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讯息] 巴基耶夫政权为何顷刻间被瓦解 作者:胡梅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4 23:51: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巴基耶夫政权为何顷刻间被瓦解

发布时间:2010-05-10  作者:胡梅兴  来源:《国际资料信息》2010年第5期


  2010年3月17日,吉尔吉斯斯坦主要反对派联合*会,要求政府撤销关于提高水、电价格的决议并将“吉电信”和“北方电力”公司收回国有。3月31日,吉反对派联盟召开新闻发布会,声称将于4月7日在全国各州召开“人民会议”。4月6日,吉反对派“阿塔—梅肯”(祖国)党副主席谢尔尼佐夫在塔拉斯州被警方逮捕,塔拉斯随即爆发大规模骚*,近千名示*者围攻并占领州政府大楼,警方使用催泪弹等手段暂时控制局势。当晚,吉政府在首都比什凯克逮捕了包括前总理阿坦巴耶夫在内的几乎所有反对派领袖。7日,由于反对派领导人被捕,骚*迅速升级并向全国蔓延。当日中午,大批示*者冲破警察防线进入首都比什凯克。下午,近万人聚集到总统府前,多次冲击总统府、国防部、内务部等机构,并试图夺取武器,与防暴警察发生激烈冲突。7日晚,反对派占领了总统府,巴基耶夫像其前任阿卡耶夫一样临阵脱逃,其政权迅即被推翻。[1]该事件令世人震惊,其深层原因值得探究,发人深省。




巴基耶夫倒台的深层原因


  巴基耶夫政权顷刻间倒台并不是一件偶然之事,究其内因在于国内经济举步难艰,民众生活水平日趋低下;反对派长期受压制,家族独*统治不得人心,腐败行为令国民寒心。其外因是巴基耶夫在俄罗斯和美国驻吉军事问题上玩两面派失手而两头不讨好,反而失去俄美的道义支持;在辞职声明问题上出尔反尔,为国际社会所不齿,其结果落得众叛亲离,成为孤家寡人。



内部原因


  有关专家分析,吉连续暴力革命都是反对派利用群众对现政权的不满推翻当权派,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政者不能为民谋利,缺乏为百姓改善生活的执政能力,也缺少执政者的使命感和危机感,巴的****实为民心所向。

  经济不发展使生活苦不堪言。吉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缺乏经济自主能力,严重依赖进口。自苏联解体以来,吉对外贸易几乎年年逆差,只有食品和建材等商品可以自足,约占总数的30%,剩余的70%靠进口。自2005年“颜色革命”后经济无明显起色,人均GDP仅870美元,约为哈萨克斯坦的十分之一,百姓收入增长缓慢。金融危机使吉经济雪上加霜,2009年国内经济局势继续恶化,GDP约46亿美元,外出务工收入骤减60%,货币一年贬值30%,财政吃紧,日用品缺乏,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水平直线下降,国内有1/3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2010年政府预算收入11亿美元,支出14亿美元,出现3亿美元赤字。去年俄提供的3亿美元已用于卡姆巴拉金水电站建设和扶持中小企业,从美国获得的资助也很快被瓜分。政府只得提高公共服务价格弥补财政赤字。为此,2009年底吉政府采取加收水电暖费措施,通过2010年起电费上涨2倍、暖气费上涨5-10倍的决议,试图靠此来增加财政收入,这一举措令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反对派对此强烈不满,举行大规模*会,要求政府立即撤销关于水电涨价的相关决议,声称如果不答应他们的要求,他们将掀起波及全国的持续性示*游*以示抗议。

  世袭家族统治激化社会矛盾。吉尔吉斯斯坦是中亚国家中唯一经过“颜色革命”洗礼的民主国家,民主意识较强,被称为地区的“自由之岛”。[2]国内反对派受国外势力的支持,活动极为活跃,他们决不容忍在吉搞世袭家族统治,谁搞就推翻谁。例如,原总统阿卡耶夫因2005年违反宪法规定,推荐自己的儿女为总统候选人,在新议会中2/3议员均是其家族势力代表和亲信,最终导致国内政治斗争激化,社会矛盾迅速升级,被揭竿而起的反对派推翻。巴未吸取前车之鉴,仍一意孤行地任仁唯亲,将自己的兄弟和儿子安插在国家要害部门的领导岗位。如巴的三弟(老四)扎内什·巴基耶夫担任国家保卫局局长,五弟(老六)阿克马尔·巴基耶夫任驻中国贸易专员,最小的弟弟(老七)马拉特·巴基耶夫任驻德大使。大儿子马拉特·巴基耶夫则是吉国家安全局副局长。尤其近几个月以来,巴模仿阿塞拜疆子承父业的权利交接方式,进行国家机构改革,巴本人直接掌管吉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外交部。另任命小儿子马克西姆掌管中央发展、投资和革新部,该部门具有拟定经济结构调整战略、支持商业和企业家活动和吸引投资的职能。同时马克西姆将国家发展基金会也纳入其管辖范围,该基金会直接接受来自俄美等国的贷款和资助,几乎控制了国内的油气项目和投资业务。有传言巴有意让小儿子接班,试图实现世袭制。为此,巴准备修改宪法,在制度上为马克西姆继位奠定法律基础。吉民众再次对世袭统治深表担忧,最终奋起反抗,推翻了巴政权。

  家族腐败行为令人深恶痛绝。阿卡耶夫时期,吉已经历了大规模私有化进程,迟至2002年,吉议会内部已有声音表达对私有化过程中资源分配不均、掌权者日益腐化的不满。2005年巴基耶夫执政后,马克西姆在父亲的庇护下,取代了前总统阿卡耶夫的长子艾达尔·阿卡耶夫的位置,将原属艾达尔控制的企业都转归自己名下。在继续进行私有化进程中,靠出售国有资产谋私利,甚至控制了几家银行、著名的电视台(第五电视台、独立电视台)、广播电台、移动通讯(控制了5种移动通讯的4种)、[3]吉所有赢利的企业(坎特水泥石板厂、“晶体”硅生产厂、伊塞克湖边的一系列寄宿学校、“吉尔吉斯铁路”股份公司和“香槟酒联合生产企业”)等。马克西姆的生意越做越大,迅速成为国内的“新王子”。[4]2006年6月马克西姆与拉脱维亚著名银行家瓦列里·别洛孔在拉脱维亚合资注册了“Maval Aktivi”投资公司,从事各种投资业务,马克西姆本人负责公司的战略发展工作。马克西姆自称为了不惹麻烦,其业务和所有资产(被估价为4500万美元)都在国外,常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中国、美国和欧洲的商人打交道。他与朋友合伙花2500万美元组建了一投资基金会,投资了白兰地酒业等大型项目,[5]并负责这些投资项目的管理工作。尤其近两年,巴将具有战略意义的《北方电力》、《东方电力》和《吉电信》等大型国企进行私有股份制改造,小儿子马克西姆已将这些大型国企的股份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被反对派称为“***行为”。[6]当巴下台后,人们发现国库只剩下2100多万美元。而在吉的银行里,人们发现巴名下有总价值2000多万美元的美元现钞和金条。[7]甚至俄议员透露,巴基耶夫父子还参与国际毒品走私案(70%流入俄的毒品均从吉输入),从中获利。

  军方倒戈发挥着关键性作用。4月7日,首都比什凯克骚*升级,虽然国防部一直被示*者冲击,但吉武装力量和边防军一直保持克制,恪守中立。4月8日,吉军方突然宣布支持反对派。吉军方立场的突转对吉局势走向影响巨大。促使这一转变发生的关键人物就是吉前国防部长中将伊萨科夫。此人2008年被卷入一起经济案件,2010年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7日事发时仍被关押,8日被反对派解救出狱后宣布出任“临时政府”国防部长一职,并利用自己昔日在军中的影响力,成功将军队拉到反对派一边。军队的倒戈也几乎可以断定巴将彻底失败。

  反对派经过长时间精心策划。此次骚*由吉多个反对党派联合策划,可以说是吉在野政治力量的大联盟。其中包括前政府总理阿坦巴耶夫领导的社会民主党、前议长捷克巴耶夫领导的“阿塔—梅肯”(祖国)党、前总统候选人萨利耶夫领导的“白鹰”党以及前总检察长别克纳扎罗夫等。反对派早在3月就开始筹划,并于3月底声称将于4月7日展开大规模抗议,给示*参与者提供了明确的时间表。但巴政权对此重视不够,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势态发展。尤其在示*群众围攻政府和议会大楼及总统府时,其强力部门向示*群众开枪,防暴警察与民众的武装冲突升级,直接导致约75人死亡和1500多人受伤的惨剧,这更加激化了当权派与平民的对立矛盾,加速了巴政权的****。

  南北民族矛盾仍是潜在根源。巴是南方势力的代表,北方势力彻底被边缘化,北方百姓对此积怨已久。2009年吉总统选举时,巴在北方的得票率普遍不足50%。此次全国骚*策源地集中在北方,4月7日吉北方的纳伦州、楚河州、伊塞克湖州相继爆发骚*,州政府大楼均被反对派占领,纳伦州和伊塞克湖州还选出“人民州长”。反对派用收买方式拉拢民众参与示*,据称参加者每人可获10—50美元酬劳。



外部原因


据专家称,4月7日吉爆发的全国性骚*事件的最终出路和新的临时政府的合法性主要取决于俄美等大国的立场和表态。吉反对派之所以能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政权,其重要原因是以俄美等大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对巴基耶夫下台持默许态度,让其回归政权无望。

俄美大国默许让巴无望翻盘。巴基耶夫上任以来始终在俄美夹缝中搞平衡,但这种以小搏大的游戏十分危险。巴在俄美驻吉军事问题上的两面派投机行为既得罪了俄罗斯,又令美国不屑一顾,最后玩火自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一方面,2009年2月初巴答应俄关闭美军租用的吉“马纳斯”空军基地,随后议会通过相关决议,并限定8月18日前美军撤离“马纳斯”空军基地,称这对莫斯科非常重要。同年8月2日吉俄签订俄方在吉境内增设第二个军事基地的意向性协议,同意俄军部队人数增至一个营,期限为49年,并可自动延长25年,而建设军事基地的文件于11月正式签署,该基地有可能部署在吉的第二大城奥什。作为交换条件,莫斯科给吉开出的优惠条件是向吉提供20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和1.5亿美元的无偿援助,还免除吉方1.8亿美元债务来换取吉军工企业“达斯坦”48%的股份[8]。可当2009年吉从俄拿到3亿美元贷款后就出尔反尔,令俄大为恼火。

另一方面,巴不愿失去美军驻吉“马纳斯”空军基地这块“肥肉”,便不断派人去与美方斡旋,提高要价。2009年6月23日吉议会批准了吉、美签署的关于在马纳斯国际机场设立非军事货物中转中心的新协议。此协议有效期为一年,根据新协议美方将租金从现在的1700万美元提高到6000万美元,还将投入3660万美元用于修建新的停机坪和仓库,3000万美元购置新的地面导航设备。此外,2009年美将向吉提供2000万美元经济发展基金、2150万美元禁毒基金和1000万美元反恐基金[9]。从表面看,这样一来既满足了吉俄关闭美驻吉“马纳斯”空军基地的协议条件,又实现了美军继续留在吉的军事存在的愿望。但实际上,巴的行为欺骗和得罪了俄罗斯。2010年3月吉为获得美500万美元的援助再次同意美军在南部地区建设反恐训练营,更刺激了俄。

俄在此次事件中“格外活跃”,俄媒体对事件过程和细节进行高强度密集报道,甚至多次传播助推事件升级的虚假新闻,吉总理乌谢诺夫公开批评俄媒在煽风点火。反对派领导人萨利耶夫称此次活动前曾与普京的代表见面,而普京关于“巴忘记了前任的前车之鉴,营私舞弊,自食其果”的表态似乎也在验证此传闻。4月7日动乱事发当晚,俄国家领导人未与巴联系,反倒第二天与临时政府总理奥通巴耶娃通话,表示支持临时政府,与赴莫斯科的临时政府代表团会谈,答应给吉2000万美元人道主义援助和3000万美元的优惠贷款及1500吨的春播种子。美国也不领巴基耶夫的情,说此次政变不具有“反美性质”,[10]并不表示担忧,随俄后承认了临时政府,接受临时政府延长美驻吉“马纳斯”空军基地租期一年的承诺,声明愿与之继续合作。

  出尔反尔令国际社会所不齿。4月7日巴基耶夫仓惶逃到南部家乡贾拉拉巴德躲藏起来,沓无音讯。几日后,经俄、美国家领导人的劝说,在确保他及其家人的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巴以传真形式给吉临时政府发去了署名的辞职书,随后乘俄军用飞机经哈萨克斯坦领空飞抵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政治避难。可没过几天,他在明斯克通过媒体声称自己是民选总统,其辞职声明未经议会通过不算数,即认为自己的辞职声明无效。国际社会对此未予以理睬。俄外长拉夫罗夫称巴在自己辞职声明问题上出尔反尔的行为是“言而无信”,俄“不再将巴视为总统,因为他亲自签署了书面辞职声明,且这一决定也被吉临时政府所接受。”[11]到目前为止,只有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承认巴仍是合法总统,并愿帮助和向其提供政治避难。







--------------------------------------------------------------------------------


[1]“Киргизская революция цвета крови”,http://www.ng.ru/cis/2010-04-08/1_kirgizia.htm


[2]“Причина – в клановости”.,http://www.centrasia.ru/news.php?st=1272011760


[3]Б.Ахмедханов,“Глобальное козлодрание”,Киргизии Бакиевым


[4]“Киргизия: смешанный брак первой величины”,http://www.compromat.ru/page_17823.htm.


[5]“Максим Бакиев считает себя бизнесменом масштаба СНГ”,http://www.asiaplus.tj/news/1/15796.html


[6]“Последник. Макс Бакиев возглавил Центральное агентство по развитию, инвестициям и инновациям КР”,00:44 30.10.2009 http://www.centrasia.ru/news.php?st=125711670.


[7]“Президент Бакиев оставил в казне Киргизии 16 млн евро,Сюжет: События в Киргизии. Реакции и комментарии”,http://pda.rian.ru/world/20100409/220102109.html.


[8]"Eurasianet":,“Президентские выборы, российская помощь и валютная политика Кыргызстана”,10:49 11.04.2009 http://www.centrasia.ru/news.php?st=1239603720


[9]“吉议会批准美利用玛纳斯机场建立过境运输中心”,http://kg.mofcom.gov.cn/aarticle/jmxw/200906/200906063


[10]“Причина – в клановости”,http://www.centrasia.ru/news.php?st=1272011760


[11]http://www.centrasia.ru/news.php?st=1272011760,"Причина – в клановости".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12 17:48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