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讯息] 【时事评论】欧元:欧洲的梦想还是梦魇?——刘明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30 21:0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欧元:欧洲的梦想还是梦魇?

发布时间:2012-09-29  作者:刘明礼  来源:《紫光阁》2012年第8期


      欧元是欧洲一体化的最大成就,也被视为欧洲梦想的实现,是欧洲团结、繁荣、和平的象征,但随着债务危机的持续发酵,欧元似乎又变成欧洲人的梦魇,如果欧元在危机中崩溃,欧洲经济可能会步入无底深渊,欧洲人二战后数十年打造的一体化大厦也可能就此倾覆。欧元正站在十字路口,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未来何去何从不仅将左右欧洲人的命运,作为全球第二大货币,也势必牵动世界的神经。



     统一货币的梦想

     以史为镜可以知更替,要展望欧元的未来,我们不得不回到历史的长河,探求欧洲单一货币的起源。欧洲大陆国家数量多,彼此毗邻,经贸往来频繁,各国使用不同货币带来了诸多不便,统一货币的梦想早已有之。1855年,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就曾经写道,“以欧洲两亿人民的勤劳、智慧为强大后盾,创建一个欧洲大陆统一的货币,取代目前乱七八糟、种类繁多的各国货币”。欧洲人对共同货币的憧憬没有停留在口头上,而且进行了不懈的尝试。1865年,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瑞士创建了“拉丁货币联盟”。1873年,丹麦、瑞典、挪威创建了“斯堪的纳维亚货币联盟”。两个货币联盟中,参加的国家数量有限,而且没有达到统一货币的程度,并在20世纪初期解体,但为未来欧洲的货币合作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欧洲在20世纪发动了两次大战后发现,美国成为超级大国,欧洲已经淡出世界权力的中心,留下的只有满目苍夷。欧洲人对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告别了几个世纪的相互纷争,选择以一种新的方式处理彼此关系,也就是联手推动一体化,这为欧洲统一货币创造了历史机遇。在经历了煤钢联营、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等阶段后,欧洲终于将一体化的目标指向了统一货币,1993年欧盟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9年欧元诞生。

     对于当时的世界来讲,欧元的诞生是如此的突然,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甚至是想象。在20世纪90年代,有两个重大事件的发生,加快了欧元诞生的步伐。一个是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汇率机制解体,欧洲迫切需要建立新的汇率安排,以降低汇率风险。另一个就是曾经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重新统一在欧洲引发担忧,德国放弃马克和其他国家一起使用欧元,既有利于消除欧洲国家对德国重新崛起的顾虑,也有利于德国在欧洲摆脱孤立。这样的时代背景催生了欧元,但从实际经济情况看,欧洲并未为欧元的诞生做好准备。

     对于几个主权国家如何能使用共同货币,经济学家在20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构建了“最优货币区”(OCA)理论,该理论的创建者就是被称为“欧元之父”的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根据这一理论,单一货币区要稳定运行,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必须能够自由流动,各国经济指标也必须趋同。而欧元创建时,欧元区显然不能满足这些标准,各国的经济差异仍然比较大,劳动力的流动也受到语言、文化、福利制度等方面限制,因而引发了各界对欧元前景的强烈担忧。经济学家频频对欧洲领导人的“鲁莽举动”发出警告,认为欧洲政治家统一货币的雄心违背了经济规律,必然会遭到惩罚。1998年,欧元诞生前几个月,155名德国经济学家发表联合声明反对启动欧元,认为欧元在诞生后几个月后就将消亡。在大西洋的彼岸,美国经济学家警告,使用共同货币将在欧洲引发激烈矛盾,甚至战争。即便是后来担任德国总理的政治家施罗德也认为,欧元是“病态的早产儿”。



     命中注定的危机

     欧元启动后,没有像经济学家的预计的那样马上崩溃,而是稳定运转了10年,国际地位稳步提升,甚至被视为对美元霸权的挑战。但2009年底爆发的债务危机显示,经济学家的警告并非杞人忧天,先天不足的欧元必然要陷入危机,只不过这场危机来的“稍晚了一些”。

     主权债务危机并非新鲜事物,1994年的墨西哥、1998年的俄罗斯、2002年的阿根廷都曾发生主权债务危机,但都没有像当前南欧国家这样复杂、严重。当前欧洲的危机虽然表现为债务危机,但从本质看,是货币危机,是欧元区的制度危机。如果不是因为使用共同货币,希腊的债务危机不至于把整个欧洲都拖下水。从债务比例看,欧元区主权债务占GDP比例平均仅有83%,相比之下美国已经超过100%,日本更是高达200%。希腊等个别国家虽然债务比例较高,但如果不是身在欧元区的话,其爆发危机充其量是本国的问题,而不至于牵累整个欧洲,就如同冰岛的“国家破产”。

      欧债危机充分暴露了欧元的结构性缺陷:一是区内经济失衡难调整。经济学家之所以强调单一货币区内生产要素要能充分自由流动,各国经济指标需要趋同,意义在于避免出现区内经济失衡,因为一旦出现失衡,调整起来将十分困难。从货币政策看,单一货币区只有一个货币政策,而这一政策必然要考虑整个货币区的整体形势,不可能为某一个国家制定,尤其是像希腊这样的小国。从汇率政策看,单一货币意味着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各国没有办法用本国货币贬值的办法来调节经济,而这正是以前墨西哥、阿根廷等国爆发债务危机后普遍采取的手段。从财政政策看,单一货币区必须有严格的财政纪律约束,成员国财政政策的回旋空间也十分有限。从以上三个角度看,希腊债务问题的持续恶化实属必然,因为没有调节手段:不能降低利率刺激经济;不能贬值刺激出口;不能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同时,欧元区内劳动力的流动还存在诸多障碍,也无法通过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经济的自动平衡。

     欧元区的另外一个严重缺陷就是财政的不统一。债务危机背后是信心危机,希腊虽然债务比例高,但毕竟是小国,对于经济规模庞大的欧元区而言,其债务并非无力偿还。如果整个欧元区愿意为希腊的债务提供担保,问题可能迎刃而解。而现实是,希腊虽然是欧元区成员,但在融资方面却只能单打独斗,很难让外界对其有信心。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还有一个弊端,就是危机到来时,欧元区没有成型的应对机制,只能采取“政府间合作”方式应对,也就是召开峰会。各国都有自己的利益、立场,难免吵吵闹闹,分歧不断,向外界释放负面信号,进一步打击市场信心。

总之,由于欧元区的机制缺陷,一场危机难以避免,债务问题不过是引发这场危机的导火索,即便没有债务问题,未来在某一个时间点,也会因为其他问题引发这场危机。



    继续艰苦的前行

    在债务危机的持续恶化表明,欧元区当前的运行机制已经不可持续,欧洲必须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重大战略抉择:一是放弃欧元,重新回归主权货币,终结这场“永无休止”的危机,这不仅意味着统一货币梦想的失败,还可能引发一场经济灾难。另一种选择就是通过继续推进一体化弥补欧元区机制上的不足,挽救欧元,渡过危机。从目前的情况看,欧洲正走在后一条道路上。

     2009年底希腊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欧盟召开了20次峰会,推出多项机制性重大举措,比如建立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签订“财政契约”等等,这在债务危机爆发前是难以想象的,虽然这些措施尚不足以化解危机,但也显示出欧洲人仍然捍卫着统一货币的梦想。

     欧元是一场伟大的实验,此前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几个主权国家使用共同货币的先例,目前还很难确定这场实验是否会最终取得成功,但可以预见的是,短期内不会失败。从欧洲近代史看,欧洲统一货币的过程虽然曲折,但从大的趋势上看,一直在向这一目标靠近。从“拉丁货币联盟”和“斯堪的纳维亚货币联盟”的经验看,虽然两个货币联盟最终失败,但毕竟维持了约半个世纪的时间,直到最终各成员国采取“与邻为壑”的政策时才走向解体。但欧元区运转刚刚12年,当前危机下,各成员虽有分歧,但联手应对危机、进一步推进一体化仍是主流和共识,短期内走向解体的可能性极低。

欧元区不会解体并不意味着危机将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欧洲未来的道路将会荆棘满地,十分坎坷,欧洲将会为统一货币的梦想付出沉重的代价。一方面,债务危机可能继续恶化。“欧猪五国”中,已经有四个被迫申请外部救援,剩下的意大利则在申请救援的边缘。欧洲要走出危机,需要体制上的明显改善,目前虽然有所进展,但还远远没有到位,目前的财政契约距离真正的“财政联盟”相距甚远。而要打造真正的财政联盟,需要成员国强烈的政治意愿,目前条件尚不具备。要推动或者说压迫欧洲走向更深层的一体化,前提条件是危机需要继续恶化,这样成员国才会更愿意交出国家主权。有分析还认为,德国在援助问题上迟迟不愿出手,就是期待债务危机制造更大的压力,逼迫南欧债务国进行深度改革,并交出财政大权。

在债务危机阴影下,欧洲经济将继续忍受低增长、高失业的痛苦。根据欧盟统计局的预计,欧元区2012年GDP将衰退0.3%,其中希腊、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南欧四大债务国将分别衰退4.7%、3.3%、1.8%、1.4%。同时,失业率已经上升到了11.2%的历史新高。除债务危机外,欧洲经济的低迷还有其他原因。作为高福利的发达国家,欧洲劳动力成本居高难下,同时在研发创新方面进展缓慢,“再工业化”遥遥无期,在全球化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这从基本面决定了欧洲经济相当长时期内都难有起色。即便当前债务危机烟消云散,欧洲经济也难有强劲增长。



     牵动世界的神经

     欧债危机毫无疑问是当前世界经济走势的重要决定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也是重大国际会议领导人无法回避的议题。受债务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已经出现明显的下滑势头。美国已经把欧债危机视为影响美国经济走势的“首要不确定因素”,尤其在大选临近的情况下对欧债问题更为关心。欧洲经济低迷令新兴经济体的出口也受到很大程度影响,拖累了经济增长。根据中国海关2012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由于中国对欧出口受阻,美国已经取代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

未来欧洲如何影响全球经济,取决于债务危机的走势。如果出现部分国家退出欧元区的情况,市场信心可能崩溃,风险将迅速扩散,导致更多的国家出现无序违约以及退出欧元区,甚至整个欧元区解体。届时风险将不可控。身处困境的欧洲金融机构持有大量欧洲国家主权债务,主权债务市场的崩盘势必导致金融体系的瘫痪,新一轮的金融风暴难以避免。

如果债务危机走势像我们前面分析的那样,欧元区不会解体,但危机仍会继续发酵,经济持续低迷,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仍将是负面的,但不是突发性和灾难性的,而且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方面,而不是金融领域。当前欧元区经济已经步入衰退,未来伴随债务问题的进一步恶化,成员国持续的财政紧缩政策,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不足,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不振,未来经济形势可能进一步恶化,而且数年内都很难指望有明显的起色,这势必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同时,如果欧元区不解体,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也较小,预计也不会给其他国家带来严重的金融冲击。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讨论,那就是欧元的国际地位。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欧元遭到普遍质疑,但欧洲央行今年7月刚刚公布的报告显示,欧元的国际地位并没有受到明显削弱。2011年底,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为25.4%,仅比2010年底的25%略低。如果前面的分析成立,也就是欧元近期不会解体,那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第二大货币地位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动摇。货币的国际地位会随着其整体实力相应变化,但这种变化是一个长期的缓慢过程。金融危机后美国的实力在相对下滑,但并未动摇美元的霸权地位,欧元也是如此。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元第一、欧元第二的国际货币格局不会改变,因为其他货币与其实力相距尚远。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研究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22 07:12 , Processed in 2.18750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