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中国中产阶级 似是而非的争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8-29 16:4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总容易虏获人心。他们谈论它、为它争吵、表示由衷的喜悦或厌恶,不是因为它准确,而是因为它时髦、它把问题简化成速食品——人人可以尝一口,然后发表见解。在过去一年中,我耳边充斥着“世界是平的”,谈论者对全球暴力冲突、贫富差距的扩大、不同文明之间的深刻不信任视而不见,一心相信信息技术这座推土机,能够铲平所有的障碍。

  对于“中国中产阶级”的争论也属于这个范畴吗?这个名词在中国社会的流行,是1990年代最后几年的事。那一时刻,一部分中国人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市场改革已打破了长达40年凝固的社会结构,金钱与信息的流动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自由……

  “中产阶级”在10年前开始在中文媒体上的流行,既是一部分中国人对现状的某种自我满足,也是对于未来的某种期待。在近代世界兴起过程中,中产阶级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含义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是商业革命、工业革命与全球市场的缔造者,是新财富的创造者,他们也是民主政治的推动者,他们还是新意识形态的代表者——伏尔泰、狄德罗、亚当·斯密不正是为他们而写作吗?

  或许中国社会早就不再信奉“阶级斗争”、“工人阶级”这样的说法,但是卡尔·马克思的分析方法却仍保留着:1,经济决定政治、社会与文化等其他领域的发展;2,阶级是理解一个社会的钥匙。

  所以,对于乐观的分析者来说,他们很轻易地就将中国社会从未出现的私人企业家、公司白领、会计师、技术知识分子,替换成18世纪末欧洲的“新人”——经济自由将导致他们对政治权力的要求,他们也将塑造出一套新的伦理价值。在他们的推动下,中国政府将由一个半心半意的市场改革者,被迫变为一个民主政体,而个人主义也将取代集体主义。

  西方新闻媒体对于“中国中产阶级”的热衷是双重的。商业领导人不断谈论着“全球中产阶级的兴起”,尤其是中国、印度、巴西这样的国家,这些国家的消费热情令所有欧美公司激动难安,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级对他们来说是纯粹经济意义的。而对于政治人物或政治评论家,二十世纪的主要社会理论都告诉他们,中产阶级是社会变革的催化剂,他们渴望看到中国汇入“历史的终结”的洪流。

  而在中国***心目中,阶级仍是个敏感的词汇。在社会科学院2001年底出版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中,“阶级”被小心翼翼的替代为“阶层”,似乎担心真的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的幽灵从梦中惊醒。但显然,担心是多余的,阶级过去不是、现在也仍不是理解中国的恰当角度。被归入“中间阶层”的人群,不分享共同的价值观,只是在经济成就上水平相当。在这份报告出版前的4个月,中国***向私人企业家敞开大门。但这与其说它是中国***的自我进化,不如说它是政治与金钱结合的新的例证,私营企业家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比我们预期的要小得多。他们更愿意选择与权力结盟,而不是成为新力量的代表。

  世界变化得比我们想象得更快。在我们欢呼信息革命和全球化,造就了年轻一代的专业人士,一个视野更开阔、更富足的中产阶级时,他们却又立刻陷入了消费主义与网络带来的“自我沉溺” ,他们对于公共事物缺乏兴趣,追逐的是即时的个人快感。他们愿意享受个人主义的放纵一面,却对于要承担的责任没有兴趣,他们的精力放在了个人仪表、短期的渡假、设计精美的家具上。他们也是的既得利益的一部分,愿意保持现状,而非改变现状。

  关于中国中产阶级的一种更可能的现状是,他们在成熟之前,就已经腐败。他们或许身穿Hugo Boss,购买LV包,却阅读着八卦小报,夜晚时间则在卡拉OK与桑拿房中渡过。

  很有可能,中产阶级根本不是我们理解中国社会的有效角度。对于权力极度迷恋的强大传统,和今日消费主义导致的人的精神麻木,这两种力量将造就怎样一个新的中国社会,我们仍不清楚。被称作中产阶级的人群在这股潮流中,他们面目不同,其心各异,甚至没有一个基本的共识。这场争论就像是现代世界的“刻舟求剑”,当中国已进入21世纪,我们却仍在用18世纪欧洲的分析手段。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中国海外利益研究网|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 京ICP备12023743号  

GMT+8, 2025-7-31 13:52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