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开始日本:未来充满危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8 10:2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链接标记宏观 | 链接标记金融 | 链接标记公司 | 链接标记产业 | 链接标记艺术投资日本:未来充满危机
正文链接标记我来说两句(人参与)2013年01月08日00:50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陈言 编译 链接标记打印
链接标记字号
链接标记大|链接标记中|链接标记小链接标记保存到博客
  进入2013年,先进国家的经济应该能够在低速增长的轨道上前行,而新兴工业国家的增长率会出现下滑,甚至有泡沫崩溃的可能。
  从全球经济看,非洲人口增加、地球温室化气候变动、新兴工业国的经济增长后,出现了能源及粮食的大量需求。
  从GDP规模及人口数量看,美国、中国、印度三国将压倒其他国家,成为主导国际政治经济的主要国家。
  气候带来的影响也不可轻视。覆盖北极圈的厚冰已经开始融化,这造成了干旱、洪水及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问题,让贫困的人变得更加贫困。
  本世纪后半期,也就是2050年以后,世界人口将增加到93亿人。其中35%生活在非洲,从人口数量上看,“非洲的世纪”迟早会出现。非洲国家开始进入经济发展阶段,将同样会出现饮食的西洋化问题,需要使用大量的能源,让粮食与能源问题变得更为紧张。粮食及能源的争夺战也将愈发惨烈。
  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在2012年4月公开了一份2050年预测。在日本维持现有的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到2050年,日本GDP将会倒退到世界第四位。如果财政状况持续恶化,经济增长率下降的话,有可能倒退到第九位,日本在世界上的存在感将会大大降低。
  “生育率的降低,老年人的增加,这方面的影响也会很大,到2030年以后,日本经济也许只能出现负增长。”“尽管消费税被提升到了10%,但到2050年时,政府债务余额也会是GDP的6倍。”经团联的报告直言不讳地说。未来的日本充满了危机。
  如果光看这些预测结果的话,日本前途并不明亮。新日铁住友公司三村明夫顾问说,“这些危机对日本来说并不是第一次遇到,我们如果能够及时预见到这些危机的存在,就能改变危机状况。”
  人们可以看到,新型电视、新能源车在日本已经有了很大的市场。新的消费热潮已经在日本出现,日本将从2013年出现更多的转机。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2013年1月5日
  【2013年会更好吗?】“这一次的景气循环,预计到2017年,才会达到新均衡。”花旗银行副董事长毕家瑞表示。亚洲的每个国家正在转型,为长期打底。日本主力产业已从汽车或家电的最终制品,转变为技术力高的中间产品,例如碳纤维、化学、医疗与光学仪器。美、中两国也在调整财政与产业结构。唯一继续颠簸的地区是欧元区。世界重心正向亚洲快速移动。全球生产、贸易、消费都愈来愈集中于亚洲,人才、资金、投资也随之而来。2020年,预计全球二分之一的中产阶级都在亚洲。
  中国台湾《天下》2012年12月26日
  【印度能拖住但不能阻挡中国】退休的印度将军Ved Prakash Malik认为,印度已经能更好地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了。但军队仍需增强监控和卫星绘图,新的师还需配备直升机以提高移动能力。另一位退休的Jacob Farj Rafael将军则认为,印度需要再考虑军队的移动能力。在东北地区还需部署3个师和1个装甲师。毫无疑问印度能拖住中国人,但在当地却缺乏足够的进攻能力。(翻译:朱禁弢)
  印度《今日印度》2012年12月24日
  【美国真正的悬崖】美国现在正面临开支削减和增税的双重压力,若不处理好这两个问题,可能陷入“财政悬崖”。但实际上,美国面临的真正“悬崖”是过去几十年一拖再拖的债务。2011年,总统奥巴马曾与国会就将联邦政府借债上限提高2万亿美元和2013年初开始减少年度开支1/10达成一致,双方还同意临时降低多种税率,以刺激经济从大衰退中恢复。可是现在,新的债务再次被借并花掉,每年减少1万亿美元赤字的目标也被很多理性的人视为是一场灾难。美国还需要增加借债2万亿~3万亿美元,美国的债务雪球或将越滚越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8-25 06:30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