: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面试,考什么,怎么考,都只有通过往届生才能了解。所以一定要注意考前信息的搜集。找信息一定不要怕,别管是老乡还是校友,只要有点关系就可以大胆的联系。考上研的都是过来人,都有互相理解的心情,只要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所以,考生一定要积极运用各方资源了解与复试有关的信息!

  文章来源:跨考教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2#
发表于 2016-11-6 21:3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4-2 20:58 , Processed in 0.07812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